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都市小说 > 重返1977章节目录 > 第485章 非议

第485章 非议(2/2)

重返1977作者:镶黄旗 2019-07-01 12:00
制组简直失望透顶。他们都以外这部电影无缘再与观众见面了。

    好在最终,“京影厂”的厂长挽救了这部影片。这位厂长极力要求先不急于否定,要邀请社会上电影界的专家来讨论一下。而在得到了文艺理论家和文化部副部长的肯定之后,这部电影的“政治关”才得以化险为夷地通过。

    由此可见,当时社会上的“棍子”仍旧为数众多,反对人性化的顽固派拥有着很庞大的势力。

    于是乎,杨卫帆的麻烦也就同样必不可免地到来了。

    7月1日是“建党节”,当日“海政歌舞团”必然有重要的演出任务。大约是酝酿了许久,一些挑剔和反对的意见,借着有特殊纪念意义的这一开始冒头了。

    就在“海政歌舞团”在对部队党政机关慰问演出结束后,当时就有两个军队里较高级别的政工干部表示要对《军港之夜》这首歌提提意见。

    他们认为这首歌曲好听是好听,但曲调是和歌词不是太软绵了?他们建议这首歌曲最好能做一些修改和调整。一是增加点振奋向上的革命气势。二就是让演唱者表现出铿锵有力的革命意志来。

    对待这样不合理的外行建议,当时“海防歌舞团”全员谁也没当回事。

    但就和历史中原有轨迹中,词曲作者曾遭到的非议一样,这件事就像突然敲响了批判大会的钟声,引得各种批判意见接踵而至。

    才过去一,许多报刊就对此事发表了评论文章。

    军队刊物是政工部门的喉舌,自然多以不点名批评、督促改正为主,大多从政治觉悟为出发点,认为两名政工干部的意见有道理。

    而社会刊物是单纯以一个新闻热点出发,想让读者来信发表意见。民间反馈来的结果偶以支持歌曲原创和苏晓明演唱为主。

    许多人是认为群众欢迎、战士欢迎,就是成功,明方向对头。仅有一部分人认为《军港之夜》有唱流行歌曲、模仿港台的嫌疑,应当想办法再改进一下。

    就这样,两种意见各自为营,又展开了大讨论。

    而社会刊物的立场则是和稀泥,对哪一方也不偏袒不帮助,坐看论战。像“国通社”记者写的内参就,“苏晓明不可不唱,不可多唱,要适可而止。”

    还有的报纸更聪明,又一个漂亮的“传球”,把问题扔了回去。

    他们的观点是不反对流行歌曲这种形式,但也,军旅歌曲首先要提倡部队风格。最好由军队领导和专家把一把关,应该分清什么是允许的,什么是提倡的。

    好,正是这一意见引发了一位军队音乐权威在公开发文,他宣称军队的歌曲确实应以反映部队生活为主,而且表演形式一定要端庄、肃穆。苏晓明的歌儿很明显在模仿港台风格,这种“靡靡之音”的表演方式调不高,离经叛道,不符合社会主义艺术规律。部队领导有审查不严的责任。

    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权威的指引之下,许多不满的声音一下找到了突破口。柿子专挑软的捏,纷纷对准了苏晓明这个柔弱的姑娘开火。大有再放任不管,我们的文工团女演员将会向资本主义歌女靠拢的担忧。

    甚至还有人,“对观众的掌声要分析,是真正的欣赏艺术,还是迎合了不健康的情绪?大家是为了听歌受教育,还是为了看漂亮姑娘撒娇,要是跳裸体舞看的人更多,难道也是好的吗?”

    紧跟着,海军某基地俱乐部一个战士因无意中在有线广播中播放了苏晓明的《军港之夜》而受到处分,居然被支持反对意见的领导给关了禁闭。

    这就更让“海防歌舞团”感到千夫所指,压力增大,内部便也对苏晓明的演唱有了分歧。

    而正是在这个时候,洪衍武看到了相关消息,一下想到了当年李谷一那首《乡恋》就曾被指为“黄色歌女”,并因此预感到这种形势继续演变下去还会产生更糟的结果。

    才会迫不及待提醒杨卫帆,并来商量如何解决危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