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都市小说 > 重返1977章节目录 > 第963章 “准生证”

第963章 “准生证”(2/2)

重返1977作者:镶黄旗 2019-07-01 12:00
远赴“西影厂”。

    却没想到,那个因支持艺术片为“第五代导演”们集体感念的西影厂厂长,甚至都懒得出来见他们。

    只派一个副厂长很随便的翻了翻剧本,就明确的做了回绝。

    “这类电影我们不做。”

    再往后,陈培斯和“红叶”无一例外都撞上了这样敷衍的软钉子。

    于是回去之后他们疲惫不堪的一商量,只能迫于无奈地采取“先上车后补票”的办法。

    那就是去外面想办法拉来投资,靠自己的力量先拍摄电影再。

    他们把美好希望寄予在了未来的运气上。

    认为或许拍完了电影,“名额”问题就解决了呢?

    没准人家也是怕给了“名额”,他们再提出资金和演员的要求,这才借口推脱的。

    也正是因此,随后才有了“红叶”和陈培斯借着洪衍武婚礼卖人情,然后请客吃饭找他拉赞助的事儿。

    可谁能想到啊,等好不容易拉来了投资吧,剧组也凭着四处求人攒起来了。

    他们甚至在年初的时候,还凭借《吃面条》拥有了名气,让他们的电影前景变得更有保障了。

    但偏偏到了现在,电影开拍过半,却飞来横祸,他们居然被人举报到了电影局那里。

    上面马上勒令停止,不许他们再拍了。

    这一下陈氏父子可是着了大急了。

    他们四处寻求门路啊,想要疏通关系,取消这个限令。

    可负责处理这件事的主儿,却耍上了官僚主义那一套。

    咬死了政策,口口声声任何电影必须挂靠电影厂才能拍,否则就是拍出来也不予发行。

    还看在陈老爷子是个老同志的面子上,才没有严肃追究摄制组所有人员的责任。

    这已经算是宽大处理了呢。

    眼瞅着就要“师出未捷身先死”。可泥人儿也有三分土性啊。

    句实在话,身为父母的,就没人不心疼自己的孩子。

    往往牵扯到自己的事儿或许能忍,可看见孩子的心血就要付之东流,当爹妈的是忍不了的。

    所以陈老爷子得到这个不讲情面的反馈,也是真动了肝火了。

    老头儿索性豁出去了,直接跑到电影局拍了桌子。

    没想到这看似不顾身份的莽撞之举,却奏了奇效。

    敢情老爷子别看是靠反派成名的,但现实生活里人缘好啊。

    这事儿一闹大吧,让不少影坛的老同志都看不过去了,有过问的,有求情的。

    让电影局碍于情面,反倒不能不放这部电影一马了。

    这样最终,电影局就决定让“中影公司”收了这“没娘的孩子”。

    也就造就了我国有史以来唯一没有厂标的电影。

    可即使如此,陈培斯也高兴不起来啊。

    因为首先,这么折腾了一个溜够,停演了个把月,人都散了。

    道具、设备还得重找,经济损失实在不啊。

    真要想再组织起班子把电影拍完,资金又不够了。

    其次,是电影局这次收购《父与子》纯属无奈,同时还下了“下不为例”的警告。

    这样陈培斯已经创作出来的第二部续集的剧本,肯定就没法再用这样的办法拍摄了。

    所以他还得再去求人,给他的第二部电影要“准生证”。

    而参与一同创作的编剧,专为此事找到了“长影厂”那边。

    “长影厂”倒是觉得剧本有潜力,表示同意接拍。

    但却又否定了父子搭档的这种喜剧模式。

    他们要求电影必须展示高大全的人物形象。

    不能以喜剧人物为主角,一定要是一个正面的人物。

    因此决定要把剧本改成政宣剧,连电影也要改名叫《嘿,哥们》。

    这样,陈培斯便面临着一个怎么都窝心的艰难选择。

    到底是要让自己的心血彻底白费?还是把“孩子”送给别人,由着人家去任意打扮?

    最后,就连“八一厂”都开始给陈培斯施加压力。

    今后不许他在外面折腾了,要求他好好专注本职工作。

    而陈培斯的处理方式正如他所扮演的“二子”似的,特别直截了当。

    居然主动扔了铁饭碗,连授衔和分房的名额都不要了,毅然决然从“八一厂”转业。

    为了坚持喜剧的理想,就连当初录取他的“田阿姨”劝他回心转意,他都没动摇。

    只是父亲虽然理解他,可家里的媳妇却不干呢。

    老婆哭了好几了,他是“名满下,却身无片瓦”,很为今后的日子发愁。

    这下陈培斯倒是有点含糊了。

    因为虽他眼下能靠着“走穴”捞钱,可毕竟不稳定。

    而且一直负责组织演出的“大猫”(刘晓芩)都出事了,似乎就要因为“走穴”被严惩了。

    那这事儿今后还能不能干,能干多久也就不准了。

    他也怕有个万一,老婆孩子跟着自己受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