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历史小说 > 新纪元1912章节目录 > 第85章 大战前夜

第85章 大战前夜

新纪元1912作者:无语的命运 2019-02-04 07:26
    任何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在对方决心坚守的地区,在防御者的阵地被进攻者占领之后,那么进攻者接下来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对方的反击。

    反击,从字面上可以理解出,这同样也是军事进攻,而任何一次军事进攻,如果没有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必将难以奏效。在反击收复失陷阵地时,所需要面对的却是早已做好准备,准备一场屠杀的敌人,反击因其悲惨性,往往是绝地的、极具牺牲色彩的。

    在长长的行军队伍中,于一辆颠簸的闪电指挥车的车厢中,从发动机引来的暖气使得车厢内的温度达到十度之度,如春天一般的怡人,可是对于车厢中的人来说,却没有一丝怡人之感,焦虑,充斥着每一个人的心间。

    尽管这里距离前线还是上百公里,但是这会,这辆闪电卡车的全封闭车厢却是远征军的移动司令部,作为远征军的大脑,自然为业已到达战场,并开始着手准备反击的第一师忧心不已。

    此时摆在蔡锷面前的难题是:第一师在准备反击,而德军亦在准备防御,抛开的对方早有准备不说,仍然有太多的问题。

    “……因此我方准备时间的延长就意味着给了敌人更多的防御准备时间。看来,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我方应力争抢时间,既作好攻击的充分准备,又要尽快打响,不给敌人以更多的准备时间。”

    在徐树铮提出立即实施反击的方案时,蔡锷的眉头依然紧锁着,其实,他内心里还是认为打这一仗将是比较勉强的。他当然知道现在军威正盛,应借着官兵们求战之心日切之机,立即向德军发起反攻,收复上午德国人占领的法军阵地。

    但……现在,他们所面对的毕竟是世界第一陆军强国——德国的军队!

    原本,一开始。对于蔡锷来说,他曾经将希望寄托在远征军九个师同时投注于某一条战线上,以某一点的绝对人力、火力优势,强行突破德军的阵地。并向德军纵深进攻,一但突破达成,远征军这柄尖刀也就磨钝了,自然也就可以撤出战场了。

    而那时,全世界所看到的却是远征军这柄尖刀在战役中的出色表现,世人对中国远征军将的观感将会大为改变,也可以一仗打出中队的威风。甚至,在他看来,主动进攻,总好过呆在战壕中忍受德军超级巨炮的炮击。

    因此,相比于防御,他便倾向于进攻,但是现在,做为远征军先遣部队的第一师突然被投入战场。却打乱了他的计划,在远征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并不是第一师。而是由第四、五、六师,这三个师是江苏陆军的主力部队,在胶澳战役时曾有过出色的战场表现,相比于第一师,他们的军官更年青,更具进攻性,而且战场主动性强,大量优秀士官的存在又使得其基层作战协调能力强,也正因如此,在蔡锷最初的计划中。第四、五、六三个步兵师将担任突击的尖刀,可现在,计划完全被打乱了。

    第一师固然是中央陆军的精锐,可是,他们能够突破德军的阵地,收复的法军的失地吗?在内心忧虑的同时。他清楚的知道,现在,即便是身为远征军司令,他也不可能改变法国人的计划,这一仗对于远征军的意义不可不谓之重大,可以说,直接决定远征军的未来,第一师能担负起来吗?

    “给何遂发电报,告诉他,务必于今天晚上发起夜袭,命令其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德军防线!让他亲自去一线,如果……不能达成任务,不必提头来见,请其务必与一线官兵共生死!”

    极为冷酷且极具东方式的命令从蔡锷的口中吐出之后,蔡锷朝着徐树铮看去。

    “又铮,还有什么要重复的吗?”

    思索片刻,徐树铮则有些低沉的说道。

    “致电第一师全体官兵吧!告诉他们,这一仗的意义!”

    夜幕降临,在近两米深的战壕中,一队队头顶着钢盔的战士沿着锯齿型的交通壕朝着前方走去,在夜幕中,曳光弹不断的在夜空中拖出红色、绿色的弹道,而在远方,沉闷的爆炸声不断传来,每一次爆炸时,夜幕都会被闪亮。

    枪声、炮声,似乎是这天地间仅有的声响。

    从古至今,夜幕从来都是偷袭者、进攻者的朋友。当战场在欧洲打响着之后,不管是攻击方还是防守方他们调整部署的最好时间都在夜晚。一但入了夜,交战的双方一边紧锣密鼓的赶紧将自己的人员武器调整完毕弹药物资补充上去。一边紧张的听着对面战线不祥的响动声音。在心里推测明天会遭遇到什么样的可怕场面其间或还有炮火射的隆隆声音。

    不过众所周知,夜间这样的射击也不过就是起个骚扰的作用。

    而刚刚投入使用的照明弹,尽管照明效果不佳,但至少在某种程上改变了夜间遭遇战的进程,对于防御的一方而言,照明弹是朋友,而对于进攻者而言,照明弹却是敌人,在夜空回响着隆隆的炮声时,照明弹发出的刺目的白光,不断的照耀着大地,将这片被炸成月球表面的战区完全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是中国人!”

    在堑壕中,那些浑身满是硝烟、泥土的法国士兵借着照明弹的光亮,清楚的看到接管他们的阵地的部队,竟然是那支传说中的中队。

    相比于神情沮丧的法国士兵,这支进入战场的军队的官兵显得似乎有些兴奋,但是对这些不远万里来到法国的中人而言,这个夜晚注定是紧张而振奋的,种种复杂的情绪在官兵们的心胸间混杂在一起。

    在漫长的等待之后,他们终于要正式的投入战场了!尽管这是期待已久的战斗,但是人对死亡本能的恐惧,还是让兴奋与恐惧的情绪混杂在这些军人们的心里。在师长的竭力争取下,最终贝当同意的李国辉的计划。攻击计划完全由他们自己进行布置,不过,出击的阵地,却是一处与法国人混用的阵地。准确的来说,法国人对他们并不放心,表面上,此时与他们同处一个战壕中的法国部队。似乎是后续部队,但事实上,却是为了避免中队无法坚守阵地,从而放弃阵地对全线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即便是面对法军司令部的不信任,第一师上下还是全心全意的投入的战前的准备之中,最终,远征军第一师第一团被选的为全师的突击部队。一个步兵团的步兵散布在不过一公里的战场上。

    与法军所习惯的人海冲锋不同,他们所采取的是在国内经过多次演练的重点渗透强袭,在国内地,为应对欧洲战场,远征军各部都曾专门对其突破铁丝网、筑垒地带进行针对性训练,不信如此,他们还配合适应强袭突破的专用武器,在“胶澳事变”中广泛采用的手榴弹、短步枪、冲锋枪、轻机枪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武器。为了突破铁丝网地域,每一个步兵分队都配备的爆破筒,同时为攻击堡垒。又配置了轻型喷火器,这一系列远领先于他国的武器,再加上各战斗群那些训练的官兵持地不惜一切代价的攻击精神。在1916年这个年代毫无疑问他们是世界上攻击能力最强的步兵集群之一。

    至于,英法欧洲强国的步兵战术,在远征军官兵看来,实在是太过落后了,以前要在散兵线作战时,要求拥有数量最大化的步枪在互相射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