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玄幻小说 > 快穿之不是炮灰的炮灰章节目录 > 第十五章 否认三联

第十五章 否认三联

快穿之不是炮灰的炮灰作者:似水年华流年 2019-06-30 16:38
    这么一折腾后,余颖真的开眼。

    竟然有人为了钱财干出如此卑鄙无耻的事情。

    根本就是为了自己的私欲,无视伦理道德,也无视别人的心愿。

    这件事只怕不单单是卢氏的想法,她的夫君也会知道。

    真的是垃圾,妄想拿到海氏的资产,想钱想疯了。

    但余颖根本就没有打算动手对付卢氏。

    她和她的夫君就是那种极度自私和没脑子的人,必然出事。

    她还是当个安静的旁观者就好。

    就怕其他人也会来找她。

    日子绝对是清净不了。

    一想到那些人打着看两个孩子的旗号,没完没了地来个不停。

    余颖就感觉有些头痛。

    她倒是不太在意,但孩子们不行。

    好在没有救错人,唐王还是很给力的。

    在知道有了一个县主(就是一个头衔,没有封地)的爵位后,余颖很感谢唐王。

    到了外面,可以糊弄一帮没有见过什么世面的人,有些地方是个秀才都是令人尊敬的。

    那些官僚们也就不会拿官威来压制余颖,这一点她是蛮喜欢的。

    以她的实力来,她不会畏惧这个世界的王侯将相,但能省事的话,她很乐意。

    “镇南侯府这段时间比较乱,顾不上我们娘三个,我可以趁机走人。”

    唐王妃有心,根本就不要怕他们,反正有唐王在。

    就见余颖笑着微微摇头,她并不愿意离皇帝太近。

    但出理由是另外一条,“我之所以想要往外走,也是为了孩子们,他们应该是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余颖还是很满意这个世界,没有实施什么类似八旗制度的东西。

    那种制度直接就把旗民钉在一个地方。

    不允许远离那个地方。

    而这个世界,有了路引,有了户籍。

    还是可以四处看。

    余颖希望两个孩子能够看到更多的东西,看到更远的地方。

    他们两个人要学会把自己眼光放大,拥有博大的胸怀,这样子的孩子会活得快乐些。

    “而且,等我定居下来后,就可以请你们夫妻过来做客的,你们也算是有个地方散散心。”余颖。

    唐王妃一听,眼睛都亮了,对邀请十分感兴趣,这样挺好的。

    她想起来自己还没有出去过。

    作为一个女人,在闺中时要紧守规矩。

    这个社会根本就不允许闺中女儿出去浪一浪。

    等到出嫁后,又要生孩子。

    生下儿女后,要抚养孩子,就没有出去过。

    也好,等着找机会去看看妹妹就是。

    “好!既然妹妹么,我明白了,你打算去哪里?”

    “先去南方,那是海家的故乡,等到孩子长大后,可以去看看大海,看看高山,也可以去西南,去北方。“

    “北方?”唐王妃有些吃惊地。

    “对!北方,即使那里有蛮族人,但不等于那里风光不好。”

    “阿姐,孩子们总是要长大,也许有一他们会面对北方的铁蹄,在此之前,要知己知彼。”余颖。

    在大乾皇朝的北方,是蛮族人的地盘。

    当年开国皇帝带着人,把蛮族人赶出中原。

    但蛮族人依旧是占据北方肥美的草场。

    他们一直是在虎视眈眈。

    想要夺回繁华的中原。

    是大乾皇朝的大敌。

    这一点唐王妃也知道。

    才会如此惊讶,竟然想要到北方去。

    听了余颖的回答后,唐王妃点点头,因为蛮族的事情要注意一下。

    “阿姐,你和王爷要多多锻炼身体,想要好好活着,可以不冒头,但绝对不能没有自保能力。”余颖。

    唐王妃连连点头,:“好的,那要是你到了地方,定居下来后,一定要写信回来。”

    唐王夫妻在余颖南下后,帮着料理海家留在京城的产业,收益是专门存好。

    而镇南侯府的人,也终于知道海氏竟然成了唐王妃的义妹。

    海氏竟然离开了京城。

    这些人里一个个心里有鬼。

    看到有人给海氏撑腰,是懊恼的。

    想了一想,就没有去找余颖他们几个人。

    他们并没有知道皇帝还给了余颖一个县主的爵位。

    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海氏会有这种殊荣,这不可能的。

    大乾朝的郡主、县主,是可以非皇室中人。

    有些重臣的女儿,也会得到这种爵位。

    虽然不如前朝那么珍贵,但一般人也是拿不到。

    事情就这样过去,唐王夫妻连续接到余颖寄来的信件,知道海家买了一些田产,有好有坏。

    余颖是打算好好教那些佃户们种田,增加粮食产量。

    此外,她还开了一家蒙学。

    作为第一个上蒙学的南哥儿。

    余颖亲自教学。

    当然佃户家的孩子要是愿意跟着读书,也可以。

    余颖虽然穿越好多次,不能参加科举。

    但穿越过好多次古代后,对儒家典籍还是很了解的。

    在她的主持下,这个蒙学来念的人,越来越多。

    最后变成了私塾。

    甚至还有不少女孩也跟着念书。

    余颖鼓励女孩子念书。

    就是大字不识几个的大人也可以读书。

    在她看来,一认识一个字,也是一种进步。

    还别,在余颖附近的人家,识字已经成为潮流。

    就算是没有纸张,余颖让他们用水在石头上练字,在沙石上练字。

    就是南哥儿也是如此,即使家里有钱,但还是不要太特殊。

    在这个时候,纸张是要花费不少钱的。

    就算是余颖给儿子用。

    但对其他孩子来,就不行,必须减轻学生家的负担。

    好在因为余颖教他们种田很成功,让不少人知道读书识字有好处。

    有更多的人,慕名来到这个私塾。

    私塾出来的不少孩子,纷纷考中秀才。

    后来,海家私塾被改名为百味书院。

    原本的镇经过发展,竟然成为一个县城。

    百味书院和那些老书院比,刚开始并不怎么太出名。

    来上学的人还太年轻,没有好的成绩拿出来。

    但书院占地的面积不少。

    教授君子六艺,每一项都是实打实的。

    虽然不要求每一个学生门门精通,但最起码知道。

    令很多读书人最为惊喜的是,书院里的藏书阁里有不少藏书,有很多是孤本抄出来的。

    这多亏有唐王在,他四处帮着收罗,让书院的书籍追上老牌书院的藏书量。

    因为这个原因,陆续招来不少好老师。

    另外,余颖的县主身份也是让学院少了不少麻烦。

    大家都无视了这位创始人是女性的问题,好在余颖并不怎么管书院的事情。

    她专门聘请了人当书院的山长。

    当然要经过余颖的面试。

    她不希望这位山长是一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