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都市小说 > 重返1977章节目录 > 第477章 开宴

第477章 开宴(2/2)

重返1977作者:镶黄旗 2019-07-01 12:00
中树木被风吹动的轻响和淡淡的楠木香气,飘进来的丁香花味,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大家有一种似乎身在古代,或走进故事里的感觉。

    第二是摆宴的桌子也很稀奇。

    他们今就以金丝楠的大圆木为桌。坐的是洪衍武搬来的黄花梨硬木椅。

    不但宽绰有余,而且由于早就考虑到台面太大有所不便,洪衍武还特意请修房的工匠为这个桌子制好了一个直径一米六的木转台。

    这样把转台放在圆木上,中间再摆上一束插在青瓷梅瓶里的红色菖蒲花。不但更显节日气氛。也能够通过这种方法照顾到坐在四面八方的人夹菜食用。

    当然,这种手动的餐桌转盘,放在当今已经是酒楼再普通不过的东西了。

    但别忘了,在这个年代,确实还堪称奇思妙想。就连开了一辈子饭庄子的洪禄承都直夸这个招儿好。对洪衍武不免又生出一些刮目相看之感。

    至于第三,那就是丰富的美食所产生的吸引力了。

    依照旧日传统,京城的端午应时食品,除粽子和樱桃、桑葚这些水果外,应当以鱼虾为主。

    因为此季节正好是黄花鱼及大对虾汛季,这时渤海湾独特鱼产,打捞后经津门运京城,往往供过于求,特别便宜。

    如今的市场当然是供不应求了。但鱼虾的肥美是不变的。而高昂的价格把大多数百姓排除在外,为有限的人群保留了这种口福。

    于是王蕴琳依然买到了三四斤重的大黄花两条,和三两一只的大对虾十只。这顿饭便以红烧鱼,油焖虾为主菜。

    另外,端午节到来即是夏了。因气炎热,人们往往都有厌食感觉。所以除鱼虾外,其余食品当以清爽为主。

    王蕴琳在家早做好了“虾冻”、“鸡冻”、“翡翠鸭”、“水晶肘子”等,这几样凉菜,清凉爽口,鲜而不腻,是仲夏最适宜的食品。带过来之后,便都放在家中的老物——“木头冰箱”里。

    所谓“木头冰箱”其实是我国自清朝起,富人家盛行的古老冰箱。

    这种东西以木为壳,内以锡为里,做成高约50厘米,60厘米见方之箱。底下还有一洞,平时以软木塞堵住,放水时拔掉软木塞。木盖一分二,为取物方便,下有80厘米高之四脚木架支撑。

    洪禄承出去买汽水时,不但买了些汽水,还买了一些然冰,拿回来放于冰箱中,正好用来冰镇食物。而且有了这些冰,还一举两得,又能做些“冰碗儿”出来。

    这是旧京夏季曾经最流行的消夏食品。当年以“什刹海”的荷花市场夏季所出最为驰名。

    王蕴琳做得倒没有多么讲究,临开饭前,她只以一大碗碎冰,上铺放些鲜荸荠、鲜莲子、鲜藕片、鲜樱桃、鲜桑葚等便可。但各项鲜品轮流零食,风味依然甚佳,倍感清凉。

    当然,都是鱼虾和凉的东西也不行。而且北方人又对糯米做得东西畏惧尤甚,认为粘性过重,不好克化。所以还要喝一碗温热“荷叶粥”才好。

    这种粥也是京城夏季的特有食品。做起来很简单,就是耗工夫。

    先正常洗米熬粥,水多一点,锅开,等米开花,再以一张大荷叶,洗净盖在粥上,外扣锅盖,熄火。这时只需坐等,相隔四五时后,再将锅盖打开,掀除荷叶即可。

    王蕴琳是午觉后熬的粥,此时她的粥余温未散,正可口,白米粥略一搅动,呈浅黄绿色,颜色非常美观,盛一碗,撒上少许白糖,亦清爽适口。

    总之,王蕴琳准备的这一桌端午晚宴,既营养又美味,配上“莲花白”、“桂花陈”这两样美酒,实在让人齿颊留香。

    人人称赞是不用了,而且特别受到“糖心儿”喜欢。

    因为她的口味受“阿狗姐”和“宝姨”影响,不但喜甜,清淡,且偏好鲜食。自然发自由衷地称赞王蕴琳的饮食安排,直许多东西都从未吃过。

    请客的主人是最喜客人进得香甜的。而且发乎真情也是可以看得出来的。“糖心儿”的幸福和满足感都写在脸上,这一下便更得王蕴琳的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