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历史小说 > 乞活西晋末章节目录 > 第三百八十七回 涉足宗教

第三百八十七回 涉足宗教(2/2)

乞活西晋末作者:万载老三 2020-09-06 12:24
这一时代道教、儒学乃至东方思想体系最重要的根基之一。难怪较真的景轩在天文观测觉出不对之后,反应会如此强烈了。

    宣夜说则为中国古代天文流派之异类,它主张宇宙无限宽广,天空本无色彩,只是无限高远才被看成苍色,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依赖气的作用或运动或静止。而各天体运动状态不同,速度各异,则因它们不是附缀在有形质的天球上,而是漂浮在空中。

    其实,宣夜说既便以后世人的视角来看,也是相当有意义的,它的进一步发展认为连同天体、包括遥远的恒星与银河都是由气体构成,可惜的是,这么卓越的思想,却因理论过于超前,不为统治者重视,甚至因其有碍纲常为统治者不喜,进而逐渐湮灭在了历史长河。

    苦笑着拍拍脑门,纪泽混西晋这么久,倒也知晓景轩提及的三种天文学说,心中甚至为了景轩的务实求真与天文进步而喝彩,可是,景轩是他计划平衡玄逸的一颗棋子,他可不想景轩被自家害得信仰崩塌甚至精神分裂,心中忙开始琢磨着如何让景轩跳出思维的死胡同。

    这时,景轩的大弟子成方已经回过神来,他毕恭毕敬的冲景轩深施一礼,不无规劝道:“师傅,即便天象为真,盖天浑天不存,不过是你我不知天在何处,并不说明无天,也不能说明无神。我等潜心道法多年,切不可因为一时疑惑而质疑太上啊!”

    景轩并未因成方的劝说而有所触动,他淡淡道:“贫道也不愿质疑太上,只是,贫道此生未曾见过法力无边之神,更未见过太上,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啊!”

    得,真要入魔了。冷场中,纪泽福至心灵的劝道:“道长或许是着相了。其实依纪某所见,太上乃是信仰寄托,乃是修心之道,所谓道法自在人心,本就虚无。若要深究天在何处,太上何处,其不在九天之上,亦不在九地之下,而在人心之中。心中有道,信之则有,心中无道,不信则无。此不受外物所扰,亦不因天象而变,恰如你我观窗外之草,随风摇曳,其非是草动,亦非风动,而是你我心在动”

    “小友果非常人,一语点醒梦中人,尽破贫道心中困扰!我看小友甚有悟性,与我天师道亦颇为有缘,不若入我天师道如何?”良久,景轩突然哈哈大笑,手舞足蹈道。他这一高兴,干脆与纪某人呼朋唤友了。

    “想都别想!”纪泽满头黑线,一脸郁闷道,“纪某说啥了,道长就悟了?得,不谈那些虚的,敢问道长,适才所言弘扬道法之事,不知道长意下如何?”

    可惜,景轩并未像纪泽所想那样,因为困扰已去而热心传教,听得纪泽再次催问,他眉头略蹙,为难道:“小友相请,又是助我道教之事,贫道自然不该推脱。只是,贫道如今醉心天文,委实无心俗务,牵线可以,具体出头操办之事,不若交由我这几名弟子。其中成方尤为精通我天师道典籍,于教务也颇有经历,为人又沉稳练达,倒是传道最佳人选。”

    你一个道士不传道还搞啥?纪泽这下郁闷了,正欲再行劝说,一边的玄逸插话道:“纪居士,老道也与景轩道友一般,无心传道之俗物,只愿在此乐峰道观修道炼丹,洞察天象。居士若有所需,老道坐下弟子谷丰当可率其余弟子,为居士尽上绵薄之力。”

    纪泽一愕,抬眼看到玄逸目光中的那一份睿智,不由面色微红,这种玩老了传道的老道士,对人心的明悟怕是不亚于那些官场老油条,定是看透了纪泽不愿麾下宗教势力一家独大抑或太过团结的心思,故而以退为进,明智做出了利人利己也利于弟子们前途的选择。

    心思电转,纪泽笑道:“既如此,纪某不好强人所难,只是,纪某希望聘请二位为我华兴学宫客座教授,盖因学宫将有一课目为天文学,他日或有学生来此观测天文,届时还望二位道长不吝指教。”

    见景轩与玄逸点头答应,并有离去让位给弟子们交谈的意思,纪泽忙道:“道长不忙走,我对传道尚且另有想法,希望贵道教义因地制宜稍作调整,还请道长参详一二。来来来,先看看纪某这本拙作,呵呵。”

    说话间,纪泽一个示意,随行的向栋从包袱中取出几本一样的书册,分送给厅中一应道士。册子封面,赫然注有《封神榜》三字。这是纪泽为了治下推广道教一事,挖空心思抽空编撰,以明朝的《封神演义》为模板,融入自己熟知的一些神话故事,乃至后世一些合理的宗教信条,并以太上老君为核心改编的一个中国神话故事集。

    纪泽自然不是闲的蛋疼,想做西晋的玄幻小说家,而是要给尚处朴素甚至混乱阶段的道教润色,以给治下各族百姓们一个源自华夏的、扬善诫恶的、明确系统的宗教信仰和心灵依托,须知西方人全球殖民之时,宗教可是素来冲在第一线的,而在华兴府治下,州胡夷人依旧在可劲信奉着他们那个代表民族传统的兽神呢。

    必须说,历经东汉末的太平道之乱与三国的五斗米教衰落,中原的宗教屡遭打压,魏晋时可谓一盘散沙,外有尚称“胡教”的佛教传入,内有诸多宗教各树旗帜,太上、鸿钧、土地神、山神乃至莲花老母等等各有信徒。即便源自张道陵嫡系的天师道,此时充其量只是最大的一处山头,且是分支众多、管理混乱、为人诟病甚至屡有劣迹的山头。

    其实,从统治角度讲,纪泽的地盘若在中原,他定会对混乱的宗教信仰乐见其成,可他是在各族林立的海外,辖下汉民也是来自天南地北,出于文化认同和各族融合的考虑,他迫切需要弘扬一种力度足够却又不至威胁世俗政权的宗教信仰。

    显然,此时华夏的本土道教尚还不够满足纪某人的需求,他希望修改完善,这本篡改版《封神榜》正是他抛出的一个引子。其中,明确蕴含着神已归天、世间无神、至高神唯一以及多神共存等等利于华兴府统治与扩张的宗教思想。只不知,这群道士会否买账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