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都市小说 > 重返1977章节目录 > 第579章 批发商

第579章 批发商(2/2)

重返1977作者:镶黄旗 2019-07-01 12:00
不过什么事情都是多面性的。还别看这么支应着四面八方,够让人上火着急的。可这种情况下,也有让洪衍武颇为欣慰和舒畅的几方面。

    第一是如今有边建功的帮忙,可顶了大用了。

    这个月这子的车完全就让洪衍武给包下来。每下午拉着洪衍武和陈力泉四处跑。

    这样,不但免除了携带大量现金的不便,节省了洪衍武的时间和奔波之苦,连拉货取货都特别方便。也降低了大街上碰上熟人的可能。

    边建功这人还可靠,知道洪衍武倒腾东西就够了,其他绝不多问多,就老老实实车里等着。甚至还能在边大妈面前帮忙周旋呢。

    当然,他本人干这个也划算。洪衍武绝不肯亏待朋友,给的价儿超出包车两倍呢,一个下午五十块,大家都高兴。

    第二是洪衍武买的印石字画,用外汇券是难以想象的划算啊。

    要知道,工艺品是当时为数不多可以划价的商品,店里本身就有一定自主权。上面又有外汇政策,用外汇券和人民币买东西根本是两回事。而且现在洪衍武还跟好多店员熟悉了,暗中许点好处拉拢拉拢也就成内应了。

    这样里应外合加上购买量巨大,洪衍武居然能用六十块外汇券买到店方开价一百元的东西。他过去费尽口舌才能打个九折,这么一比可太值当了。

    里外里刨去所有成本,他光把东西买到手,就已经接近一半的利了。那还不可劲儿招呼啊?

    第三呢,有关外汇券弄到手后怎么再倒腾出去,洪衍武的思路也完全正确。

    他用外汇券做介质,把“友谊商店”当成货物批发站的决定,简直太明智了。

    和买工艺品是同样的道理。由于“友谊商店”承担的外汇任务不断加码。在上级领导给予的压力下,从未动摇过的商品定价就像工艺品商店那样出现了缺口。

    为了确保完成任务,商店领导暗自给柜台人员一个政策,如果顾客确实想买又为价格犹豫,那么服务员就可自主把价格调低一些。

    这个折扣极限大约是百分之十。而如果购物金额超过一定数目,还可以更低一些,最低能到百分之二十。

    这样就是,像洪衍武这样嘴管用会侃价的。光靠这个“潜规则”,他就能有百分之十三的利润了。

    可这还不算完呢。买了还有一卖呢。

    “友谊商店”里那些稀缺货物,全是较高质量、较高消费的紧俏奢侈品。对那些没有外汇券的人吸引力太高了。梦寐以求是实事求是,让人都快想疯了也不算夸张。

    因此洪衍武倒腾出去的货就是卖方市场,抢手至极。加价销出去丝毫不成问题。有的时候甚至是无心插柳,甚至是闪电速度。

    比如有两个山东的采购员想买两台黑白电视,洪衍武从“桥剧场”提了库存直接就把电视送去了。

    没想到和俩山东人一见面,他们又看上洪衍武和陈力泉脚上的尖头皮鞋了。问这鞋能不能搞来些。

    那正是洪衍武他们在友谊商店里买的,外面没这么漂亮的样子。洪衍武就按商店官价又加了百分之五十报价。

    没想到这么高的价钱,俩山东人压根没犹豫,张口就要三十双。还问他有没有什么时髦的女鞋。

    结果除了两台黑白电视,这俩山东人最终从他手里又买了五十双男女皮鞋。合着皮鞋钱比两台电视都贵,花了一千六百多呢。

    所以这种交易的厚利里面,最关键的地方除了卖的东西好,还存在一个很精妙的算术问题。

    打个比方,洪衍武可以用八十块外汇券能买到商店里标价一百块的东西,然后再按一百四十元高价卖给别人。这就是百分之七十五的利润。

    如果减去给“媳妇儿”的过手钱、车马费、旅馆房间,还有拉生意那帮子的提成。仍然能有近百分之六十的利润。

    这就是光卖这批皮鞋,洪衍武就挣了六百块。

    比那些普通黄牛,黄蜂一样地忙碌于倒腾外汇券,从中只赚百分之十几的利润,挣得多得多,而且还好销。

    要是洪衍武再狠点呢,把八十块的东西卖到一百六,毛利可就有整整一倍了。

    所以别看是一样的外汇券,但却是不一样的境界啊。

    这世上,有人穷尽一生挣钱养家,有人却能坐地生财轻易生发。差距就在这儿呢。

    尽管仍旧是“术”的境界,但洪衍武靠自己的精明算计,一步就站在了比大多数人都聪明的位置上。这种成绩可不是随便一个人“重生”,然后照搬历史经验就能实现的。

    如果客观地来评价他的手段,其实已经完全脱离了“票贩子”的范畴了。实质上他搞得生意要高级许多。

    如果比较恰当的描述一下,应该是——“暂时垄断性的奢侈品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