您的位置:宝书岛 > 历史小说 > 潮声月影谁与归章节目录 > 三百六十六、相逢对面不相识

三百六十六、相逢对面不相识

潮声月影谁与归作者:江风语火 2020-03-29 16:19
    第三百六十六章、相逢对面不相识

    九月初四半下午,杨孟晗一行,在南康府暂时歇脚;船舶停靠在湖边码头,人员也是在码头附近原地休息,并未入城。只是让随队的徐州镇标,派出一营,暂时接管这长毛已经跑光了的、不大的南康府城。

    晚上,杨孟晗收到了来自湖口的,前线粮台大营的后勤部长方子詹的来信;也见了润森舅舅派专人来送信的一个陈家人,是陈子恒的一干众堂弟中的一位;杨孟晗跟他打小应该就认识的,但后来长大后,碰面的机会不是很多,不算太熟;他现在应该是跟在润森舅舅后面,跑腿做幕僚、当跟班。

    嗯哼,润淼从舅的传奇人生故事,刺激着所有科举不成的陈家人,投入到幕僚大业中去;嗯,对投军,他们一直兴趣不是很大。尽管进入卫国军的陈氏三杰,已经很出彩了;可是,他们还是固执地认为,润淼从舅,才是每一个人的人生事业成功偶像。

    这两个人的两封信,都表达了一个同样的意思;要杨孟晗把进军节奏,稍微控制一下。嗯,方子詹那边,设在湖口县的俘虏营,都快要挤炸了、挤爆了。

    主要是陈子恒、何逸人,这两天,动作太快,连续攻克了十多个小县城。对小县城,他们也没什么太多战术讲究,上来就一抹糊先给围死了;对方要是不投降、不炸窝的话,就用陈睿霆创造的,现在谁都学会了的,架起云梯、迫击炮覆盖抢城头的战术。一般小县城里,长毛守军都以本地人为主,外地的能有千八百外地的,就算多的了;因为卫国军不杀俘虏,只是流放海外;所以,只要卫国军一上城头,拼死抵抗的不多,城防基本就随之土崩瓦解了。然后就是俘虏的甄别,外地的一般跑不掉,镇抚与情报工作人员初步审问后,都送湖口临时俘虏集中营;本地的,让苦主告了,也是抓了,审一审,也送过去。

    不几天,方子詹就有点受不了了;他的首要任务,本来应该是保证大军后勤军需补给,和新光复地区的救灾所需物资之运输、分发事宜。没想到,主要精力,现在成了个大“典狱长”了;往崇明岛合隆沙劳改农场,转送都送不赢。

    舅舅那边,也是被清乡剿匪,搞得焦头烂额,忙都忙不赢了。他老人家来信,一是要自己慢点;还有,主要目的就是,顺便问一嘴,得要给一只部队,专门配备给他,专门用于清乡剿匪。嗯,光是他手下那小猫两三只的还乡团,碰到稍微难啃一点的硬骨头,真的是搞不定的了;往往被人家一个反冲锋,还撵得像兔子似的满山跑,要多丢人有多丢人;呜呼,这那还是官兵抓强盗,该有的戏码呀。

    何卓人也综合了各处情报,给出了同样的建议;嗯,到目前为止,除掉中线集群,相对比较轻松一点外;就是南线集群,进展也不算太快,到现在还没出广信府(上饶)。嗯,大的正面交火虽然并不是很多,而是绥靖地方、救济灾民,太费时费力了,就能把人给忙晕了。

    何卓人:幼鸣,朝庭大军一到,光是难民上门来要饭的,都能把军营大门给挤破了。嗯,还有来告状的,在大营门外,一跪就是一大片;嗯,中国老百姓,也傻傻分不清,该找谁告状打官司;反正看到当官的,就拦着告状;你不接状纸还不行,凄凄惨惨切切,鬼哭狼嚎滴,劝都劝不走。

    嗯,这几年官府失位,二长毛横行乡里;民间积累的矛盾,可是不小;有很多情况就是,这个村被隔壁村,那个混了二长毛的,给欺负惨了!

    杨孟晗摸摸鼻子,与身边的袁翔甫对视一眼:唔,以前打仗,像秋风扫落叶一样;看来,也不全是我们有多能打;这与遍地的乡绅与团练、民团的支持,有很大关系啊。有他们在,我们才没有后顾之忧,一路高歌猛进,势不可挡啊。

    袁翔甫:现在,表面上,这些二长毛们,跑的跑、躲的躲,还敢正面负隅顽抗的是不多;但是,这一路上,不清理个大差不差地,如果只是一味往前赶路,会留下许多隐患的。一旦前线万一失利,这些牛鬼蛇神,就会纷纷出洞了,到处给你下黑脚、使绊子、打闷棍;这也就容易造成,小败变成大败,大败变成全线跨塌;一败千里,全线崩盘。

    嗯,袁翔甫说得很有道理,古今中外,这样的战例,不要太多了。

    杨孟晗考虑一会儿后,给参谋长阿尔贝皮埃尔,下达了一系列命令:

    让各部保持战线衔接,缓缓推进;让陈子恒的第二师,在修水河以北,停留两日;三日后,与准备进入赣江的总部直属纵队,一起水陆并进南下。

    留下凌蔚樵巡防纵队机关直属部队和张树声支队、徐州镇标;着令巡防纵队司令凌蔚樵,与舅舅这边对接协调;并全面负责主力部队身后的清乡清剿问题,包括扶植各地的士绅团练;协助新到任官员,尽快恢复乡间社会秩序。

    同时,命令凌蔚樵,着手组建赣北巡防支队,加强对湖北方向及赣北地区的防御、治安能力。

    费莫文俊虽然自己只是一个秀才,笔帖式出身;可是家世显赫,家教还是不错的;其实,他肚子里还是有点东西的,有点墨水的;这几十年,宦海沉浮,读的书并不少。费莫家发迹,都有好几代了,自然有些底蕴;虽然家里这一辈众兄弟中,也只有大哥费莫文庆是正牌进士,其他人都只是举人、秀才而已;但众兄弟中,真正大字不识的,还是没有的。

    在我大清,八旗官宦子弟,有一个“躺赢”的优势;即使你读书不是很努力勤奋,天资也不算好;只要在八旗官学里,慢慢熬个十年寒窗;然后,不用考试,就有了秀才身份。有真本事,你就去混科举;觉得没戏的,就可以出来混个中书、笔帖式、库使等等类似的官职干干了。

    而且,让那些汉儿进士,气得吐血的是;这些八旗官学生,不管在校成绩如何,不管这个秀才(官学生)有多水;他们以后的仕途,往往比尔等这些汉人正牌进士,还顺当的多,升迁快当容易得多。

    嗯,他们中间,还出过很多很多的大学士、军机大臣呐;当过地方督抚的,那就数都数不过来了,如过江之鲫;嗯,咸丰朝以前,旗人督抚超过七成,大多数都是遮种“官学生”。

    不服是吧?你咬我啊!

    嗯,较真起来,费莫文俊这个秀才,也是这么“水”来的;真要是一路参加县试、府试,也是不好说的。嗯,费莫家的,乃至于太多的八旗子弟,升官发财的路子,不要太多了;谁稀罕,眼巴巴地,一头汗地,挤这个科举独木桥。

    要论年龄,费莫文俊比两江总督杨安卿,还要大个六、七岁;他比安徽巡抚必禄福济,还要大两三岁呐;加上家世显赫,又有个做军机大臣的大哥,在后面撑腰;不是很把“年纪轻轻”的两江总督杨安卿放在眼里,说起来,一点也不奇怪。

    而且,他上任之初,还有一个内里小背景;嗯,就是大皇上已经对这劳什子两江杨文定杨安卿,非常非常不待见了。

    两江三省下面三个巡抚,除掉资历比之更老的安徽巡抚必禄福济,再次特意派出了同为旗人、且家世很硬的他费莫文俊,来坐上这个江西巡抚的位置。这可不全是他大哥费莫文庆的个人,刻意的一厢情愿呐;他只是就汤下面,在后面顺水推舟了一把而已。嗯,只是外人不明就里,以为就是费莫文庆面子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