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科幻小说 > 明贼章节目录 > 第八百七十三章 初次试探

第八百七十三章 初次试探

明贼作者:五味酒 2019-02-01 08:30
    与三卫军内部的争论不同,南京城内百官则相对平稳的多,再沒有以往一有个风吹c动就人心浮动的迹象。而卢象升派來的使者也在南京城中屡屡碰壁。原來,使者此番南來的任务不仅仅是要求李信配合出兵,更是要筹措一批粮c,想借助江南海商之力,运往山东。

    户部尚书郑三俊g脆玩起了失踪,借口感染风寒,不便见客,一连将那使者晾了数日。兵部尚书解学龙倒是被他堵在了兵部大堂中,但也是语焉不详,表示南京的粮食,他还说不上话。

    使者纳闷,用兵之粮向來由兵部统筹调拨,解学龙身为南京兵部尚书,虽然职权与北京兵部尚书难以同日而语,但若说自己一点发言权都沒有,那就让人不可理解了。

    十里秦淮河畔,一名四五位锦衣游客倚栏而望,一个四十上下的中年人叹道:“江南繁华一如太平年景,如果不是亲临其境,谁又能想到,一江之隔的北方已经千里无人烟。”

    “宝摩兄兄何來如许多感慨,都说江南的风能把人都吹的软了,难不成果如其言。”

    另一个身形稍胖的中年人则打趣道。

    “不过是有感而发,如果满天下都是这吴侬软风,百姓富足,安居乐业,就算把骨头都吹软了又有何妨。”

    “宝摩兄此话,弟不敢苟同,难道,假若让那李逆或是鞑子做了江山,这江南一如往日繁华,难道还能认贼作父。”

    两个人的谈话陡然间变得火y味十足,倒是那个被称为宝摩兄的中年人笑应了一句:“子安兄慎言,如果这话传到京中御史那里,可有你的苦头吃了。”

    谁知那子安却撇撇嘴,“京中御史的耳朵还沒这么长,”

    一时间两个人都默不作声,沿着秦淮河走了十j步,那个被称作宝摩兄的人突然低声说了一句:“果如天下富足,谁做江山对天下百姓而言,又有甚区别。”

    此人正是卢象升派來南京的使者,户部侍郎张应遴,而他身边的则是兵备道陈开元。余者j人,皆是二人随从。他们连日奔走受挫不得以下,这才來到秦淮河畔散散一身的郁闷之气。

    两个人的对话都是大逆不道,若在当年万历朝,哪怕是天启朝也断沒人敢如此公然议论,可大明朝到了如今,人人都有了末世的预感,说起许多禁忌來竟也都见怪不怪了。

    但是,张应遴的话还是太过露骨,陈开元不知道如何接下去。转而又道:“宝摩兄难道不觉得这南京城中的气氛甚事奇怪吗。”

    “子安兄也觉察出來了。”

    陈开元重重点头,“南京的官员似乎都在有意躲着你我二人,甚至对咱们还有着隐隐的敌意,他们好像在顾虑什么。”

    只见张应遴冷笑了一声,“还能是顾虑什么,外秦淮河边上的十里连营,”

    陈开元倒吸了一口冷气,“李信他敢公然抗命。别忘了,卢阁部总督江南各省军务,他如果敢不从军令,就参的他沒有立锥之地,”

    “崇祯十一年以前自当能参的他丢官去职,可现在……”张应遴说话似乎有些困难,“可现在,皇帝圣旨竟难过h河,试问你拿什么参的他沒有立锥之地。”

    一句话文的陈开元张口结舌,好半晌说不出话來,但他还是不甘心,“难道咱们脚下的不是大明的土地,这满南京的官员不是大明的臣子么。都说江南士人引领国朝风气之先,难道他们也会眼睁睁看着出了逆贼。”

    陈开元由于激动说话的声音越來越高,以至于引得路人纷纷侧目。他立即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赶忙又将声音降了下來,万一在这人流群集的地方引來麻烦就不好了。

    “是时候去拜访一下那位镇虏侯了。”

    张应遴來到南京后并未去见李信,而是仅仅命随从送了一封公文过去,对方似乎也礼数甚为周道,还回了帖子,不过对其中所涉的公事却只字未提。

    这等态度表面上看起來礼数尚可,但实际上却是不恭之至。本來他想以南京文官压制李信其人,但走了一圈之后,才失望的发现,南京的官员们似乎都在被李信压着呢。

    对于这一点,张应遴百思不得其解,三卫军在关饷肯定要依仗江南地方,这就等于江南地方掐住了李信的脖子,如果李信敢于抗命,就断了他的粮食供给。

    所以,张应遴十分奇怪,李信究竟是怎么做到让南京官场都齐齐保持缄默的。直到连魏国公都避而不见的时候,他此终于意识到,也许李信的命脉并沒有握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