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历史小说 > 民国之文豪崛起章节目录 > 836【政府内迁和美国人民抵制日货】

836【政府内迁和美国人民抵制日货】

民国之文豪崛起作者:王梓钧 2019-02-04 00:14
    ≈ap;x98ce;≈ap;x91;≈ap;x96e8;≈ap;x91;≈ap;x56fd;≈ap;x4ea7;≈ap;x81ea;≈ap;x62cd;≈ap;x533a;≈ap;x0020;≈ap;x0038;≈ap;x0038;≈ap;x006a;≈ap;x006a;≈ap;x002e;≈ap;x0076;≈ap;x0069;≈ap;x0070;≈ap;x5728;≈ap;x7b49;≈ap;x4f60;

    ≈ap;x98ce;≈ap;x91;≈ap;x96e8;≈ap;x91;≈ap;x56fd;≈ap;x4ea7;≈ap;x81ea;≈ap;x62cd;≈ap;x533a;≈ap;x0020;≈ap;x0038;≈ap;x0038;≈ap;x006a;≈ap;x006a;≈ap;x002e;≈ap;x0076;≈ap;x0069;≈ap;x0070;≈ap;x5728;≈ap;x7b49;≈ap;x4f60;

    ≈ap;x98ce;≈ap;x91;≈ap;x96e8;≈ap;x91;≈ap;x56fd;≈ap;x4ea7;≈ap;x81ea;≈ap;x62cd;≈ap;x533a;≈ap;x0020;≈ap;x0038;≈ap;x0038;≈ap;x006a;≈ap;x006a;≈ap;x002e;≈ap;x0076;≈ap;x0069;≈ap;x0070;≈ap;x5728;≈ap;x7b49;≈ap;x4f60;

    十二月十四日,晴。

    报纸上没有任何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消息,有的只是首都陷落,呼吁国人团结抵抗的文章。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揭露南京大屠杀的文字,是英国记者田伯烈所撰写的《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此书要等明年初才开始动笔。

    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此时应该在拍摄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不过同样要到明年才能将胶片偷偷运到美国。

    《大公报》战地记者刘君扬,如今已彻底跟外界失去联络。这位记者是周赫煊在天津招聘的,开设分馆时被调往南京,周赫煊多次让他撤离都不听,以致现在生死不明。

    周赫煊坐着私人小轮船,强迫自己不去想任何关于大屠杀的内容,绕道朝天门前往中央大学担任历史系主任。

    抵达朝天门码头时,正好遇到一艘内迁船只。船上载着国府赈济委员会委员长朱庆澜,以及赈务委员会的20余名职员,这是第六批内迁重庆的政府机关,国家元首林森在半个月前就已经到重庆了。

    而剩下的大部分南京政府机关,以及99的内迁企业、学校,此时都还在湖北和湖南。

    常凯申最初打算把迁都一分为三,即国民政府迁到重庆,军事委员会迁到洛阳,行政院迁到衡阳。到11月初,他正是召开会议,讨论迁都事宜。

    汪兆铭也对此发表了意见,劝林森把中央政府迁到武汉或广州,至于四川则太偏僻,汪先生觉得太不适用了。

    常凯申没有接受汪兆铭的建议,他单独与林森商讨,决定把首都直接迁往重庆,最终做出决议如下:“第一,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迁到重庆。第二,军事委员会不急着搬走,由老蒋临时决定。第三,各部委机关,打散迁往长沙以南或四川、贵州各地。”

    至于企业和学校,常凯申认为应该迁到武汉和宜昌,所以现在大部分的企业学校都云集在武汉、宜昌两地。

    直到明年10月,冈村宁次率十万大军向宜昌推进,才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宜昌大撤退”。这场内迁被欧美学者称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