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都市小说 > 重返1977章节目录 > 第473章 五月节

第473章 五月节(2/2)

重返1977作者:镶黄旗 2019-07-01 12:00
、“中元节”、“下元节”等。仅仅保留下来了“春节”和“中秋节”。

    这种现象,其实到并不能明现代节日就比传统节日为优,可以完全彻底地取代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而应该是在经历社会特殊阶段时,人们迫于现实做出的一种无奈选择。

    毕竟过节是需要钞票来支持的。而对我们国家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来,传统节日开销不菲,事项繁多,远没有纪念性的现代节日那么省事、划算。

    再国家又有明确的政策倾向性,不但不给传统节日放假,连“春节”的原有假期都取消了。而元旦、劳动节、国庆节却是有假期的。

    这么一比较,传动节日和现代节日,连在时间支配上也分出了伯仲。现代节日的全面胜出也就势成必然了。

    但反过来也一样。一旦等到人们的生活条件变好了,经济水平提高了,工作时间缩短了。这些现代节日单调的纪念性和庆祝方式,也就不能满足人们对喜庆的渴望,对生活丰富性的需求了。

    传统节日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多彩的庆祝方式也就会重新被人们怀念,再次回到人们的生活中来。

    像今年的洪家就是这样。洪家今年可谓喜事连连,全家摘帽平反之后,洪禄承和王蕴琳都有了退休待遇,老宅、存款也都回来了,实在是有闲有钱。

    最关键的洪衍武这个儿子也越来越让父母放心。不但办得事儿件件漂亮,在邻居们中间口碑也越来越好。如今还有了个漂亮的对象,婚事也定在了明年。

    这让王蕴琳怎么控制得住心中的高兴劲儿,自然想着找机会,把全家凑在一起好好热闹热闹。

    实际上阳历五月中旬,她偶然看见有京郊的农民在偷着卖苇叶和马莲草,就动心了。赶紧掏钱买下了许多,跟着就去市面上找上好江米和密云的枣。

    于是经过好几次或是合法,或是有点违规的交易,她凑齐了包粽子的材料,就在家里开包了。

    就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内容,则是最能突显地方特色的部分。

    过去京城的“稻香村”、“五芳斋”到了节气,均有售卖八宝粽、鸡肉粽、火腿粽、鲜肉粽等馅料的粽子,但那基本是为南方人准备的。

    京城人只吃三种传统粽子。

    一种是净米粽。纯用江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种是枣粽,馅心以枣、果脯为主。第三种就是豆沙粽。

    除此之外,京城民间还盛行一种以黄米代江米的粽子。

    馅料用的是红枣。蒸熟之,只见黄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红艳艳的枣儿,有人美其名为“黄金裹玛瑙”。

    但实际上这是名目好听,黄米枣粽子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其价格比江米粽子便宜。这在老京城人的概念里,这种粽子是“下力人”吃的。

    因此王蕴琳只包江米粽子,净米的、枣的,豆馅的都包,加在一起大致有一百二十余个。

    这些粽子,临节前,三家邻居每家赠送了二十个的,给上大学的洪衍文带走了十个。还让洪衍武给“糖心儿”送十个去。其余都留在家里自用,大部分都是净米粽。

    洪衍武为此还戏称他妈“风格高”呢,可自己一尝才明白就里。

    敢情王蕴琳留下的净米粽并非普通,而是用奶酪浸泡一夜后煮制的。蘸上桂花汁和玫瑰汁来吃,味美绝伦。

    据王蕴琳称,这是清宫的做法,叫“**粽”。京城的市面上,也只有民国时期的“北海仿膳”才售卖过几次。

    包好了粽子,再有也就是等端午当,全家人回家吃饭了。

    王蕴琳很可惜当日并非周末,否则按照她的意思,全家应该一起出游一次才算上佳。可没想到她这个念头一显露,就让回来拿粽子的洪衍武给解决了。

    洪衍武出的主意是什么呢?是要全家一起去老宅过端午。

    敢情现今为止,老宅的“花厅院儿”已经拾掇得差不多了。现在单先生带人忙和的是洪衍武祖父和大爷曾住过的两处院子。

    那“花厅院儿”又连着洪家的花园子,那岂不是很便宜嘛。

    一听这话,王蕴琳跟着去老宅看了一次,儿子的一点没错,甚至完全可以住人了。

    这么着,回来就把这事儿给定了。王蕴琳通知全家人,端午节就去老宅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