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历史小说 > 回到明朝做昏君章节目录 > 第二二零章 大朝会,打开革新之门

第二二零章 大朝会,打开革新之门(2/2)

回到明朝做昏君作者:纣胄 2021-03-01 11:51
一点东西之后,便和陈洪一起向前面走去。

    等朱由校到地方之后,大臣们早就已经等在这里了。

    看着参拜的大臣们,朱由校笑着说道:“全都免礼吧。”

    等到所有人都站起身子之后,朱由校缓缓的说道:“这些日子朕的身体不是很好,耽误了很多事情。全赖众卿用心,朝堂上没有出什么大事情。诸位爱卿做得不错。”

    “这是臣等的本分。”站在最前面的韩爌朗声说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今日朕召集诸位爱卿到来,是有件事情想问一下诸位爱卿们的意见,就是关于朝廷科举教纲的事情。”

    “这件事情纷纷扰扰,都闹了这么久,也的确该有一个结果了。黄克缵提上来的题本,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其中他准备将《孟子》一书换成《荀子》,这件事情有臣子上书反对,也有臣子们上书赞成。朕是想听听众位爱卿的意见。”

    朱由校这句话出了之后,大殿上并没有人直接站出来说话。

    倒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说,而是因为他们没想好怎么说。这种事情本身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

    孟子主张性善,荀子主张性恶,这本身就是两个极端。

    再者。荀子礼法并举,甚至法看得比礼重。这一点从荀子的几个学生就能看得出来,他教出来的可都是法家的大拿。

    现在把荀子给抬出来,这是要干嘛呀?

    大明不是以儒家治天下吗?

    你现在把荀子拿上来,难道大明要改了吗?

    只要荀子的思想得到重用,大明至少也是王霸杂治。怎么会有人愿意有这种事情呢?

    身为一个儒门子弟,这种事情就不应该被提出来。

    可是现在就恰恰有人提出贬孟子抬荀子,原本提出这事的人应该被视为异端,可偏偏现在朝中就有人愿意支持。

    很多人都想不明白这事,所以一时之间也没想好怎么说。

    就在这个时候,有人第一个抢着站了出来。

    朱由校转头看过去,发现是都察院的崔呈秀,便笑着问道:“崔爱卿想说什么?”

    此时此刻崔呈秀的心里边十分的苦涩,可是他知道自己不站出来不行。

    如果回去要是让魏公公知道自己在这个时候没站出来,那自己恐怕就会很惨了。于是崔呈秀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

    “启禀陛下,臣以为可行。”崔呈秀严肃的说道:“《孟子》是何时得以成为科举之书的?北宋神宗熙宁四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之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

    “南宋朱熹将其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元朝至顺元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从中我们能够看出什么呢?”

    “在孟子进入科举之后,北宋覆灭;在孟子被朱熹列为四书之后,南宋灭亡。而元朝将孟子封为亚圣公,元朝是什么,那是蒙元。”

    “我大明太祖皇帝,驱逐蒙元,复我汉家江山,光复中华固土,自当不应学前朝。无论是腐儒之宋,还是禽兽之元,皆不可为我大明之先例。”

    “臣以为,是时候该拨乱反正了,所以臣以为可将《荀子》列为四书之一。”

    崔呈秀的这句话一下子引起了轩然大波,朝堂上无数人对他怒目而视。

    这件事情,崔呈秀说的实在是太敏感了,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在胡说八道,可问题就是你不能真的从这个角度去和他辩驳。

    毕竟崔呈秀说的是事实,北宋灭了,南宋也灭了,然后元也灭了。

    在朝堂上什么话题是最敏感的?

    当然就是王朝覆灭。

    对于皇家来说,什么问题是最害怕的?

    当然还是王朝覆灭。

    崔呈秀直接就把这件事情拉升到了这个高度上,而且从他的话里面就听得出来,他这是在批判朱熹。

    如果这个理由能够通过的话,《荀子》能够替换《孟子》,那么估计以后就会有别的书来替换其他的四书,甚至已经连理由都找好了。

    这简直就是一刀砍在了七寸上,这是直接要推翻朱熹的架势!这就是在挖理学的根!

    朱由校看了一眼崔呈秀,心里面都对他刮目相看。

    果然是下手足够狠,这些人没有一个是白给的。

    只要有了自己的支持,他们真的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毫无立场,而且出手快准狠。

    朱由校都不知道怎么评价这种臣子了。

    对于自己这个皇帝来说,这就是忠臣,妥妥的大忠臣;可是对于外界的人来说,这种人简直就是蛊惑君王的大奸臣,拉出去凌迟都一点不冤枉。

    说白了还是一个立场问题。

    在这个时候,户部侍郎李之藻也站了出来。直接说道:“陛下,臣以为崔御史说的有道理。我大明重开日月,自然要行我大明之法。前些年大明朝江山未稳,所以很多地方都承袭了元朝制度,这是太祖皇帝为了大明朝江山稳固所行的一时之法。”

    “即为一时之法,那就是不得已而为之。现如今,大明朝已经江山稳固,臣以为是到了行我大明之法的时候了。

    朱厚照看了一眼李之藻,心中不禁感叹,这些人果然是一个比一个不要脸。

    按照李之藻这个说法,大明朝才是刚刚建立,根本就不是坐了200年多年江山的大明朝。

    李之藻这说的,好像大明朝刚刚结束乱世、刚刚一统天下没多少年一样。

    可是在场的人都知道,大明朝200多年了,说到了王朝末世都不奇怪。这天下哪有万世不易的王朝?

    可还没有人敢跳出来说。

    你想说什么呀?

    你想说大明朝江山已经很久了?

    已经到了王朝末世了?

    不要命了吧?作死也不是这么作的。

    最关键的一点是李之藻的这个说法,直接就推开了另外一扇门,那就是大明朝的革新之门。

    什么祖制、什么制度,那都是开国之时,立国未稳,所行的不得已之办法,现在自然是要改的。

    这条理由也通过的话,那么革新的门就打开了。

    朱由校看了一眼崔呈秀,又看了一眼李之藻,心中不禁叹了一口气。

    自己这个皇帝还真是不轻松,手下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就这些人,简直就是要了命了。

    原本是黄克缵的科举大纲,结果每个人都在往里面夹带私货,而且是疯狂的夹带私货。

    全都想在这件事情里把自己的想法塞进去,还真是一点都不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