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都市小说 > 重返1977章节目录 > 第441章 动工

第441章 动工(2/2)

重返1977作者:镶黄旗 2019-07-01 12:00
河、聚源、德祥。“四柜”为:艺和、祥和、东升、盛祥。)

    好在他还有洪衍争这个大哥,最终多亏洪衍争的师傅解决了这个问题。

    前面外传《第一百四十七章无靠》里提过,洪衍争师傅王汉平师承“龙顺成”,是“红星家具厂”唯一拿七十九块四的七级木匠。眼下,像老爷子这样出色的手艺人可不多了。

    别看并非干土木营造出身,可故宫里一些修补隔扇、窗棂、木雕和家具的精细活儿,可离不开他。

    有时候上面就会派这样的专项任务给他这样的能工巧匠。一来二去,他就这么和故宫里的人混熟了。而且接触最多的还就是搞古建的。

    所以洪衍争知道了洪衍武的为难,去跟师傅一打听哪儿能找着干古建的人,王汉平就出来牵头了。老爷子领着洪衍争和洪衍武哥儿俩去景山西面的“陟山门街”,去找了一家姓单的人。

    这一次去,不但彻底解决了洪家的难题,还让洪衍武大开眼界,长了见识。

    敢情那“陟山门街”住的全都是故宫博物院的人。那搁到现在就是专家聚居地啊。而且这还不算什么,当年这些专家们的生活条件才真是让人看着心酸呢。

    就拿洪衍武他们拜访的这位单云盛先生来,他是故宫刚退下来的研究员。本身是学历史出身,三十年代的时候,又在朱启铭办的“营造学社”里的文献组当编纂。可谓是资历最早的专业古建人才。

    而且由于单先生对西洋建筑和古建法式都很感兴趣,在“营造学社”时,他跟法式组队长梁思成经常讨教,学到了许多。完全可以算是梁思成的学生。

    甚至共和国十年大庆的时候,他还被梁思成举荐给文物局领导,让他来负责修太和殿。

    就是这么一位大家,居然退休费就拿了三十五块钱。一家五口人挤在一个院子里的两间门房里。甚至他的女儿也去当知青插队了好几年,这才刚刚办完返城,只在故宫的建筑队里找到了一份瓦工的工作。

    实话,其实单先生到底有多大的本事,洪衍武也不知道。但就凭这一次拜访,他就能对单先生产生充分的信任。

    因为即使是这样的生存环境下,单家几乎有满满一屋子的书。

    而且单先生知道他们来意后,不但很坚决地推辞了礼物,还不绕弯子地直接了。

    “你这事儿,我得先看看你们家的房子,房子要没什么价值,你们另请高明,有价值做修缮的我就帮这个忙。要是真的可以呢,我还有一个要求,营造上必须一板一眼按规矩来。所以到时候你得先把大概的花费范围告诉我,然后我再告诉你能不能干。这是因为用料、施工,都得我了算,不能省钱的地方就不能省。时间你也不能催。因为现在能干这活儿的人不多,不得用的人我绝对不用,我能找多少人是多少人。怎么样?”

    这还有什么可的呢,别这番言论正合自己的心意。洪衍武也在这位单先生身上看倒了堂堂正正的文人风骨。这是与那个“房落办”魏主任有着壤之别的人性。

    果然,单先生看过房后,又听洪衍武开出一万块的价儿就应了这事儿。他代为算出的预支账目其实远比洪衍武估计的低,连东跨院一起翻盖才不过八千块。

    而且账目清楚无比。砖、瓦、灰、沙、石、木、漆、人工,一笔是一笔,单价、运费全都一丝不苟。甚至根本就没有列出单先生自己的报酬,他竟然要白白地义务帮忙。

    当然,视情况而定,还有可能再增加一些预算,可控制在万元之内已经是确凿无疑的了。

    单先生找来的工匠更了不得,十二个老匠人最年轻的也是四十来岁,且无一例外都是“八大柜”的后人,只有六个伙子是来充当力工的。

    而且从那些老匠人口中,洪衍武更是进一步了解了单先生的为人。不但知道了他有一个外叫“芝麻酱”,还知道他在故宫不得烟儿抽,混得这么惨的真正原因。

    敢情单先生在古建上特别注重工艺,他不像其他专家那样看不起工匠、技工,而是和具体的施工人员泡在一起。所以在这些事儿上他就特别较真。

    像他就知道拌水泥拌沙子就应该像缓缓搁水,它才能好使。

    而有的工人偷懒不去搅和,把水管往那儿一搁他就玩去了,抽烟去了,结果该化的不化,该凝的不凝。

    单先生一旦遇见这种情况就会发脾气。非要给人家讲拌水泥如同“拌芝麻酱”的道理,总想纠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落下这么个外号了。

    至于他的待遇上为什么一直都没有提高,是按最低级别退休的研究员,那就得到196年了。

    当时因为“自然灾害”的原因,全国没粮食吃。那两年各处都在精简机构,故宫也不例外,领导就想把外聘的工匠全部辞退,没他们也成。

    单先生知道后就不干了,他跟领导沟通了几次也没能通,就越级打了个报告给上面,声称这些工匠的技艺才是真正的宝贝,希望把这些老工匠给留下。即使真有困难留不下来,也得给他们录音,把他们技艺传下来,才能让这些人走。

    报告上去,文物局批了,但故宫的领导可就生气了。同意是同意,但经费上却故意拿一手,钱总拨不下来。反正七弄八弄的,就把事儿耽搁了。这报告跟没打一样,工匠们全都带着遗憾走了,单先生的想法也根本没实现。

    而且此后单先生就彻底倒霉了。苦活累活都交给他了。却再也升迁无望。

    对这么样的一个人,洪衍武还能什么呢?

    绝对的有本事,但正因为太过钻研学术才不通人情世故。像这样的宝贵人才,其实我们的国家不知道有多少,可要没有个能知人善用的好领导,那不但无法发挥出其本身的价值,结局也都免不了一个“惨”字。

    官僚作风,真是坑死人不偿命啊!

    洪衍武是既为了单先生的遭遇惋惜难过,也为他自己能请到真正的行家里手感到由衷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