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都市小说 > 官神章节目录 > 第664章 不欢而散

第664章 不欢而散

官神作者:何常在 2019-08-05 15:47
    影响政策也好,左右政局也罢,只要是在合理的制度之下,只要不失公正的原则,就不会引起民众太多的反感。但国内的政治制度又决定了许多游戏规则既不合埋,又不透明,保证不了在一个合理且透明的制度之下,人人参预游戏的公正。民众不但没有参预权,甚至连知情权也没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家族势力越壮大,越深厚,对整个政治制度的伤害就越大。同样,对国家的形象就越不利。

    母家是管理机构,同时又是服务机构,还是公正的代表,当一个国家只管理不服务,并且不执行公正的时候,国家就会病入膏肓。

    国家和人一样,没有长生不老的人,也没有永不消亡的国家。当一个人病在外表的时候,或许还有医治的可能,但当他病入肺腑,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医生的术语是,药医不死病。同理,国家也是如此。

    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释想千秋万代,一统江山,可惜历史无情的事实证明,只能是梦想。

    中国从南北朝时开始兴起的士族制度,延续了几百年后,到了唐朝就消亡了。而唐朝,就是中国历史最强盛的一个朝代。为什么?就是因为士族制度从根本上阻碍了寒门学子的仕途之路,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只要出身于士族之家,就走出身高贵,就能世袭官职。而出身于下品的学子,不管多么努力,也不抵一个出身。制度不公,就会导致整个社会没有上进心。因此唐朝的科举制度非窜兴盛,才将大唐推向了高峰。

    同样,在满清时代,一个满族人,不管认不认字,不管读不读书,到了成年之后都能领到足够养家糊口的银子,等于是坐享其成,等于是当时每1名汉人都要奉养一名满人。而一个汉人,十年寒窗考上进士之后,就算外放当一个县令,所得的奉禄和一个不学无术的满人一样。制度不公导致满清一朝没有什么有才华的文人出世。

    夏想本身出身于草根阶层,深知底层百姓的艰难。他也读过不少历史,知道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制度,也没有十恶不赦的阶层,现在家族势力的崛起,其实就和古代的士族阶层如出一辙,如果任由家族势力越来越壮大,早晚会重蹈当年士族阶层阻碍社会进步的覆辙。

    其实殷鉴不远,几年后的后世,富二代和官二代也迅成为贬义词,在民间流传开来,引起了无数人的义愤,几乎所有的老百姓都对富二代和官二代没有好印象。官民对立,贫富对立,由以前的拼学识拼能力展到了拼爹时代,恨爹不成刚,一系列的新产生的名词表达了老百姓的愤怒和无奈,由此这渐展成-了阶层对立。

    阶层对立还好说,逐渐引导的话,或许还能化解。如果展成阶级对立,就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就成了社会隐患。

    说白了,四大家族其实就是社会隐患的雏形,就是权贵资本主义的开始”权贵资本主义是指权力与资本合谋,以霸占和垄断社会的财富,断掉非权贵通过勤善与智慧公平获得财富的出路。

    现在的家族势力初成规模,假以时日,必然会越来越展壮大,毕竟他们手中拥有大多可以调配的社会资源。长此以往,他们的实力越来越强,普通百姓就会感受不到公正,对国家失去信心。

    因此任何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只要还有一颗公正之心,还想要社会长治久安,想要国家穑定健康地展,必然会压制家族势力的进一步壮大。

    就国内的环境来说,家族势力的实力多半集中在垄断行业。垄断行业本来就是最让百姓怨声载道的行业,但也是最暴利最容易产生的行业。家族势力如果遵循市场规律,良性地参加市场竞争还好一些,但多半家族势力都选择了赚钱最快也最容易的行业一一垄断。

    夏想知道,他无力从根本上改变什么,但他既然重生了,又有了关系网私人脉优势,又有了一点点的先见之明,他就知道他应该要做些什么,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

    消灭家族势力是天方夜谭,如果能运用他的政治智慧,能周旋在家族势力之间,能揣摩到和总理一样心思的最高人的想法,最终达到一个家族势力和草根阶层之间的平衡,就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了。当然,如果他能够成功地成为最高人和家族势力之间的桥梁,他就能够在以后的政治斗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夏想既然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是坦途也好,是走钢丝也释,反正他都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前面有什么困难险阻暂且不管,眼下就有第一道关卡要过,就是吴寺洋。

    夏想迎着吴才洋质疑并且微带不屑的日光,他慢慢地平静了心情,缓慢地说道:“我不过是一个草根出身的穷小子,无根无底,能够走到今天,所靠的不过是待人真诚,凡事多提别人考虑,不追求片面的利益。自从接绁到家族势力之后,我也曾想过如果依靠于一方家族势力,肯定可以为自己带来很大的好处,升官财都不是问题……”“但问题是,每个人做人都有一个底线,我有我的底线和原则!”夏想掷地有声地说了一句。真才洋轻蔑地笑了:“原则?在利益面前,原则问题不堪一击。

    “吴部长说得是,原则再大,大不过利益。”夏想出乎意料地立刻降低了姿态,呵呵一笑“我也曾经分析过如果吴家拿下了省委秘书长的位置会是一个什么局面,结果想来想去却现行不通,因为吴家拿不上省委秘书长的位置!”

    这一句话一出口,务才洋、李言弘和高晋周都不约而同吃了一惊。

    吴才洋哼了一声:“信口开河!”

    李言弘也是不平地说道:“夏想,你鹄话太唯心了。”

    高晋周也生气了:“夏想,吴部长好心好意想要和你谈话,你要慎重对待。”

    说实话,三人一起作,确实给夏想带来了莫名的威压,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种难言的情绪,几乎不想再辩白什么,就想夺路而逃。

    但他又知道,今天是一个重要的关卡,过去或过不去,都要勇敢面对,不能退缩。一旦退缩,就有可能再难鼓起勇气和吴才洋面对面地过招了。

    吴才洋毕竟是堂堂的政治局委员,是中宣部部长。同时,他又是连若菡的爸爸。

    “每个人都有原则和底线,同样,一个国家也有原则和底线。”夏想也知道,或许他说出来也未必能够说服吴才洋,但他也必须说出他的理由,要给吴才洋一个交待,吴才洋是中宣部部长和连若菡爸爸的双重身份,他必须给予足够的尊重“吴家在燕省的势力已经足够大了,再想拿下省委秘书长,不提邱家、梅家和付家会反对,中央高层也会有人不同意。燕省是国家的燕省,不是吴家的燕省。”

    但凡坐到高位之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自视过高,认为凡事都在掌握之中,大权在握的感觉就是日空一切,尤其是吴才洋是一路拼杀从地方上来到京城,自认执掌天下宣传口,又有雄厚的家族势力,事事都可以运筹帷幄,想到便可做到。尤其是吴家最近在燕省的布局顺水顺风,他想要拿下省委秘书长之位的心情格外迫切,才不会将夏想的话放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