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都市小说 > 重返1977章节目录 > 第810章 普及

第810章 普及(2/2)

重返1977作者:镶黄旗 2019-07-01 12:00
了。

    比如,国家电视台的第一位播音员沈力,担任了《为您服务》栏目的主持人。

    这个贴近人民生活的新栏目,不但第一次固定了播出时间,每周一次,每次二十分钟,也设有很多服务性的栏目。

    像如何照相的“摄影咨询处”。还有《辞典》、《集邮》、《家事》、《老年顾问》、《答观众问》等在生活中实用的板块。

    仅从这些栏目名目,我们就能知道社会上人们关心的热点聚集在何处。

    正是这一年,相机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据统计,1978年全国照相机拥有量为178万架,相较而言,198年这一数字已增至94万架,整整翻了四倍有余。

    从此全家聚会时照一张全家福,不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奢望。

    另外,集邮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官方肯定,全民热衷的收藏行为。

    而因为洪衍武幕后插手和干预,票面八分钱的“猴票”,在集邮爱好者之间,也已经飙升至三十五元一张。

    不但提前两年成为了众所周知的热门集邮品种,也远远偏离了原有历史轨道,此时应有的三元价格。

    以此来计算,洪衍武光手里“猴票”的价值就已经高达一千四百万。

    真是一不留神,躺着睡觉就成了内地首富啊。

    很有点儿“沙子一袋子,金子一屋子”的意思。

    再比如,电视为了引导年轻人梳理积极向上的生活观,也使出了浑身解数。

    春节之后,根据张海迪事迹为素材拍摄的三集电视剧《生命的故事》轰动全国。

    这部电视剧中有许多感人的画面,瘫痪的玲玲不甘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屈服,选择了自己谋生的道路。

    在坚守生命价值,寻找人生乐趣方面,这个姑娘无疑要付出比正常人更艰巨的努力。

    由于电视工作者真实的表现出了人性深处永存的希望,这部电视剧与青年报发表的专题报道《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共同掀起了一场“学习张海迪旋风”。

    张海迪因此名噪一时,并获得了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一个是“当代保尔”。

    伟人甚至亲笔为她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另外,在谢晋导演的同名电影诞生前,山东电视台制作的三集电视剧《高山下的花环》,也唤起了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和电影作品相比,电视剧虽然玩不起什么大气魄,但也绝不默默无闻。

    它凭着自己的平和、亲民性,和高效的制作时间,一直再持续赢得自己的份额,开拓新的空间。

    当然,这一年同样也是引进剧的狂热年份。

    与期待过高,反响平平,反应国家女排事迹的电视机《中华姑娘》相比。

    三月份播出的日本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却是在注重娱乐性前提下,以商业性的剧情,在屏幕上演绎着对爱国、励志等积极意义的多重解释。

    剧中主角鹿纯子的灿烂笑容不但征服了万千青少年的心,掀起了一场“鹿纯子头”风潮。

    剧中日本女排的魔幻战术,也在共和国女排与日本女排交锋,连战连胜的辉煌战绩覆盖下,成为了一种颇具喜剧效果的衬托。

    让国内观者只觉得分外可爱,毫无对手之间的排斥感。

    当然,紧跟其后播出的香港电视剧《霍元甲》就更符合国人的审美了。

    这部电视剧不但延续了电影《少林寺》在民间点燃的“功夫热”。

    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传唱一时,连主演黄元申的“大势分头”也达到了与“鹿纯子头”同样的效果,成为男青年追逐的时髦发型。

    不过正是因为电视机越来越多,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它对老百姓生活影响的程度越来越高。

    如何保证电视机画面的质量,也成为了这一时期老百姓最需要解决的生活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