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历史小说 > 带着系统回北宋章节目录 > 第221章 不求闻达于朝堂

第221章 不求闻达于朝堂(2/2)

带着系统回北宋作者:灰头小宝2 2019-04-24 13:03
人家,一群人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但屁孩在家又待不住,老想着跑出去玩,于是哥哥把裤子穿着出去干活后,偶尔在城南看到几个光腚孩打雪仗。

    叛军围城的现在有光腚孩在城内嬉闹,如此一来看得路过的老裴险些摔倒,最终以有伤风化的罪名令捉,让他们家人来领。

    然而赵诚却下令放了光腚屁孩,且以官府白条买空了城北店铺里的布,宣布但凡的光腚的人都来领取每户五尺布。

    于是导致县衙外面车水马龙,排起了长龙似的队伍。

    有些是来蒙的,但是赵诚下令当做看不见,只要排队就发。

    布并不是重,这点成本其实很低,但现在还愿意来拿布的明他们对未来有信心。

    恩,蔡攸现在已经完全顾不上棉布老板对赵诚的投诉,他们的理由是:强买强卖。

    赵诚的行为是在大肆花销官府财政,战争结束后一定会有堆烂摊子,但是也顾不上了。

    蔡攸现在只忙着绞尽脑汁的编造《关于难民入城的原因》。

    这是写给朝廷和皇帝看的,理论上特殊时期禁止难民入城一般是铁律和红线,地方官没权利作出这决定。何况遣散难民是当时朝廷特使张商英的决定。

    作为一个奸臣尿性,现在蔡攸就在未雨绸缪,这不是开玩笑的事。可惜当时裴炎成和赵诚两混蛋、在这么重要的问题上一拍脑袋就决定了。

    事实上所谓的禁止入城,防止的是杀土豪分物资。

    可惜赵诚在已经能控制群众的情况下,还主动去牵头强买人家的布,若没有难民入城这个前提赵诚别买,就是抢、黑吃掉布店老板全家蔡攸也懒得过问。

    然而现在蔡攸被架在火上,只得硬着头皮给赵诚擦屁股。

    主要是担心万一张商英没死,而池州又最终战败,到时候在庙堂清算时,那就所有在平时不算事的幺蛾子都是罪了。

    汗,做这些是蔡攸的强项,反过来他除了这些外就啥也不会了。这是蔡文姬的。

    奏折写了也白写,蔡娘子认为现在都叛军围城了,就算奸臣老爹写了这些也送不出去。连池州药丸的消息,恐怕也要一月之后才能被朝廷从另外的渠道获知。

    然而正因为蔡文姬这么想,她就显得弱爆了。

    谓缺什么补什么,蔡攸不是圣人,所以绝对喜欢在关键时刻装圣人。

    他当然知道这些东西写了送不出去。但仍旧写,每都写,一封一封的凑报犹如日记一样,记载了蔡大人于叛军围城下那忧国忧民的心思外,还在字里行间隐隐约约的表露了“不求闻达于朝堂”的概念。

    汗,蔡攸作为书画大家当然知道怎么利用纸墨的特质,表露出这些奏报成书于不同的时间。这样一来,将来真的可以让朝廷那些精于书墨的老夫子确认这是处于叛军围城下,蔡攸每日都忧国忧民的心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