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玄幻小说 > 国企突围章节目录 > 第四百一十一章 圆梦

第四百一十一章 圆梦(2/2)

国企突围作者:令一哥 2020-11-16 10:25
只能退而求其次,把目光瞄准那些联赛排名靠后,每一个赛季都为保级苦苦而战的俱乐部。

    买下这样的俱乐部非常容易,可若想维持下去,仅靠高价购买球员是远远不够的,还得组建自己的青训营。

    比如说巴萨的拉玛西亚青训营,再比如说曼联的卡灵顿足球基地,都很好的诠释了“青训是俱乐部未来赖以生存的命脉”这一理念。

    李子丞正是秉承这一理念,先成立足球学校,再物色合适的俱乐部。

    如你所知,不管是青训营也好,足球基地也罢,它在为俱乐部培养球员的同时,也在为国家培养人才。而国内恰恰缺少的就是这样的青训体系。

    b国是举世公认的足球王国,其五次捧杯的辉煌历史让足球文化深深扎根在民间,深深扎根在每一个国民的心底。

    在b国,每一个孩子都喜欢踢球,每一个家庭都热爱足球。甚至有些家庭,为了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职业球员,不惜拿孩子的未来做赌注,义无反顾的把自己年幼的孩子送进足球学校接受系统训练。

    可以这么说,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这里就是足球巨星的诞生地,就是造星梦工厂。

    当然,李子丞资助奥斯尼奥成立一家青少年足球学校,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他想把国内喜欢足球、热爱足球,有天赋、有潜力的好苗子送进奥斯尼奥成立的这家足球学校,感受这里的足球文化,接受系统的技术训练,在学成之日回到国内为国效力。

    这种走出去再回来的培养模式并非没有先例。早在十四年前,第一支由企业出资赞助的少年队开赴b国,进行了前后三次,为期五年的系统训练,培养出了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四小天鹅”。

    尽管这种培养模式后来遭到广泛质疑,但无可否认的是,“四小天鹅”归国之后在国际赛场上的种种优异表现,证明这种走出去再回来的培养模式并非没有可取之处。

    有一位伟人说过,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因此,人才培养宜早不宜迟。

    比如说,r国早在八年前就提出了“足球百年计划”。获得三次世界冠军的d国也在六年前制定了“天才培养计划”,并且每年投资两千万欧元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青少年人才的培养上。

    所以,李子丞觉得,不管在何时何地,提升足球的整体水平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让更多的孩子去踢球。

    李子丞没有足够的财力把国内成千上万,热爱足球的少年送到b国来接收系统训练。但他可以从成千上万的少年中,精挑细选出五十名少年,送进奥斯尼奥成立的青少年足球学校。

    李子丞知道,他这么做也许未必能够提升国内的足球竞技水平。可他相信,一旦他花钱培养的这五十名少年,在未来的国际赛场上踢出了好成绩,拿到了好名次,一定能够吸引更多的少年从事足球这项运动。

    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李子丞觉得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