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历史小说 > 大唐三帝传章节目录 >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六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六(2/2)

大唐三帝传作者:丹妮尔 2018-11-08 21:10
“那是她在怀疑本宫,却始终非直言是本宫所为啊母亲……

    这便是武媚娘厉害的地方了——

    她能叫本宫与所有人都知道,她在怀疑本宫,却从来不说出口,落人把柄……这便是她的厉害之处了。”

    “哼!好,就算她未曾与娘娘面前与其他人面前说过,难道陛下面前就没说过?陛下是个耳根子软的人,若非是她暗中哭诉,如何陛下便是怀疑定了娘娘?

    说来说去,这等事态,也未必便不是如咱们所料呢!

    娘娘也不必多言了,此等奇耻大辱,咱们太原王氏总是不能忍得下的。

    一应诸事,娘娘不必多加理会,只消看着那武氏落个千载臭名便是!”

    王皇后看着自己倔强的母亲,只能叹口气,茫然望天:

    是啊……母亲终究还是不明白,自己如此劝阻,到底是为了保住谁。

    三日后。

    午后。

    万年宫。

    大宝殿。

    德安一声也不敢吭地盯着面前的地板,直愣愣地盯着,一字也不敢言说。

    不止是他,整个大宝殿上上下下,无人敢再多言一句。

    好一会儿,李治淡漠的声音才轻轻地传了过来:

    “你是说……

    王萧二氏,竟然暗中与韩王勾结,在史册上做手脚,污诬媚娘?”

    “……是。”

    “其余诸官呢?

    无人敢应么?”

    “……无人。虽说有许敬宗等人为讨得主上欢心,多少说了几句好听的,可是他们究竟非是可直言不愧之辈……

    因此在那些其他诸等中立之史官看来,这反而更加像是弄臣意讨主上欢心而刻意粉饰了。”

    “……舅舅也没有说话?”

    “……元舅公这些日子,一直在忙着此边之事,实在未及去详查。”

    “好……

    好一个史官群册啊……”

    李治咬牙,冷哼一声:

    “合着这大笔一挥,无论多少功绩,也要为他们所扭了么?”

    再咬牙,李治轻声道:

    “传李云。”

    ……

    次日。

    万年宫。

    大宝殿。

    早朝之上,高宗李治,忽点召十数名官员,着令大理寺严查,并治其徇私妄法,私相贿受等大罪。

    一时间,朝野振动。

    ——是夜。

    万年宫中官舍。

    长孙无忌看着一屋子坐满的,个个表情都似要炸了一般的官员,长叹口气,摇头道:

    “主上的心思,难道你们还不明白么?

    说得白些,此番不过是因为王萧二氏官员,将那些关于后廷之中未经详证的隐密之事,竟当做有据可查的事实尽皆书与史册之中,才惹得主上恚怒罢了。

    若依老夫之言,诸位实在也是太过了。

    毕竟内外有别,内廷之事便是有根有据,咱们这些编纂史册的,也要考虑清楚了利弊,紧要与否才可动笔书之的。

    何况此番诸事,譬如诸番诋告之事,小公主被杀后武氏是否暗告主上为皇后所为之事……

    此都系内中私语,便是起居注上尚且不得见,何以这正经儿史册上却能光明正大写这等宫闱之事?

    此番不怪主上愤怒,便是以老夫看来,也实属太过。

    何况……”

    长孙无忌看着诸员被说得面红耳赤的氏族要员,轻道:

    “何况这出主意的人是谁,他又抱着什么打算,难道诸位尽皆不知?”

    “……便是知晓,可那武媚娘……”

    “恕老夫说句诸位不太爱听的话,老夫知晓,诸位都是心系后宫中的皇后娘娘与淑妃娘娘。

    可以老夫之见,这些年来,二位娘娘如此日渐恩薄,不正是因为心存不满,主动相争的结果么?

    诸位也是过来人,看一看那武媚娘这些年来,虽则因着自己处境受困等等时刻,也屡有狠手毒绝之时,可何时曾经主动争过宠之一字?

    此番又为何,二位娘娘都是不约而同地着人传了信儿出来,叫诸位务必不要跟着那人起步?

    为何?不过是二位娘娘想明白了而已。

    眼下的局势,咱们这等的主上,不争,便是最大的争了。

    二位娘娘后闱之人都想得透,怎么反而是诸位想不明白,要落得为人剑柄的地步呢?

    何况便是抛开此事不提,主上此番行事,也非全然迁怒——

    否则为何主上放着名正言顺的妄议宫闱,不实之事入史册之罪不议,却要议一议他们素行不法,贪贿渎职呢?

    还不是因为确有其事?

    唉,此番之事,老夫也是无奈了。”

    “太尉大人,您这是什么话?若是连太尉大人您都……”

    “老夫说这话,自是有道理的。”

    长孙无忌一壁说,一壁将一份厚厚的手抄折疏放在桌面上,轻轻敲打了一下道:

    “这是今日午后,老夫入内朝圣,力谏主上之时,主上交与老夫瞧的。

    老夫本来也是准备了一肚子的话儿,想着能替诸位大人求个情面出来的。可是这折疏之上一桩桩一件件一条条……

    都明注着人证与物证,最少的也有三五条……

    桩桩件件,皆是铁案啊!

    这一次……

    诸位大人们,是真的无法了。

    如若觉得老夫言过其实,诸位也可以相机看一看,议一议,或者相救一二之时用得着老夫的,老夫自当鼎力。

    只是眼下,老夫实在无力了。”

    言毕,长孙无忌起身躬了一躬,然后便退下。

    只留下诸氏族大臣面面相觑。

    好一会儿,一个王氏官员不信邪地拿了折疏来看,可只看了几行,便面色铁青,啪地合了折疏,再不言语,半晌狠叹一口气,起身拂袖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