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都市小说 > 重返1977章节目录 > 第488章 风波过

第488章 风波过(2/2)

重返1977作者:镶黄旗 2019-07-01 12:00
不复以往的高傲。而这对老战友、老朋友、老搭档通过这次见面,一个感激不尽,一个宽宏大度,那些旧日的龃龉全都烟消云散了。

    甚至这场握手言欢的佳话还传到了“伟人”的耳朵里,于是杨卫帆的歌曲便因为这件事,机缘巧合地上达听,还获得了共和国“掌舵人”的好评。

    “……这些歌都很好听,耀华这个儿子很不错,都将门虎子,没想到也能培养文艺人才。嗯,确实没有必要,把我们的下一代都塞在作战部队嘛。我看这样就挺好,这就跟我们的文艺方针是一样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都一种风格,一个模式,文艺舞台怎么繁荣?……”

    俗话,“锣鼓听声,话听音”。在这番话传出来后,杨耀华经过思索,便主动把长子和三子的职务做了一番调整。

    他不但安排长子杨卫国提出复原申请,从空军转到地方从政去。也让三子杨卫舰调任“海军舰艇学院”任职,去从事教学工作。

    还别,这番举措很快就收到了良好的回应。

    没多久,杨耀华就和肖大将一起被请到“中南海”去做客了,老上级很高兴跟他们叙了旧,招待他们吃了一顿饭。

    席间“伟人”不但很关心杨耀华的身体,也再次点名夸奖了杨卫帆,并表示杨家的孩子都很出色,期待他们今后在各个领域做出优秀成绩。

    然后就是一连串的收获惊喜。

    首先杨卫帆获得了在建国三十周年“国庆招待会上”演出的机会。

    其次杨卫国的转业,本来是打着“不管什么将,离了都一样。不管什么校,转业都无效”的预计的。

    可没想到,居然根本就没顺应“降两级安置”的规矩,也没做冷板凳。而是直接到地方做了实权副市长。

    至于杨卫疆虽然不能再亲自登舰指挥部队了,但军衔却又提升一级。

    所以不得不,这件事确实又办对了,杨家的前景反倒因此彻底有了起色。

    而对于杨卫帆来,他既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

    要不是有特殊的家庭背景,他绝不会成为这次风波聚集的焦点。

    而且这件事背后隐含的风险,其实远比历史上《军港之夜》原词曲作者所遭遇的起伏更大,后果也更严重。

    好在最后是有了一个良好的结局。不但让海军总司令发声支持,还居然获得了共和国第一人的关注。这又让他借此收获了数不胜数的好处。

    首先,他再不虞有任何大帽子扣到他的脑袋上。今后的“词曲创作”和舞台表演等若奉了圣旨,不用束手束脚,尽可放手而为。

    其次,他的名声借此更进一步,不但奠定了通俗歌曲的领军人物地位。也成为了开启我国流行音乐发展史的标杆人物。

    而且他经历的这件风波,还等于为通俗歌曲背书,争取了一定程度的“政治”认可。这就使得那些通俗歌曲表演者们在今后受到的责难、非议和限制了许多。

    这种深远的意义,别杨卫帆了。就连造成这一切的真正始作俑者洪衍武恐怕也是根本没有料想到的。

    他和杨卫帆于无意间,已经改变我国通俗歌曲发展的历史,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流行音乐在我国的生态环境。

    1979年的夏,其实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这场由《军港之夜》引发的“战争”内幕,但他们确实已经把杨卫帆当成了心目中的偶像。特别是同样从事文艺表演,追求艺术成就的年轻人。

    7月中旬,一个二十七岁的伙子被“京影长”的厂长带进了“国家电影乐团”。

    随后厂长找到了老朋友谢丽斯,让她帮忙给这个年轻人看看。到底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个歌唱演员。

    谢丽斯很好奇,她就问这个年轻人,为什么好好的演员不做,反倒要来“国家电影乐团”唱歌呢?

    那个年轻人就,自己的“浓眉眼”和主流审美相悖,演戏发展不大。但嗓子唱通俗歌曲,自己觉得还行。他又很喜欢杨卫帆的歌,特别希望能成为像杨卫帆一样受欢迎的歌手。

    结果这个年轻人以一曲练了许久的《白杨》一下打动了谢丽斯。她很欣喜地表示,“你的声线不错。”便收下了他做自己的学生。

    这个年轻人叫做王洁石。

    同样在7月中旬,“海防歌舞团”招收了一名曾在“河南少儿文艺汇演”获得二胡表演一等奖的女孩,入团担任二胡独奏。

    当这个长着一张可爱的娃娃脸,年仅十二岁的女孩来“海防歌舞团”报道的时候,她关心的问题只有一个。

    “今后全团排练的时候,我能看见杨卫帆吗?我能看见苏晓明吗?”

    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她高兴极了,差点抱着二胡蹦起来。

    这个女孩名叫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