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历史小说 > 新纪元1912章节目录 > 第307章 阳谋之计

第307章 阳谋之计

新纪元1912作者:无语的命运 2019-02-04 07:26
    京城,槐安胡同杨府s8飞

    “大总统这是要借我的文刀啊”

    杨度点燃一支洋式卷烟,又叫仆人给他倒一杯英国威士忌他喝了一大口,将发虚的心强压住

    在中国,他算是最早同李致远打交道的人,对于那个人,他从来也就没曾看透过,或者说,看到的不过是他想让别人的看到的,也正囡如此,他才会觉得有些发虚,大总统要借他的文刀去拾掇他,到也和杨度的心思,可杨度却怕最后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过去的两年间,无论是作为大总统的幕僚或是后为关振铭的“私幕”杨度没少为关振铭出谋划策,可机关算尽,最后不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还落得为他人做嫁衣的境地,每每想及往事,总让杨度对那人心觉无力

    而现在却又要替大总统“抓刀”,以文制人虽说是借时行势,以文杀人,可不知为何,杨度总觉得这事怕不会那么容易,时好借、势易行,但以文杀人,能杀得的人吗?

    心绪慢慢安定之际,他的脑子里再次浮现出当年碧云寺夜数罗汉的情景,浮现出明杏斋里师生对坐研究帝王之学的岁月,浮现出马王庙胡三爹的三次测字,他认为自己无论从才具,从命数,还是从机遇来看,都应有宰相之分

    从无论是从唐内阁到现在的内阁,别说是主掌内阁,甚至就连一肥差都未谋得,之所以如此,乃是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必为宰相无疑,也正因如此,一方面对袁世凯授其的闲职予以拒绝,在关门谢客的同时,又同袁克定交往无不是为了将开铺路

    古往今来一切大事都是人做出来的,而人要做出大事,必须先要有其位,谋取宰相之位正是谋取为国家办大事的必备条件有了这个位子之后才可以从容施展自己的平生抱负和学问,将导致中国富强的政策实行出来,将能执行这套政策的人才起用出来,这不就是为国家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吗?

    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衡量他的价值,最终应当以他对历史做出的贡献为标准,至于这中间所使用的手段以及所夹杂的个人目的是不应该作为主要的因素的何况变主张,其手段并不恶劣,至于想做宰相,这个目的也决不卑鄙从秦汉到前清,哪个办大事的人不想做宰相?诸葛亮、曾国藩那样的圣贤都还想做宰相哩

    这样想到,原本有些心灰的杨度顿时又来了精神,脸上露出些许嘲色,似乎是在嘲弄自己竟然被那么一个后生晚辈下到了闭着眼睛在回忆日置益与大总统交谈话录的同时又在心里考量着这两日报上的激辩,沉思了足足半个钟后,他方才拿起笔来郑重地将题目写好:

    《欲求稳定而不可得的民国》

    “皙子,大作写得如何了?”

    题瘫刚一写好,却见袁克定满面春风地从外面进来

    “还没有动笔哩”

    杨度指了指摊开在桌面上的稿子

    “刚刚才把心里的结解开

    “心里有什么结?”

    袁克定到是觉得奇怪,杨度能有什么心结?但猛然却又想起眼前这人表面上是一生,可内心里却是一官迷,这心结怕还在这地方

    于是袁克定便取过仆人刚奉上的茶杯,笑嘻嘻地说

    “不要有什么结,安下心来写好这篇大文章,我再给你寻一个开心”

    杨度没有明白袁大公子的话里的意思,只是摇头说道:

    “我已解开了不必再寻开心了,我们来谈谈这篇文章该如何写”

    “我正是为这个而来的”

    袁克定便不无得意地说,

    “我昨天突然想到了一个好方式,这篇文章采用枚乘体如何?”

    “你是说用答客问的形式来写?”

    “正是的”

    面上尽是得意之色的袁克定放下杯子说道

    “近来报上登的那些谈论国是的文章都是死死板板的,从开篇到结尾议论发到底,一副铁着脸皮硬着喉咙教训人的姿态让人见了生厌,读来乏味昨天偶读枚乘《七发》,顿觉兴味大增我想,皙子就是今日的枚乘,也来做一篇《七发》我做客,提问;你做主,回答一问一答,把这个嗯,欲求稳定而不可得的民国的大道理通俗地说透彻,如何?”

    “太好了”

    原本还在寻思着如何下笔的杨度兴奋得神采飞扬,露出枚乘式文人的本性来,

    “就开始,就开始,提哪几个问题,你想好了吗?”

    杨度忙提起笔来,正要写,又放下:

    “芸台,你干脆坐到我对面来”

    “行”

    第一次展现自身之才的袁克定高兴得一时忘记了大公子的尊严,自个儿端起椅子坐到杨度的对面

    “我想好了几个问题,都是大家所关心的没有提到的,你再补充”

    这几天,他可是没少拜读因那篇“大总统与日公使会面实录”引发的各报评论文章,所以心里也存着一些问题

    “好,你说”

    杨度重提起毛笔

    袁克定将思路略为梳理下,摇头晃脑地说:

    “我先这样问皙子先生,民国成立迄今三年,赖大总统之力,削平内乱,千侮,国已安定,民已苏息,自兹以往整理内政,十年二十年,中国或可以谋富强,与列强并立于世界吗?你就说:不然若国家不思改弦张,则富强无望我再问:何以故?你再答:此乃中国当今之弊也,我便惊问:何以如此?然后,你就将李子诚的兵威抖出来,大谈强势军阀为何会使中国富强无望的道理怎么样,枚乘老先生?”

    “真有你的”

    听袁克定这么一说,杨度便大喜道,

    “我就这样回答你:民国三年的中国,过四亿的人口、数以百计的政党、数以十计的督军,无一不是社会不稳定的渊薮·今日人意挑拨离间行卫国之举李经略使于先,他日势必将引其它督军,初时诸人以赤诚之心于国无虑,然后久之必生间隙·间隙一生,绝非中国之幸,若矛盾激烈,必将引起国局动乱国家一乱,富从何来?故中国富强无望”

    虽说只是初言,但袁克定却拍掌叫起好来

    “答得好我又问:那么如何时才能富强有望吗?”

    想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杨度又想到如何能把一些大道理通俗易懂的传达给看报之人

    “中国之地·上下一心、团结如一之时方能富强有望”

    这几句话说到袁克定的心窝里去了,他霍然站起说:

    “暂子,这篇文章就这样写,我也不再提问了,下面由你自个儿提自个儿答五天以后我来取我相信你这篇文章必定会是一支百万雄师,若是文刀得成我一定为你在大总统面前请功”

    说完兴高采烈地离开了槐安胡同

    袁克定走后,杨度开始正式写作他精神亢奋,思路泉涌·那一肚子学问,如同决堤的河水一样滔滔不绝地宣泄在纸笔之间他把与袁克定的对答的几个问题加以拓宽掘深,以奔放而又严谨的文字将它们固定下来然后再来几个一问一答·指出今日中国的困局,而每一笔都可谓是意有所指,矛有所对

    所指者,为江苏,所对者为李致远

    在文章中,他当然不忘极力吹捧李致远的爱国之心,当然却又不忘着重提出日置益于大总统面前挑拨之词,于国无利,又吹捧大总统、李经略使应以国事计,去其间隙·以为合作,如此,方为中国之大幸,而所谓的合作,自然又是一番说话

    作为一个政治家,诚实最为重要·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