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修真小说 > 风起崖山章节目录 > 第二十章 托雷之死

第二十章 托雷之死(2/2)

风起崖山作者:天涯白杨 2019-02-03 03:14
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此乃田园派大诗人陶渊明的《挽歌》之一。

    也速不花停了一会,又吟出了陶渊明的《挽歌》之二:

    昔在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辛幼轩接着道: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这乃是陶渊明《挽歌》之三

    陶渊明在三首《挽歌》中构画了一个神奇的亡者世界,非儒,非道,也非释,而是一个诗人的浪漫想象。剥离了天堂地狱鬼神之类附属物,显得格外的荒凉,然诗人的格调依然波平如镜,如同沉默的探索。

    诗人在死前两个月为自己写的挽歌,分别描述了死亡、出殡的季节、时间,坟地环境、气氛,下葬及与世人永别,安葬后送葬人回家及他们的哀伤,与一般挽歌哀伤的情调截然不同,在诗词中表达了一种面对死亡无忧无惧、处之泰然的人生态度,并无凄凉、黯淡的情调,葬礼的礼节很多,陶渊明只选取了其中的几个小片段,一咏而三叹,死由此升华为一切美好人物之必然命运。

    借着陶渊明的诗词,辛幼轩安慰也速不花道:“死亡不是一种悲剧,而是脱离了小小个体的郊葬,此后此之无限时间,群体无限悲悯来达到对于渺小个体的无惧甚至无哀,死乃是一种人际关系的脱落,好比叶子的凋零,缘分结束了,情和礼都已经尽到了,死亡就像独自远行,去迎接永远不会结束的漫漫长夜。”

    “来于自然,归于自然,本是一个必然的结局。白天完结了,黑夜必然会到来,天地万物,本就生生不息,循环不止。“也速不花也感悟道。

    这就是人感情,纵然内心再强大,心胸再豁达的人,一个突发的事情,可能就会让我们陷入不可自拔的悲伤,但是这些不是个死结,其实只是我们心中隐藏已久的执念在某一时刻的释放,只要我们有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执念不是心魔,亦可随着无惧无畏的心,随风而逝,飘得无影无踪。

    留下的只是我们心中的本真,也速不花也是如此,痛苦虽然还围绕这,但是有心爱的人陪在他的身边,痛苦只是短暂的驻留,欢乐的黎明已经在向招手。本站重要通知:本站的免费小说app,、无错误、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文字大小调节、阅读亮度调整、更好的阅读体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appxsyd(按住三秒复制)下载免费阅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