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历史小说 > 杂家宗师章节目录 > 第二百三十八章 系列长篇的《狄仁杰》

第二百三十八章 系列长篇的《狄仁杰》

杂家宗师作者:胖一点 2018-10-22 19:23
    芙蓉街刘家

    锦衣青年正是从新华社赶来的马晋,他在新华社看到刘勉写的这本《神断狄仁杰》后,马晋当时是对刘勉惊为人。

    句不客气的话,也是事实,马晋是整个大乾最了解的人。

    ,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外物》,上面写,“饰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而庄子所谓的,其实是指琐碎的言论。

    直至东汉桓谭《新论》,“家合残丛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将“家”列为十家之后,其下的定义为:“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之所造也。”这时,才让这个词意义和后世有些相近。

    后来唐宋慢慢发展,但多是以故事为基,然后夹杂着一些自己的理解,称之为讲史,包括后来的评书,也受到了当时讲史的很大的影响。

    但当时唐诗、宋词、元曲才是主流,并不怎么受重视,虽然有发展,但没有形成较大规模。

    直到明清,一些文人结合前人经验,将一些历史演义、神话志怪系统的编著为册,才真正的繁荣起来。

    ……

    而大乾,恰恰就取代了发展最繁荣的明清两朝,在马晋之前,大乾虽然也有话本野史之类,但多和元宋以前的讲史相似,内容糟杂,逻辑混乱,行文半文半白,阅读性很差。

    直到《隋唐》横空出世,这本逻辑完整,情节结构清楚,行文通俗易懂的,轰动京城的同时,也惊醒那些平时喜欢写书的文人,原来书可以这么写。

    所以如今在混迹行当的文人心中,马晋地位很高,虽没到开派老祖的那种程度,但马晋执行业的之牛耳,是没有人不服的,许多作者更是视他为榜样,迷弟无数。

    这也是官步、杜山这些优秀作者不受外面诱惑,坚定留在新华的一大原因,因为他们本身就是马晋的崇拜者。

    ……

    而现在写书的人很多,优秀的也不少,但大多数都是学马晋的路子,顶多塑造个出色的主角,情节新颖一些,却还没跳出历史演义的这个圈子。

    马晋为什么看重《武唐恋》这本书,虽然刚开始销量一般,但还是力挺。

    不是因为作者笙悦写的好,而是《武唐》跳出历史演义这个范畴,有一些言情的的意思。

    马晋心里很明白,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要想把这个盘子做大,光靠历史演义是不行的,读者早晚会看腻这种题材。

    只有不停的开发新种类,百舸争流,才能让行业的繁荣不败,时刻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除了笙悦的《武唐》,马晋也一直留意其他有赋的作者,发掘更多的种类,直到今上午,徐许将一本《神断狄仁杰》交到他手里,马晋才喜出望外。

    ……

    刘勉的这本《狄仁杰》几乎就是公案的标准体系,而且不仅如此,这本书在公案的基础上,还多了一些后世侦探文风格,悬疑奇诡,反转起伏。

    马晋也算阅文无数了,后世侦探文也看过不少,甚至他自己都参与过好几部刑侦剧的剧本创作,但这本书的有些情节,竟能让他也有拍案叫绝的冲动。

    当知道作者只是一个十四五的少年时,马晋只有一个想法。

    生就是吃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