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修真小说 > 宿世陈情传章节目录 > 第36章 神祇

第36章 神祇

宿世陈情传作者:陈本书 2019-02-02 18:08
    待走了片刻,二人的火光可照到丈余远,仍见前面空空如也。再往里走了几丈,解观见地上有一道凹槽,忙前去查看。只见凹槽有五尺深三尺宽,长度却是如护城河一般像两边延伸,里面还有一些凝固的胶状物。

    黄昭在对岸看的格外焦急,解观杨子甲的火把已是距护城河甚远,便如两个萤火虫一般,生怕二人出什么危险。正兀自担心,却听“忽”的一声,远处两条火炼在地上蜿蜒曲折,霎时爬到两侧石壁之上,登时将地宫照的通亮。

    原来,解观现的凹槽乃是地宫的火槽,凝固的胶状物便是火油,杨子甲识得便触火点燃。

    待看清地宫全貌二人不由得身躯一震。只见这条火槽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径直向内延伸,火槽两侧各有五座石像,大道尽出便是一座高台,高台上一根细腰的石柱,而高台的对面便是一座更大的石像。一身魁梧铠甲,三蹼指中握着长戟,再往上看,竟是一颗蛤蟆脑袋。

    此时黄昭等人过了护城河赶了过来。墙爬子道:“这…这…不是咱们住的祭祀神庙么!”黄昭道:“这里可比祭祀神庙要大的多,你看这石像足有三丈高。而且祭祀神庙里面破破烂烂,此处的石像高台却是齐整的紧。”

    大道左右两边的石像皆是兽人身。右的五座乃是虎、象、猴、鹿、鸟,左的五座乃是牛、羊、鸡、狗、鹅。黄昭骂道:“这骆越国的狗杂碎莫不都是群畜生,怎的不是鸡便是狗的。”杨子甲道:“这是当地溪峒族人所崇拜的十大图腾,右乃是山林中的飞禽走兽,左乃是人饲养的家禽牲畜。没想到竟是从骆越一脉传下来的。”黄昭道:“那这正堂的癞蛤蟆是怎的一回事,怎的还有人拿蛤蟆当作神明。”

    杨子甲道:“这可能是骆越国地位最高的神祇。当年我前往云南抚仙湖之时,路过武缘县,曾听当地老翁唱过一《蚂拐歌》,这蚂拐便是蛤蟆的意思。我问及老翁这歌出自何处,那老翁也说不清楚,只是说自小从村中老人那里学来。我又问这歌唱的什么意思。那老翁说,是说远古时代人类还在茹毛饮血,一个叫东灵的人,他母亲病死了,当时没有什么礼教大防,人为果腹食人尸体也是正常。东灵生怕别人来吃他母亲的肉,就不让母亲病死的消息传出去,把尸体藏了起来。当时东灵心情十分沉重,又是悲伤又是担忧。而屋边的蚂拐却不知东灵的心情,在哪里拼命的叫唤,躁的东灵好不难受。于是东灵便煮了三锅滚水,将蚂拐全都浇死。蚂拐死后,天下大旱,‘三年不见一滴雾,九年不见一滴露,鸟造窝河床,鱼生脚爬树’。人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就去找始祖布洛陀,布洛陀说:‘蚂拐王是雷王的儿子,你们伤害了它,雷王生气,就不再给地上降雨了。’于是,人们又依照布洛陀的吩咐,把蚂拐的尸体找回来,对它进行祭拜,把它的灵魂送上天去,用这种行动对雷王赔礼道歉。这样—做,果然奏效,当即天上雷声隆隆,哗哗地下起雨来。我想这《蚂拐歌》应是从骆越国一代一代传下来的。那老翁还说,蚂拐曾替一位国王打退邻近部落的敌兵,保卫了国王的社稷。骆越国将其奉为神明也不为过。”

    黄昭道:“这骆越国还真是有趣的紧,癞蛤蟆还能助人退敌。”

    此时解观走上了高台,只见那石柱的石面上依旧是有十二芒,比之祭祀神庙的清晰的多,石面边缘突起的不是别的,而是三只蛤蟆。忽的脑中灵光一现,叫道:“铜鼓!”

    杨子甲听了叫声,赶忙跑上高台,问道:“什么铜鼓?”解观道:“当时在见到往生门中间的十二芒时我便依稀觉得在哪里见过,其后在祭祀神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