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历史小说 > 潮声月影谁与归章节目录 > 三百零四、好消息与坏消息

三百零四、好消息与坏消息(2/2)

潮声月影谁与归作者:江风语火 2020-03-29 16:19
比较神经大条的。嗯,尼古拉一世他的哥哥,亚历山大一世,在1812年,俄法战争中,即使在丢失莫斯科的时候,都没有这么绝望过。如果尼古拉一世真是如此绝望的话,那么早在去年夏天,奥地利出面调解时;那时,他就应该借坡下驴,退出战争了。当时的条件,也不是那么不能令人接受嘛;俄罗斯也就是需要退出,之前占领的奥斯曼土耳其之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而已。他既然有勇气,准备继续打下去;就不会在短短的半年之后,在战场还没有最终分出胜负的时候,突然自己情绪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在家里自寻短见的呀?

    呵呵,逻辑上讲,是不太符合常理;但是,北极熊宫廷,向来也是黑幕重重,谁搞得清呐;嗯,有时,他们把痕迹抹得干干净净,后人考据都无法考据;只能变为历史长河之中,又一个无头案,偶尔能够引起历史学家的好奇心而已。

    陆耕浓:登极的新沙皇,是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一世的长子。他即位后,立刻召回了克里米亚战场前线指挥官缅希科夫亲王,代之以米哈依尔·戈尔恰科夫亲王。后者在去年多瑙河——斯里查要塞西线战役失败后,被冷藏了一段时间;显然,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又重新得宠,得到了新沙皇的青睐重用了。亚历山大二世也积极开展外交活动,显露出灵活的外交策略;他授权在维也纳的俄罗斯大使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与各方沟通协调,并考虑和平谈判的可能性。3月15日,由奥地利人牵线搭桥的,多方非公开谈判,悄悄在维也纳开始了

    契线!这就有点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了;不然,国家大事,哪有风向转得这么快当的,比翻书还快。

    特么的,这就像什么都是事先,由一个神秘推手,一切都策划安排好了的,做好了局的。

    嗯,连裁判也买通了,点球也给吹了;就看由谁,到临了,来发这个点球了而已。

    阿门!我可怜的北极熊尼古拉一世大帝陛下,侬老兄死得太憋屈了呀,比窦娥还冤枉唻!就这么不明不白、不清不楚地,被伦家三套车了呀!

    侬好走不送,阿门!

    何卓人:联军的后勤供应情况,到了3月中,得到了根本改观。有一条从补给港口巴拉克拉瓦到前线的临时小铁路,建成投入使用;大批的土耳其劳工到达了,从西班牙运来了大批的骡子,作为运输工具;万事俱备了,联军指挥部,随着春天的到来,而雄心勃勃,准备再次攻击塞瓦斯托波尔。

    陆耕浓:其实,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自开战以来,从未被完全严严实实地包围过;联军的包围圈,漏得像个筛子。从要塞的北方和东方;俄军的人员和补给,几乎可以不受干扰地自由进出。联军新春作战,还是老套路,继续用大规模炮击,来削弱要塞防御体系。嗯,2月份,大批法国援军到达战场,法军增加到90000人,法军成了当仁不让的攻击主力军。而此时的英军,则是惨兮兮的;纸面上,前线有接近三万五千人;可是,只有大约11000名身体情况良好的军人,能够上战场;另外23000多人,不是有伤未愈,就是生病在床,让病魔折磨的死去活来;战场上有三分之二的士兵,不能动弹,也是奇闻了,把大英帝国的小脸,也是丢尽了。嗯,法国军队,由于“小爸爸”马丁内斯杜蒙的努力,情况要好得多得多。前线联军其他的部队有,土耳其军队20000人;还有接近一万五千名雇佣军,主要来之于大德意志联邦区、瑞士和波兰,这些都是英国佬,花大价钱雇来的部队。嗯,等到了3月,撒丁15000人,也到了战场。嗯,拉拉杂杂的,克里米亚战场前线,联军的兵力,已经达到十七、八万人了。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参战人数,都处于优势地位了。

    喝喝,克里米亚半岛南部岬角,才多大个地方?

    这么小小的,蛋大个地方,挤进来这么多人;排队枪毙时,大家倒是都省事了;都不需要费事地瞄准了,照着人堆里,放枪放炮就中了汕。

    看来,英国佬原先的作战思路,可以付诸实施了;调整一下布置,慢慢在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北方,形成一条严密的阻击战线;嗯,一旦堵死了补给线,要塞里的俄军,不管储备了多少物资,都于事无补;再多的物资,总要消耗干净的那一天;到时候,说不定,只有大家一起发狠,端着刺刀玩猪突反冲锋,拼死算球了!(呵呵,这场景,貌似不可能,这事只有疯狂的倭人,才干得出来。)

    何卓人:尽管联军兵力很可观了,兵力优势已经很大;但进攻仍然很艰难,俄军的防御体系,经过一个冬季的添加、整修,防御体系已经很完备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石墙,虽然并不连续;只有核心工事马拉科夫要塞,是惟一的石构堡垒。俄军的办法,是用削尖的树枝做成栅栏,然后是深沟,再后面是由树枝和泥土构成的步枪发射阵地。阵地后面,隔一段距离,又是类似的下一道防线。嗯,防线与防线之间,还会有阻挡整齐队列前进的各种障碍,地上还有陷阱,里面是削尖的树枝。此外,沿途,还埋设了大量的拉发与踏发地雷。另外,俄军的战术,也变得灵活了;经常在夜里派出袭击队,杀死联军前线战壕里,一时粗心大意、失去戒备的联军士兵。

    陆耕浓:俄国人为了争取战场主动,还于年初,先手发动反击;于2月22日夜里,占领了前出的马米隆高地;俄军随即在此,构筑了坚固的工事。马米隆位于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和法军战线之间。嗯,现在,攻占马米隆,已经成为联军的首要任务;因为从马米隆出发,英军可以向北攻击凸角堡,法军可以向西攻击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之核心工事群——马拉科夫要塞。

    何卓人:今年西历3月6日,得知尼古拉一世逝世,英军统帅拉格伦,曾经敦促法军指挥官卡洛波特,请他立即对马米隆发起进攻。他老兄可能认为,俄军因为沙皇突然逝世,士气肯定低落,比较容易得手。但卡洛波特拒绝了,这可能是因为,拿破仑三世皇帝的心腹,尼尔将军来到了克里米亚,当监军来了。听说,尼尔将军来前线的目的,好像是征求征求卡洛波特的建议,并做一些说服工作;皇帝拿破仑三世他老人家,打算利用最时髦的刚开通的国际长途电报,坐镇罗浮宫,直接指挥前线的战斗了。嗯,当然,尼尔将军说得也很好听;他跟卡洛波特解释说,这样子呐,有咱们大皇帝顶在前面,英国人就无法捣蛋,出什么幺蛾子,给你们添堵添乱了。

    说得好听,貌似来给下面人,挡风挡雨来了;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老兄不给前线将军们添烦添乱,不瞎指挥,就是烧高香了。

    唉,杨孟晗听着,也是一捂脸,英明神武的拿破仑三世大皇帝陛下,要跑出来刷一下存在感,要来出这个风头了。

    一般情况,那可能会有什么好事啊;古今中外,莫不如是唉。

    何卓人:拿破仑三世皇帝认为,除非从要塞各个方向同时进攻;否则塞瓦斯托波尔,是无法拿下的;单点进攻,意义不大。卡洛波特接受了皇帝的看法,他本人也觉得,在没有准备充分前,冒险单点仓促进攻,意义确实不大。

    陆耕浓:今年西历4月9日,联军开始第2次大规模炮击。联军参加炮击的共计520门大炮,发射了165000发炮弹。作为回应,俄军998门大炮发射了90000发炮弹。相互炮击进行了10天,造成俄军6131人、法军1587人、英军263人的伤亡。俄军放弃了损坏严重的前沿阵地,利用夜间修复、加固了二线工事。法军此战,仅仅把战线前进了100码,战果聊胜于无。可是,当联军准备采取进一步行动时,行动计划,却被拿破仑三世大皇帝漂洋过海飞来的电报,给否决了。

    何卓人:之后,英法联军的关系协调,就变得很有些尴尬了。每次拟好的作战计划,一上报罗浮宫,就被打回来,总是胎死腹中、半途夭折;前线总是在不停地修改作战计划,或者制定新的作战计划。嗯,最夸张的一次,是今年西历5月2日,英军策划对亚速海的刻赤进行远征。刻赤是前线俄军的后勤中心大本营,俄罗斯内陆运来的补给物资都堆放在这里。可是,在联合舰队出发2小时后,拿破仑皇帝的电报,却追过来了;他命令法国舰队返航,并声称,任何削弱塞瓦斯波托尔围城部队的做法,都是愚不可及的、不被允许的。联合舰队中的法国舰船,只好遵令返航;英军失去法国的支援,力量单薄,踌躇半晌;也只好偃旗息鼓,垂头丧气地尾随法舰返航了。几天后,实在憋不住、受不了了的前线法军总指挥卡洛波特,向皇帝建议,成立了一个前线联合军事委员会,作为前线的最高决策、指挥机构。呵呵,但并未被皇帝接受,拿破仑三世陛下,连理都没理。嗯,卡洛波特,万般无奈,随即向皇帝提出辞职,并要求重新下部队回前线,继续当他的师长去。5月16日,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成为法军指挥官,卡洛波特改为第4师师长。

    呜呼,杨孟晗原本以为,拿破仑三世,怎么着,都要忍到克里米亚战争以后,才会自我膨胀的;莫想到啊,这仗才打了一半;嗯,大雁还没打下来呐,他就为着是清蒸,还是红烧,就和牛牛老大别扭上了,主动上来踩牛牛老大的脚后跟了!

    看来,拿破仑三世,这些年,实在是憋得太狠了,连再等半年都等不及了。

    嗯,阿哥卡洛波特老兄,比我大清的胜保们,命还是要好彩一些;法国佬也不兴搞弹劾流放那一套;觉得皇帝的不对,你还可以辞职不干。要是若我大清一般,敢撂挑子?胆子也太肥了汕!皇帝老倌儿脾气一上来,直接把你锁拿了,解送到卡宴伐木头去!

    真要是沦落到哪一步,那也是搪了鬼了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