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历史小说 > 潮声月影谁与归章节目录 > 二百八十五、子詹归来

二百八十五、子詹归来

潮声月影谁与归作者:江风语火 2020-03-29 16:19
    第二百八十五章、子詹归来

    方子詹是杜鹃满山的三月下旬,随着后勤支队北上的;回来沪上时,都要快到端午了;已是桃红落尽、秧苗拔节、雏鸟欲飞、槿花盛开的初夏时分。江南人家,家家都在忙着采下新攒攒的鲜芦叶,泡制家中的糯米;粽子的清香,已经漾满街头巷尾了。

    修葺一新的龙舟,过几天,就要下水了。

    江南划龙舟,实际上是每年两次,五月五和六月六。

    五月五端午节,龙舟下水花船游行,往河里撒粽子;是上古祭河神仪式,慢慢演化而来的。此时,正是江水、河水,新汛欲涨的时节;先人们为了祈祷今年,河神大大不要太走筋、太难为人,拿些好东西来献祭一下,许愿许愿。嗯,跟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爷,心态、套路差不多。

    老早时,猪头三牲都是有的;更早时,美女都有得送滴。

    这也是,为什么粽子要裹成小猪头模样的由来;嗯,俺们先人,是不是老早老早,就学会哄鬼、学会拿样子货糊弄事了涅?

    这咱真心不知道!

    (至于有人说五月五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这个说法有些牵强;祭河神仪式要比他老人家跳汨罗江,早得多得多;也许,真的就是他老人家,好巧不巧地正好赶上这一天了。还有一点可以佐证;后来的传统中式船身,都是方头宽身的;唯独龙舟制式,还能看出些原始独木舟的模样来。嗯,一家之见,说过飘过。)

    六月六是赛龙舟,也可以说是古代丰收庆典开镰仪式的残留;嗯,彼时,梅雨季节已经过了,洪水已经退了,丰收在望;大家乘机高兴高兴,也是顺便给河神他老人家,还还愿的时候了。

    我华夏先人,自古就厚道,光许愿不还愿,是不行滴!

    就这样,方子詹还是一路紧赶慢赶的,风尘仆仆的;这来回折腾一趟,好几十天,一路风餐露宿的,还是非常辛苦。

    方子詹下午一回来,回家简单梳洗一下,吃点东西;晚上就进了杨孟晗的书房。他要把了解到的第一手情况,跟杨孟晗好好说道说道。

    看他有些着急、担忧的神情,杨孟晗估计,他这一路走过来,肯定看到了许多让人不放心的事情。于是,杨孟晗也叫上了袁翔甫、凌幼樵、何卓人,一起听听。山东战场,也很重要;而且,两江北面的防务,还是比较空虚的。如果和春大军顶不住,漏汤了;是非常影响下一步的全局行动计划的。

    方子詹脸色,由于这一个多月的风吹日晒、辛苦疲劳,稍稍有点发黑,人也瘦了不少,眉宇间有疲惫之色。

    何卓人:哈哈,子詹兄,你这形象,老嫂子看了肯定心疼死了;回头幼鸣要落埋怨了,嗯,幼鸣这是拿我们敬爱的子詹兄长,当牛用啊,哈哈

    杨孟晗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安慰话呐,方子詹倒是先摆摆手,抢着说道:嗯,幼鸣,我这一趟,是去对了;不去的话,是肯定会出问题的,出大问题的。

    杨孟晗一愣:哦,山东那边的问题,很糟糕吗?

    方子詹苦笑了一下:幼鸣,不是糟糕,而是非常的糟糕。嗯,太糟了,糟得你难以想象。

    杨孟晗知道山东那边情况不会太好,但到底怎么样,真没有一个很直观的印象与概念。

    方子詹:几个方面情况都不好,山东连续好几年,都是歉收年;去年还算是这几年最好的了,也只有平常年份七八成的收成;老百姓杂合饼子都填不饱肚子,大人小孩,饿得面黄肌瘦的,都是正常的。各种民乱此起彼伏,所以太平军一到山东,应者云集;嗯,四乡八野,已经全乱套了;山东大大小小的土匪、捻子,数都数不清。嗯,夸张的时候,朝庭让士绅办团练,都能办出新的民乱来。

    嗯,这就跟另一个时空中的皖北相类似了,举人、秀才出面办团练,却出了一个奇葩的苗沛霖;这是有历史记载的,个头比较大,闹的动静也比较大的。其实,现实中的小苗沛霖,可能更加多如牛毛了;一个个都画地为牢,有几杆土枪,就敢割据乡里;个个都是土霸王,人人都是草头王。

    这个世界,永远不缺有贼心的人,就是看他有没有这个见风就长的贼运气了。

    杨孟晗:可是,这几年,下来沪上逃荒的,山东的并不多啊?

    何卓人:嗯,幼鸣,可能前两年,陆路被苏北黄泛区给堵住了;运河前几年,淮河往北的那一截也淤塞干涸,断流断航了,水路也走不通。所以,难民喜欢往北走,不少人就闯关东,去满洲偷偷开荒、挖人参、开金矿去了。当然,我大清一直是封禁满洲的,不许汉人出关的,山海关的陆路是走不通的,旗大爷们拦着不让的;只能是在沿海某地,找一条船偷偷渡渤海北上,然后在北边随便找个海湾就上岸了。嗯,滞留在天津港口的,山东难民还是不少的;那边的难民,愿意上我们去海外的船的,我们也都分流到小琉球,直接出海了,大多数去了加州。嗯,那边的山东难民,愿意去东北的,还是占大头的;对远赴海外,还是有顾虑的。

    方子詹:根据我简单地了解;实际上,自从直隶兵败后,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他们,精气神也给打没了,后面在山东的仗打得并不好;只是朝庭官兵,打得更糟糕而已。要不是那样,太平军他们在山东,早就站不住脚了。

    杨孟晗沉吟了一会,缓缓问道:嗯,子詹兄,你认为,问题的症结,主要在那里?

    方子詹摇摇头:简单说来,就是一句话;民不聊生,食不果腹;将无战意,兵无战心!

    杨孟晗听着更加愣神了,将无战意,兵无战心;这厌战情绪一旦在军中蔓延,可是神仙无救啊;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方子詹:尤其是向军门手下原来江南大营的士兵,多数来自云贵川,一部分是两湖的绿营兵;从咸丰元年出征广西,然后一路尾随太平军,追到江宁。到现在算起来,一晃都四五个年头了;再老实的人,都变成老兵油子了;数年征战未归,父母兄弟、老婆孩子,好多年未曾谋面;一个个都想家了,谁还有心情继续打仗,过这种有早上、没晚上,朝不保夕的日子呢?

    我大清兵制,就是这个鬼样子;既没有退伍退役制度,也没有士兵休假制度;把绿营士兵确实不当人看。在原驻汛地驻防还好点,一旦选调出征,只要仗没打完,就回不了家的。嗯,能回家的,不死即残,后半生更是困苦不堪,一点指望都没有。

    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后来的绿营,根本不能打仗,上不了战场,也与这个没人性的服役制度有关。而且,由于国家财政崩溃,抚恤无着,有时连烧埋银子都发不出来;更不要提什么伤残抚恤了,且等着吧;所以,再老实听令的,都没人想到要傻傻地上阵送命的。

    嗯,这个时候的我大清,能供上前线士兵的吃喝,还靠杨家帮忙呐;其他的,是真心顾不上了。

    遍地烽烟,民乱四起,水旱齐至,蝗虫蔽日。要不是贪官恶吏们,咬着牙闭着眼,拿刀子带逼着,税粮根本也收不上来。连人上人旗大爷都饿肚子呐;前线绿营,除掉杨家解决的日常供给之外的一应事宜,又能好到哪里去。

    财政早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