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历史小说 > 潮声月影谁与归章节目录 > 三百五十七、杨家小七仔

三百五十七、杨家小七仔(2/2)

潮声月影谁与归作者:江风语火 2020-03-29 16:19
人利益;说服工作要做细一点啊。嗯,他们的态度如何?

    周立春:问题都不大,连刘阿生都表现得很敞亮。其实他们辞去武职,我们都会相应地安排他们家族里一个人,担任差不多品级的职务;只是任职岗位,遵循回避条款,相对错开地点而已。嗯,只要不是骨子里想画地为牢、想称王称霸做一方诸侯的;其实,这样调整,对他们家族来说,反而是好事的;家里出来当高官的人,反而多了一位嘛。嗯,在文武彻底分离和军官轮岗轮换之政策,执行一段时间后;部队军官培养与士兵作训,会走向模块化、正规化,慢慢就能达到幼鸣你的目标要求了。也许,再过个三五年,等军校毕业生资源,不那么短缺后;我们准备通过内部考核、评比,逐步淘汰目前军中,尤其是国民自卫队现役部队中,当初就汤下面,提拔的那几茬非军校毕业生指挥官。嗯,目前,这些人的出路,也好安排;各地警署和海关,还有海关的海上缉私队,都愿意接受部队的退役军官;嗯,这总比从社会上,招募普通老百姓,强上很多的。

    嗯,这样也好,不显山不露水的,就把很多问题隐患,消弭于无形了。

    嗯哼,这手法很高明嘛,周叔什么时候,进步得这么快了?这种春风化雨的操作手法,都能赶上在政坛上混迹多年的老江湖、老中医了呀。

    看着杨孟晗有些疑惑与探究的神情,周立春洒然一乐:哼哼,幼鸣,这当然不全是我的主意,主要还是凤鸣总督与固亭议长的建议;呵呵,我这个大老粗,脑袋瓜子,不可能那么好使的。

    这就合理了汕!这里面,说不定,恐怕翁议长他老先生的主意,还要更多一些,更占主导一些;也许,连大阿哥,恐怕都只是跟在后面站台听喝的。

    杨孟晗:我这边偶尔还有一些胡兴澄的消息,阿祥哥的,就几乎没有。嗯,不知道徐耀师叔和正祥师兄,在外面过得怎么样?

    周立春:徐耀那边,就一点不用担心了,他现在已经是马岛南部永安郡的郡守;其实,移民现在主要都安家在永安郡,占七成还有余;所以,他现在的底气足得很。生意也是越做越大,棉花、蔗糖、香草,这些都不用提了;光是卖啤酒,就让他吃喝不愁了;嗯,是八辈子都不用发愁了。

    杨孟晗也是一乐:这个,倒是听人说过一嘴;说徐大官人现在可是个款爷了,比你这个师兄周大司令还有钱得多呐。

    周立春:所以,阿祥一到卡宴,就张罗着要开啤酒厂;嗯,后来,性子就那么急,连来回跟凌家大少奶奶方四姐,写信商议一下合股的事,都等不赢;恰好碰到个法国佬父子俩,正好是酿酒师,一拍即合,直接就把啤酒厂在卡宴开起来了。嗯,晚上,在卡宴海边沙滩上,喝着冰镇鲜啤酒,吃着各式海鲜,唱着家乡小调;成了中国移民,化解思乡情绪的一剂良药啊,谁都离不开的啊。

    嚯,天天喝啤酒、吃海鲜,三个饱一个倒,身体顶不顶得住啊,吃勿吃得消呀?

    别搞得思乡之情还没缓解,又增加了全民痛风的新毛病呐;也是,要是天天这么干,有朝一日,这痛风的小毛病,非整成未来的我大法属圭亚那的国病不可,呵呵!

    周立春:嗯,幼鸣,听说胡兴澄到了卡宴之后,跟当地法国佬,和隔的不远的美国佬,接触比较多,打得比较火热。嗯,不管是法国佬,还是美国佬,他们都对在巴拿马地峡开挖运河,小心思都比较多。中国人又是世界上,最好的、最勤快、最吃苦耐劳的劳工。所以,这两国人,跟老胡与阿祥,主动接触的比较多;也跟他们讲了不少动听的故事,忽悠得也比较狠。

    杨孟晗:周叔,虽然我们的移民,在南洋还算安稳;但我不敢肯定,南美的热带病,我们就一定能够对付得了。现在,他们过去的时间,还不够长,还不能就此确定,他们已经适应了,哪里的气候与水土。嗯,梓归堂的中成药,目前,只是对提高移民抗病毒能力,以及治疗轻症,有着不错的效果;但是,这些中成药,毕竟还不是西医药物学上,认定的“特效药”。如果华人移民,将来应付不了这些热带瘟疫,适应不了当地环境;那就真是,来归来、去归去,尘归尘、土归土,一切都是过眼烟云的。

    周立春:这个,我知道一点,你家孟祥大哥说过,南美、非洲的热带瘟疫,或者叫黄热病,跟东南亚、南亚,乃至两广的登革热,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你家孟祥大哥就说,用对付登革热的办法,来治疗黄热病;目前,还不能保证百分百有效;但大致是沾边的,一定程度上是可控的。而且,黄热病传播与登革热传播,路径是一样的,都是蚊子叮咬间接人际传播的;防蚊驱蚊,切断传播媒介,也是黄热病防疫的重中之重。

    杨孟晗想想,自失地一笑,还是摇摇头:周叔,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谁家不想要?谁不想插一脚?我们的力量,现在还是不够啊,还没到时候啊。这个项目,在边上馋得滴口水的人,可多着那;就别说那些已经算是地头蛇的西班牙裔土生白人了,就是约翰牛、高卢鸡、美国牛仔,那个不是眼睛瞪得大大的,一瞬不瞬的,生怕错过什么。嗯哼,对我们来讲,还是做一个拢着袖子瞧热闹的看客,可能更稳妥一些;就我们眼下这小身板,要是也红着眼睛,不知死活地下场争食、抢骨头;不论被谁在背后踩上一脚,都会是半天爬不起来的。

    周立春:幼鸣,你是说,大家都盯着的事,我们就别有什么糊涂想法了;倒不如在这空荡荡的美洲,好好地寻摸块地方,老老实实地,做个种田郎,是吧?

    杨孟晗与周立春,相对一笑,点点头;对在南美的未来发展战略,两人心中有了默契,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英丫头身体好,尽管现在斯文了,文文雅雅地,像个大家闺秀了;但骨子里,还是那个虎妞的。所以,也就对别人家搁谁都左担心、右担心,怕得要死的生孩子这件头等大事,浑不在乎,一点不当回事儿。

    按医生的预产期估算,都快到日子了;芸娘那边,早就安排好高级产房;李家沧小师妹,领着妇儿医院医术最高明的医护人员,组成了最强的一个医疗班子,早就整装待发了。

    可是,英丫头还是这么没心没肺的,在自己家院子里,老神在在地,前前后后,四处闲闲地溜达着,看着一点也不着急的样子。

    也许,她是习武之人,忍受力非常人可比。等她开始有点感觉了,下腹有些不舒服了;在蓝婶没口子的唠叨、催促下,才肯让家人七手八脚地,把她送到医院,推进产房;好像也就一个多时辰,孩子就生出来了。

    而且是,杨孟晗听到报信,跟周叔一起,从办公室赶过来,在家属接待室里,也才坐了一刻多钟呐,一杯茶都没喝完呐。

    等杨孟晗听到孩子的第一声啼哭,竟然没有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没想到,这会是自家孩子的第一声啼哭。

    嗯,还在内心嘀咕纳闷呐,这谁家孩子呀,嗓门不小嘛,哭的声音蛮洪亮的呀。

    一会儿,李家沧小师妹,笑嘻嘻地出来报喜讯:恭喜提督大人,恭喜周司令,杨府又添了一位小公子,母子平安,孩子七斤二两

    嗯,呵呵,有些愣怔的杨孟晗,这才反应过来;杨家泽字辈小七仔来了,阿拉可爱的虎妞,变成虎妈了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