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历史小说 > 潮声月影谁与归章节目录 > 三百四十、听取蛙声一片

三百四十、听取蛙声一片(2/2)

潮声月影谁与归作者:江风语火 2020-03-29 16:19
合伙又蒙骗了两百多年的汉人,多老实、多厚道啊!

    嗯,这大清江山是他们家的嘛,他们这些当主子的,怎么折腾,都无所谓的,就看自己心情如何而已。

    呵呵,要不是这帮旗大爷如此这般地,无知无畏地,花样作死;什么钱都敢要,什么钱都敢收;我大清这条破船,说不定真的会,还能对付个几年、几十年的。

    兔子急了还咬人呐,再老实的汉人,终有受不了的时候!

    杨孟晗已经暗下决心,修河的事,也不跟这些贪得无厌、无事生非的旗大爷扯皮了;他们不急,我们还着急呐。嗯,下个月,就把工程设计勘察人员派出去,争取夏天结束前,把施工方案做出来;然后,不管四九城,是什么态度,给什么章程,山东这边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了,把修河工作直接有序地往前推进了。

    呵呵,谁想过来修河工地上,来打秋风,抽个水;或者跩得个二五八万似的,过来拦着不让施工。

    某家心情好时,就送给你一颗,晋商们最喜欢的,一千两银子铸成一个的大大的“没奈何”,看你有没有那个狗胆,有没有那个本事,自己背得回四九城里去不?

    要是赶上某家心情不好,呵呵,刘阿龙在新几内亚岛,还缺几个使唤的小厮呐;嗯哼,你懂的

    今年的春季,江南这边还好些,江北传过来的消息,就不是很乐观了;皖北、苏北,传过来的消息,都是说,比之去年春天,雨水有少了几分;冬小麦返青时,指望着老天能发发善心,能想往年一样,下一场开春细雨,能把地给下透了;可是,到现在,老百姓眼睛都等蓝了,都没有等来。

    好在,两江各地官员,都有心理准备;一遍一遍地,不压其烦地,劝那些人多地少的家庭,快点往外移民。

    呵呵,你也别指望,现在的官吏执法,能有多么人性化、法制化。

    哼哼,县太爷来上两回,还没眼力价的,不主动上船的;衙役直接就拿绳子捆了,往船上一扔完事。

    嗯,你喊破天都没用;这不是为着你家好嘛,夯货!

    英丫头的身体素质,比馨馨还要好一些;嗯,杨孟晗几个老婆中,她的身体素质,肯定是最好的、最结实的。馨馨是小母牛,英丫头就真是个现实版的母大虫了;都怀孕五六个月了,像没事人一样;不但照常上班,还照常骑马。嗯,最后,还是蓝婶拦着不让了;嗯,蓝婶发话说,要是英丫头不坐马车,就不让她每天跟着杨孟晗上下班,要在家养胎了。

    在杨家三房门里,蓝婶是个特殊的存在;就是方五妹方静瑜,都要给蓝婶面子,当长辈对待;杨孟晗其她几个小老婆,蓝婶真发话了,她们还是必须听的,不听不行的。

    嗯,浑不当回事的,也就是小梅子;即使蓝婶拿着鸡毛掸子,跟后面撵着,都不起什么作用。

    娇娇一晃眼,两周半了,长得粉雕玉琢、古怪精灵的;嗯,这也是小女孩最招人心疼的年龄。嗯,小丫头是个小吃货,长得太沉了,杨孟晗抱起来都费劲;平时只好,扛在肩膀上;娇娇也最喜欢这样骑在阿爷的脖子上逛街,小嘴更吃得满嘴流油,一刻也不闲着。

    小六宝子是刚刚到了,牵着一只手,勉强能够步履蹒跚走几步的年龄段;呵呵,他几天后,就要抓周了。嗯,他哥哥五宝子,生日比他早两天,明天也满两周了。

    有芸娘老姐姐老在背后挑眼,搞得杨孟晗,也不敢不长点心;这么多年,一家人也没出去集体春游过;季节到了,外面春和日丽、春暖花开的,江南处处是风景;杨孟晗就想带着一家老小,出去转几天,让一家人出门散散心。

    但是,今年杭州经过长毛兵灾,各景点毁损严重;没个几年,是恢复不了往日风情的;短时间内,是不能去杭州旅游的。

    于是,杨孟晗就问五妹她们,看看她们意见,想去那边转转去?

    其实,这个时代的女性,都很少有机会出远门的,更没有旅游的概念。嗯,正月十五出门看个花灯,都是件大事。像小梅子这样事的,没事就出去疯跑的,差不多也是独一份了,没有第二个的。嗯,这也就是在风气开放的沪上,要是搁风气保守的老家定远,就是杨孟晗这个当家男人不在乎;家族里,那些祠堂里管事的长辈们,还不让呐。

    嗯,说不定,小梅子会被拖到祠堂里,吊起来打一顿呢!

    最后,出门旅游的事,几个婆娘商量来商量去,事情还越搞越大了;掺和进来的人,越整越多了。

    先是方五妹觉得,光三房自己出去,不拉上二嫂,好像不太好,有点说不过去;可是,五妹跟二嫂一说,也就几家邻居都传遍了,谁家都听说了。这一条街上,几个当家的少奶奶们,也都是听着风就是雨的;谁都不愿意老在家里闷着,都想借着这机会,出去走两步。

    最后,竟然演变成,几家子邻居的集体春游了;包括陈小妹、方四姐、翁小妹,还有方子严留在家里的老婆孩子,再加上舅妈和蓝婶;嚯,最后出门时,足足四条小火轮,外加两条护卫船;一路浩浩荡荡地,沿着苏州河,直奔太湖西山而去。

    虽然沪上到苏州不远,在这个时代,坐轮船也是要一整天的。小常叔和大毛,早就先几天出发了;现在的西山,可没有足够多的客栈;几家人出游,是要专门先租下几个当地大户人家别院的。

    不过,好在二阿哥孟曦,在沪上人头足够熟;这边刚放出话去,那边早有人上杆子,把钥匙送过来了。

    嗯,好不容易出来一趟,杨孟晗就不准备那么快就回来;总要在苏州和西山,多盘桓一阵;趁着这烟花三月,江南处处是风景;不论在何处,都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干脆就且把手头事情放下,纵情山水几天,带孩子们好好玩几天。

    嗯,甚至,还悄悄地跟馨馨说了,到苏州后,也不跟别人打招呼,就抱着小六宝子,悄悄回她娘家一趟。嗯,这几年戎马倥偬的,他还没陪馨馨,去过馨馨老家呐。嗯,馨馨老妈,也是恋家的人;水根婚后也曾经接她出来,可她在沪上待不了几天,她就想家了;水根也没招,只好把她又送回老家去了。

    几家人忙乎着出门的事,倒是蓝婶在上船的时候,好像想起来什么事似的,跟杨孟晗说了一嘴:三公子,按这日程,你今年的生日,恐怕要在路上过了呀?

    杨孟晗听后,心中一暖;蓝婶对自己的事,记得就是清楚;比对大毛、二毛的事,还要上心几分。是呐,一晃眼,自己在这个世界,都二十四(虚岁)了,是吧?

    杨孟晗:蓝婶,一碗长寿面的事,好办得很的,在哪吃不是吃;一个小生日而已嘛,在那里不是过。

    杨孟晗、二阿哥孟曦、凌幼樵、何卓人几个男人,白天都在杨家第一条船上喝茶聊天,顺便坐在船头,看两岸的风景。阳春三月,沿河行舟,一路是春光无限,莺歌燕舞、柳絮飘飘,河汊里远远近近,更是蛙鸣阵阵,热热闹闹的。

    何卓人:听说,这个时候上西山,茶农现从山上摘下来的茶叶,现场炒制,用山泉水现场冲泡;据说,那可是人间极品绝味唉。

    这话说得,大家都有点嘴馋了;恨不得马上,就飞到西山,坐在松涛花海之中,在这醉人的春风里,品茗观景。嗯,还有那个什么太湖三白,这个也可以有的

    坐在边上的小梅子,却有点遗憾地喃喃地说道:嗯,公子,日子还是有点不对,不是最好的时候;有人说,要是再早上几天,赶上西山的梅花正开的时候,就更好了。他们说,春风和煦时,西山梅花正艳的时节,才是西山一年中,风景最美最美的时分。

    杨孟晗一乐,痛爱地揉揉小梅子黄黄的满头秀发:呵呵,梅子,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风景的韵味;与之相遇、相拥,都是一种缘分;你又何必在意,那些不属于你的风景。况且,有我家梅子你,在花丛中看风景,你自己也就是画中人;这本身,就已经是风景无边、风月无边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