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历史小说 > 大晋皇族章节目录 > 第七十四章 前奏

第七十四章 前奏(2/2)

大晋皇族作者:长乐驸马 2020-11-14 11:24
量的,前期的工作基本上赵王府已经都做好了。

    大晋成婚讲究三书六礼,极为周全。所谓三书,就是奉行六礼应备有的文书,即聘书、礼书和迎书。聘书是男家交予女家的用作确定婚约的书柬,这个赵王府前天就与长孙家弄得周全。

    礼书是女家详细列明过大礼时的物品和数量的书信;迎书则是迎亲当日,男方送给女方的书柬。而六礼则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种礼节。

    纳采即提亲,问名则是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这两项主要由男方请的媒人负责。

    纳吉又称过文定,男家会请算命先生根据男女双方的年庚八字推算双方是否相配,以决定这婚事是否吉利。姜承枭与长孙氏二人可能是真的有缘,八字算出来的结果十分好,让两家人都颇为意外。八字相合,这门亲事也就定下来了。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又称过大礼。女家接受男方的聘礼,称之为许缨。赵王府作为财大气粗的王府,自然给了很多的好东西,给足了长孙家的面子。

    请期又称择曰,即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这个基本不用问,本来就是皇帝赐婚的,直接省略。

    最后就是亲迎了,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六礼已毕,就意味着完成了成妻之礼。

    姜承枭唯一的工作就是亲迎,也就是穿着婚服,骑着马,去接新娘子。本来他想以身体不好为由推了这件事情,但是赵王不同意。

    以赵王的话来说,事情发展到现在,不能再给外面议论的借口。若是不去亲迎,长孙家与赵王府的脸都会丢尽。更加会坐实外面的流言蜚语。

    当时听见这话的时候,姜承枭心里面想得却是这句话“你心里没点数?”

    出了那档子事以后,他就觉得赵王应该是不怎么在乎脸面的。

    这些都解决以后,郑氏又让人拿上来几件婚服。

    大晋的男子成婚礼服并不是纯红色那种,而是三种。

    一种是玄色上衣配红色条纹下摆的礼服,玄即黑色,第一种就是红黑搭配的颜色。

    第二种是纯白色婚服,类似姜承枭这种的宗室子弟可以加上银边。这一类婚服传承前朝风俗,不过大晋全面承汉制,这一类不占主流。

    最后一种是比较常见的那种,即赤服,这一类在大晋比较盛行。

    “这些都是出自宫中尚衣局之手,你喜欢哪一种?”郑氏笑眯眯的问他。

    姜承枭在三件婚服上来回看了几眼,道:“玄裳吧。”

    玄裳就是第一种的黑红配。他一直都比较喜欢玄色。

    “成。”郑氏挥挥手,两名婢女上去拿着婚服离开。

    乐平显得有些心不在焉,这一幕被赵王看在眼中,他不由得开口询问:“乐平,为何闷闷不乐?”

    暖阁众人将目光投向乐平。她轻轻笑了笑,“乐平觉得阿兄穿上婚服的样子一定很好看。”

    郑氏道:“那是自然,以后你穿上婚服也一定好看。”

    “我才不要。”她低声嘀咕。

    某些事情好像故意被遗忘一样,赵王对于那天夜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并未深究,好像笃定相信了皇帝的判断。而姜承枭对此也保持了沉默,两个人之间的默契前所未有的重合。

    离开暖阁,外面的小雪已经给王府铺上了一层银霜,一脚踩在上面发出“嘎吱”的闷声。

    站在小桥上,看着已经平波无惊的莲花池,几朵枯枝彻底浮在水面上毫无声息。

    “主人,下雪了,回去歇着吧。”南霁云伸手握了一片冰晶,对着他劝道。

    姜承枭转身要走之时,发现迎面走来一名女子,正是他庶出的三妹妹。

    “见过兄长。”三娘盈盈一礼。

    姜承枭点点头,“你这是准备回寝阁吗?”

    三娘道:“是的兄长。”

    “你好像有点儿……”姜承枭话到一半没说下去。

    三娘则有些奇怪,“兄长说什么?”

    “没什么,外面冷,早些回去吧。”姜承枭偏头,目光平静的看着莲花池。

    其实他刚刚想说,你好像有些畏惧我。不过终究没说出来,可能是因为并不熟悉吧。

    三娘轻轻颔首,低声道:“恭喜兄长成婚。”

    “唔。”

    府中诸多的妹妹,乐平与这位三妹妹给他的印象很深刻,因为前者闹腾,后者安静。

    近来乐平给他的印象有些变化,从闹腾变成了“聪敏”。而这位三妹妹依旧是安静,不管在任何地方看见她,都是安静的模样。

    “见过郡主。”耳旁传来三娘子的声音,听见她的话,姜承枭就知道谁来了,所以站着没动。

    乐平打着油纸伞,挡下风雪,面无表情的对着她点点头,而后走到姜承枭身边,给他撑伞。“阿兄大病初愈,一点儿不珍惜身子。”

    三娘见他们二人交谈,道了一声安便悄悄退下。

    姜承枭转身目光悠悠的看着她,笑道:“瞧瞧你,怎么撑的伞。”他看着紧挨着自己的伞骨,从她手中拿过伞。

    “我没有阿兄高嘛,当然不行了。”乐平鼓着嘴巴,“阿兄,你真的要出府么,我以后被阿娘责骂的时候,谁来救我啊。”她苦着小脸。府中唯一能在郑氏那边求情的只有她兄长与父亲。

    “说出去的话还能随随便便收回来么,你也别老是想着出去玩,阿娘的性子你不是不知道,老老实实听话不就没苦头吃了。”姜承枭道。

    乐平道:“可是阿兄不是不清楚,那些礼仪章程就是折磨人的。”

    “若是你以后实在苦闷,可以来琅琊郡公府小住。”姜承枭道:“不过你且记住,该学的一定要学,否则我也庇护不了你。”

    “哦。”

    乐平想了想道:“阿兄,本来我不想惹你不开心的,但是前几天碰见于家姐姐,侯莫陈家妹妹的时候,她们总是在嚼舌根子。阿兄你真的一点儿不介意么。”

    “嘴长在别人脸上,你能让别人闭嘴吗?”姜承枭笑道:“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就行了,这是为兄的事情。”

    乐平嘟着嘴低头,看着地上的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