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都市小说 > 重返1977章节目录 > 第621章 婚姻大事

第621章 婚姻大事(2/2)

重返1977作者:镶黄旗 2019-07-01 12:00
听起来极具市民的俗气。

    可设身处地想一想,一个插队知青回到京城,好不容易成个家。女方想要,男方想置,一辈子结一次婚,实在无可厚非。

    要和今动辄花父母的钱充排场,买房子比起来。那时用自己节衣缩食攒下的钱安一个家,实在是既硬气又悲壮。

    当下流行的颜色是地板黄,必备的家具中除了酒柜,还多了沙发。由于家具照样要票,所以很多人请木匠做。街道边,马路空场到处能看见木匠干活。

    而许多心灵手巧的人因为资金有限,甚至自己动手做。他们用一些弹簧和海绵就能弄出一对露着扶手的简易沙发来。再蒙上块“上山猛虎”或是“迎客松”图案的线毯,看着也挺是样儿。

    但无论再怎么省,大数上还是得自己掏。

    由于上班没几年的人积蓄很有限,再加上当时家庭孩子多是普遍现状,兄弟姐妹都要结婚,能指望父母多少?

    那么不少人就得为结婚欠账,拉饥荒了。

    最后,除了人和钱,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存在,缺房。

    如果没有“人”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找,缺钱可以借、可以凑、然后想办法慢慢还,但缺了房可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于是从“结婚潮”来临,各单位房管部门的头儿就开始遭遇冰火两重,既有人向他们赔笑脸,也有人骂他们,甚至情绪激动的时候还有人打他们。

    有的家庭也因为这件事大吵不休,亲人反目。还有人因为盖房和邻居大打出手的。

    总之,房子的重要程度和由此引发的矛盾冲突日益显著。

    至于具体到水清和洪衍文身上呢,从结婚需求上来讲,他们俩完全可以与“老三届”相提并论。

    他们都是六九届知青,今年都二十六了,年龄上比“老三届”好不到哪儿去。他们的家人为他们着急也再所难免。

    要是各自的条件呢,两个人还都不错。

    全是大学生不,一个出水芙蓉,一个仪表堂堂。

    水清的收入比普通人能高出近一倍去,洪衍文是家里有厚实底子。

    房子上水清有点居于劣势,因为任何单位都是优先照顾男职工。可她要真能找个单位同事结婚,双职工也就成了优势。何况再怎么“北极熊”也比那些根本没有职工住房的单位强不是?

    洪家就不用了,好几十间房子空着呢,怎么也能给洪衍文一个自成一套的院子啊。

    真的,要不是洪衍文和水清从一起长大,街坊邻居做了这么久,可彼此见面谁都没有一点那个意思,他们俩从各方面来讲到是挺合适的。

    事实上也并不是没人想促成这件事,七七年,当俩人先后考上大学回城后,就有好几个邻居半开玩笑地起过。

    可两家人一来都清楚邻居做亲家是非多,本不爱找这个麻烦。二来各自问过孩子,水清和洪衍文满口都是先顾学业,全都摇脑袋,这事儿也就再没提过。

    所以从这一点上也就看出来了,许多事大多数人看好也不行,什么都是个缘分。

    这两个人恐怕正是因为读的书太多了,在情感上是绝对的理想主义者,远比他人要细腻、敏感、独特。要是不能找个情投意合,让自己真正心动的对象,以他们的性情,恐怕宁可不结婚也不会将就的。

    另外,哪怕在他们各自家人眼里,这俩人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水清因为带着水晓影,一切都以孩子为主。现实情况里,她不但需要考虑晓影的感受,也不想婚后生子,这一点绝对会让大部分男人望而却步。

    虽然她在“北极熊”又有了“厂花”之名,可以当时人们的观念和伦理角度出发,又有几个男人肯为别人的孩子付出这么大的牺牲呢?

    而洪衍文也正处于感情受伤,事业受阻,被二次发配的状态。如今正偏安于房山县城之内,暂时闭门读书以解苦闷。他这种情况又怎么和京城里的姑娘谈恋爱呢?

    反过来,按照当下普遍的观念,他既明知自己迟早回京,自然也不会招惹身边的姑娘,或是承接别人的温柔之情。

    所以,无论水清还是洪衍文,他们现在的状态要想解决个人问题,恐怕还且有的磨,且有的等呢。

    可世上的事儿就是这么绝,很多问题根本不是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水婶为水清的事儿怎么着急先抛开不论,突如其来的一个意外却让洪家全体大跌眼镜。

    洪衍文居然真的要结婚了。而且还就是那个仇家的女儿,许崇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