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都市小说 > 重返1977章节目录 > 第222章 狂热的市场

第222章 狂热的市场(2/2)

重返1977作者:镶黄旗 2019-07-01 12:00
没人再想一想眼下的价格是否合理,大家只关心一件事——到底去哪儿才能找到更多的海参现货用以倒卖获利!

    这种对海参的狂热追捧,甚至还蔓延到了官场上。

    许多人都,现在办事情,送什么礼都没用,只要送海参就行,海参就是钱!而且是大钱,保值的钱!就是黄金,就是硬通货!

    在这种炒卖预期的推动下,整个滨城陷入一种非同寻常的幻想与癫狂。民间甚至开始流传一句话,“虽然海里无数宝,可只有海参才是传家宝”。

    1977年的11月,成了滨城人记忆中永远难以抹去的一笔。

    一片沸腾,一片狂热!

    滨城疯了,海参也疯了!

    当然,在这么巨大财富效应下,在非同寻常的激动与狂热形成后,一些由此引发的各类犯罪案件也大量出现。

    据,一个老头倾尽血本买了十斤海参,藏在家里囤积牟利,但是某夜被人偷走,结果气得立马断气。

    还听,有个单位的会计动用了上万公款参与炒卖海参,几笔买卖得手后赚了数千元,可惜在一次市场交易后被人盯上,在归途中被歹徒持刀抢劫,人被捅死了,钱也没了。

    这些都是由这场金钱盛宴导致的真正的悲剧,都是发生在滨城人民生活里的真实案例。

    可这种情况就像银是铜的伴生矿一样,在每一次社会财富发生剧烈动荡时都会发生,根本无从根除。甚至就连对此早有预计的洪衍武,对此都无法彻底避免。

    比如,“老刀鱼”的家里,在一晚上就进了飞贼。这子翻墙进院之后,在“老刀鱼”当初存放海参的两件库房里寻摸来、寻摸去。

    要也是这子倒霉,虽然他用药包子迷晕了“老刀鱼”的看家狗。可“国庆节”后“老刀鱼”下乡插队的女儿邵娟回家探亲,这几正住在家里。

    偏巧这个姑娘还神经衰弱,睡觉特别轻,比狗还警醒,一听见院里有声就起来探看。而就在这个贼一无所获正要走,刚摸到院墙的时候,露了行迹。

    邵娟胆,刚看见一个黑乎乎的人影,“嗷”一嗓子就哆嗦上了,可“老刀鱼”夫妻俩也因此醒了。

    还别看“老刀鱼”年岁大,可他生就的“钢骨叉子”,一边让老伴照看女儿,一边抄起鱼叉就去追那黑影去了。

    那贼也不傻,当然立马仓皇逃窜,可正因为太着急,跳下院墙的时候蹲了脚,反倒崴了泥。他没跑出一里地去,就被“老刀鱼”撵上了。

    一个赤手空拳脚上有伤,一个手拿鱼叉怒气填膺,那么谁胜谁负也就不用了。

    “老刀鱼”上手就一叉子,胳膊一抡就把对手撂倒了。跟着就是一通脚踹,可没想到,就在要下狠手去叉这子大腿时,却发现这个人竟然是“飞蟹”……

    这件事最终结果是,“老刀鱼”的女儿被吓病了,住进了医院。可“老刀鱼”却在被惊动的渔村村民赶来前,把“飞蟹”给放走了。

    洪衍武得知这件事,是在“老刀鱼”进城找他要钱给女儿看病的时候。

    “老刀鱼”当时对他解释,放走“飞蟹”并不是自己当时心软。而是因为“飞蟹”极为无耻,当时竟拿大伙儿囤积海参的事儿来威胁自己。

    自己也是怕这子被渔村的人堵住,送进了派出所,把一切都出来坏了大伙儿的事儿,才不得不放这子走的。

    洪衍武对此深以为然,觉得“老刀鱼”的处理方式十分正确。

    而为了消除后患,不出岔子。他一方面把这件事告诉了“大将”,让“巴蛸”、“海狗子”和“死尸”分头去寻找“飞蟹”的下落。另一方面更加紧了售卖海参的进程。

    只是没想到,他对“飞蟹”的一切盘算和防范都枉费了。这子自此再无踪迹,甚至没有再回渔村。

    并且不久之后,渔村里就有传言,“飞蟹”在放晴之后求财心切,又冒险去港口捞海参,结果因港警开枪,受伤死在了海里面。

    为了这个,“飞蟹”的母亲哭了整整一年。

    “大将”这些“海碰子”同样为此黯然,之后送钱送物探望过几次,可每一次他们又都被“飞蟹”妈给拒之门外。

    这个老太太怨恨他们,怪他们当初把“飞蟹”给引上了这条道儿,更怪他们又把“飞蟹”赶走了,对他放任自流,不闻不问。

    唉,世间的事儿,有时确实是难以分辨得清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