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都市小说 > 重返1977章节目录 > 第167章 海味馆

第167章 海味馆(2/2)

重返1977作者:镶黄旗 2019-07-01 12:00
正是这道菜最先获得了“老刀鱼”的赞赏,让他情不自禁地感叹,“实在没想到,每都吃的玩意,居然还能做出这个味道来。看来,我这一辈子的海物都白吃了。幸亏听了武的,还是你们京城人有见识啊。”

    而洪衍武最感兴趣的当属“红烧灯笼海参”和“糖醋黄花鱼”,不过究其原因却有点庸俗,完全是价格便宜导致的。

    因为像“灯笼海参”的原料选用的都是五、六十头一斤的大刺参,若是在京城以“葱烧海参”闻名下的“丰泽园”,现在点上这么一只整参就得上千块,可这道菜一份六只,才卖五块钱。

    与之相仿,按“糖醋黄花鱼”的原料看,现在价值四千元一斤的三斤野生大黄花,此时才两块钱一条。所以洪衍武这子每吃一口都觉得太划算了,心理享受远超味蕾带来的快乐。

    陈力泉性子朴实,最喜欢吃的自然是最直白的菜式“熘鱼片”。

    这道菜是传统鲁菜做法,把“牙鲆鱼”片成薄薄的四方形,再浇上浓汁,吃一口嫩滑、细腻、浓香,因为材料新鲜且没有刺,口感远胜一般鲁菜用的河鱼,实在是出类拔萃!

    让“百子”最满意的却是“大虾”,这也是“海味馆”的一道名菜,起来其实就是“油焖大虾”的原型。同样是材料选用上佳,四对三两一只的渤海湾大对虾,才买两块五。皮酥肉嫩,又鲜又香,不亏为人间美味!

    要起来,真就是洪衍武他们赶上好时候了。在这个年代,物价既没放开,有一身真本事的诸多名厨又没退休,才让他们花了十几块钱,就吃到了一桌现代社会万金难买的海鲜盛宴。要是搁现在,哪怕“顺峰”最顶级的席面也做不出这个味道来。

    事实上,在八十年代刚兴生勐海鲜时,当年拿着高薪,在广东、潮汕一带做生勐海鲜的,面对滨城同行的恭维,就曾连连摆手他们真不是做的最好的,最好的师傅还是在滨城。

    这可并不是这些人谦虚。因为当年连续好几届“全国烹饪大赛冠军”都是滨城的,其中“海味馆”的厨师有一人就独霸好几届,靠的是“大虾”,“原汁鲍”,应该远在粤菜海鲜之前,滨城的海鲜就享誉全国了。

    但很可惜的是,滨城菜的名气仅限于官方,在做生意上,北方人可没有南方人的实际和精明,以至于再好的手艺也没能在民间得到推广和认可,实在是一件甚为可惜的事。

    反正总地吧,洪衍武他们一通“暴搓”,几个人吃得连话的功夫都没有了,从拿起筷子就舍不得放下了,一直到消灭了大半,他们才有心思喝酒聊。

    而这个时候,“老刀鱼”想起一件事来,就忍不住开口问洪衍武。

    “武呀,刚才听你的意思,让我介绍‘海碰子’给你,也是为了收他们的海参在招待所贩卖赚差价吧?你有这样的本事,来钱可太快了。那你们还跟我回去吗?咱们再下海可就是奔着鲍鱼和海参去了……”

    “老刀鱼”这话的意思很明显,真正的深水区海水更深也更冷,那得受罪啊,哪儿有在这儿躺着挣钱舒服?所以陈力泉和“百子”一听,也都望向了洪衍武。

    没想到洪衍武毫不犹豫。“回去啊,肯定回去。老爷子,我在这儿挣俩钱也就是先‘染染身子’(行话,试试水深)顺带手儿的事,主要是为看看海参的行情到底怎么样,好为入冬雇船做规划。可即使有了雇船的钱,不还得下海去找‘挫虎龙’嘛。所以呀,跟您学‘碰海’才是正事。我要偷懒贪财,入冬可就下不了海啦。”

    “老刀鱼”一听,便很欣慰地笑了笑,由衷地夸奖他。

    “好子!看来你还没把要紧事忘了,我还怕你见钱眼开,忘了你爸爸呢!行,是个明白人,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明哪,我不仅要带去找‘海碰子’,咱们也得找人,把你们缺的工具给补足了。这样才好下海哪……”(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