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历史小说 > 潮声月影谁与归章节目录 > 二百九十一、不第秀才罗亚才

二百九十一、不第秀才罗亚才(2/2)

潮声月影谁与归作者:江风语火 2020-03-29 16:19
    这罗亚才说话,有点不爽利;前面说到罗大纲为什么在南洋呆不住,就含含糊糊地、很春秋笔法地一笔带过;现在,才无意顺嘴漏出来。

    嗯,说话总是喜欢拐上好几个弯,酸儒生的那些毛病,他身上倒是不少。

    杨孟晗笑笑:这罗大纲,虽然号称太平军名将;可在我手下,是吃过大亏的呀。

    罗亚才:嗯,要说呐,我家兄长,在太平军里,也算数得着的猛将智将;平生最大的一次败仗,就在在提台大人手下吃得。我这一去,他们才知道,三公子在海外,场面已经这么大了;连咁凶的红毛,都放趴下了;所以,他觉得自己当初,败得一点也不冤了。嗯,现在太平军上下都知道,就没人能跟卫国军,在正面战场一较短长。

    何卓人:幼鸣,根据罗安澜跟我说的,还有从其他方面来的情报,综合分析;太平军内部山头化、派系化已经非常明显。嗯,我们拿下了江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反而是帮了东王杨秀清一个小忙;之前,天王与东王、东王与诸王之间,矛盾已经闹得不可开交了;假以时日,内部自己打起来,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喝喝,何卓人这个分析,倒是一点不错;另一个时空中,就是这样事的。嗯,他可没开挂的呀,这水平与眼光,还是不错不错的嘛;他这情报部长,做得越来越上路子了,有点入味了汕。

    罗亚才:嗯,因为江宁之战,天王所作所为,让大家觉得,紧要关头,太不靠谱了;所以,反而对东王擅权,众人没先前那么抵触、那么反感了;毕竟,他以东王之尊,亲自为大家断后;连后面的处置,也没有太大失误。还有就是,原来大家非议比较多的北伐之战;好歹人家林凤祥、李开芳,最终还是跑出来了,也在山东占了不小的地盘;北伐援军曾立昌部,更是在河南混得风生水起。所以,太平军众将领都觉得,东王大略还是可以的,关键时刻还是靠得住的。至于说,跟卫国军打仗输了,这也不算事;嗯,就没人碰上卫国军,不吃败仗的。

    何卓人:嗯,东王杨秀清他们的作战策略,是想拉长战线,再找时机,寻找我们的防守漏洞;要说,这策略本不算错。可是,部队撒得太开了,造成的军阀化、山头化现象,也越来越明显了。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几位,在山东,早就听调不听宣了。嗯,他们对当初让他们偏师北伐,差点全军覆没,还是记在心上,心里有怨气的。曾立昌也是若即若离的,不和众人照面;心里怎么想的,什么心思,没人知道。东王、北王、翼王,各自派系的人马;也是泾渭分明,相互分得很清楚。嗯,北王在武汉,翼王在九江,也不大去襄阳,与天王、东王照面。呵呵,安澜兄,浙江的胡以晃、罗大纲,心思也差不多吧。

    罗亚才:准确的,我还摸不到;但家兄想占住富庶的浙南一片地界,称王称霸的小心思,还是有点。嗯,他们是天地会,在浙南毁庙、杀儒生、烧古书的事,做的就不多。嗯,听说,杭州的文澜阁被胡以晃手下焚毁了,藏书大部分都散失了。嗯,太平军入杭州,大多寺宇被毁;连一千五百年了的灵隐寺,也没有逃脱厄运,也仅存天王殿与罗汉堂。唉,更可惜的是,灵隐书藏中的珍贵藏品、书籍,大量流入民间,好多恐怕也毁损湮没了。

    呵呵,洪大教主,就是这么想的;就是要砸烂了这丑陋的儒家世界,小天堂才会从地底下长出来嘛。

    不砸烂,不烧光,怎么可以嘞!遮没得商量滴!

    罗亚才:提台大人,我这次,也和家兄讨论过他们的问题,尤其是以杨家在南洋大夏的一番作为,作比照样版;数年之间,大夏即有民富国强之像;而差不多同时起步的太平天国,除掉造成遍地杀戮和四野饿殍之外;又给这世间,带来了什么?

    杨孟晗:唔,他当时,是怎么回答的?

    罗亚才:当着我这个自家兄弟的面,他倒没有乱开黄腔;只是捏紧拳头,青筋直冒,一声不吭。嗯,他是读过不少书的,他现在都不一定能够自己说服自己呐。唉,只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没有回头路了。嗯,家兄他们,这一路从广西杀出来,杀孽太重了

    嗯,罗亚才言下之意,还是有潜台词的;估计是在进一步出言试探杨孟晗,有无饶恕罗大纲、苏三娘的可能。

    杨孟晗现在不想承诺什么,许诺什么;你流寇自己不珍惜别人的生命,凭什么你的命就金贵了、值钱了呢?

    现在,有败像了,你不想死了,想找活路了;那别人凭什么,就被你当初,手起刀落、砍瓜切菜了呢?任尔予取予夺呢?

    连贩毒的刘阿龙,杨孟晗他都不想放过;蛮说你个直接拿刀子到处砍人、四处掳掠的罗大纲了。

    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杀人者,人恒杀之!

    杨孟晗沉默一会,缓缓地冷声说道:虽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个佛家说法;可是,那些平白无故,丢掉性命财产、妻离子散的平民百姓,何辜之有?

    本来,这个话题,说道这个份上,就必须该打住了;杨孟晗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嗯,这个话题,已经把谈话气氛,搞得有几许尴尬了。

    可是,也许是罗亚才不甘心,还想厚着脸皮,再博一下;也许是罗亚才觉得后面,有着强大的罗家撑腰,自己还有底气;也许,罗亚才,就是对自己有信心。

    罗亚才说得更直接明了了:提台大人,也许,有一日,家兄如刘阿龙一般,亡命海外,或藏身于海外孤岛;也不再与朝庭为敌,苟且偷生。亦或隐姓埋名,于外国他乡,当个寓公,了此残生。不知三公子,可否给罗家一个薄面?

    杨孟晗心里一阵恶心,强忍着好一会,没开腔说话。他罗大纲真想亡命天涯,有罗家在背后作伐,还真有可能逮不着他;卫国军一时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和时间,专门满世界去找他秋后算账。

    可是,连刘阿生让刘阿龙跑路,都是用障眼法的,也从不敢摆上桌面明说的。

    凭什么你罗家,就有胆敢把这事,摆到桌面上来,大鸣大放地说出来?

    是在跟卫国军在谈合作条件吗?

    抬举一下你们罗家,你们就想上天吗?眼里只有家族,没有民族,没有国家,没有法律吗?

    好一个儒家的“亲亲相隐”,哼!

    杨孟晗黑下脸,声音更冷了:我不会放过一个对大汉民族犯下严重罪孽的人!罗家做这事时,最好也别让我知道

    一句话,说得罗亚才小脸都绿了,大夏天的,背后凉气直冒;他特然感觉到,自己的行为与思路,有什么地方不对路了,好好的曲子唉,怎么就楞给唱跑调了涅!这差哪儿了呢?

    罗亚才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出的杨孟晗办公室;何卓人也没好气,这人说话,前面还好好的;怎么说着说着,就没个高低了呐!

    这罗亚才,太想表现自己,太想出风头了,太想凭自己三寸不烂之舌,干件轰轰烈烈的大事了!

    特么的,不是《三国演义》看多了,就是《三国》评书听多了,当自己是武侯诸葛亮再生了!

    就是罗佑甫来了,也不能这么说话的呀?

    这罗亚才,说你什么好哩。看着像是个有点料的,怎么到头来,一碰到正事,就现原身、漏狐狸尾巴了;活脱脱是个绣花枕头、样子货,中看不中用呢?

    何卓人也就没再多话,也不想多说了,也不能多说什么了。三言两语,在大营门口,就把罗亚才打发走了。

    望着他刚才进去时还神采飞扬的,现在却像霜打的茄子似的,踽踽独行的身影;兀自摇摇头,叹了口气。

    自言自语地说道:真是个乡下没见识的,特么的,有些事,是只能在下面、在背后偷偷做的;上面事后,即使知道点风声了,可能碍于情面,也不好较真的。可是,这事,万万不可以摆上桌面,跟上面头头明说的。有心帮你罗家一个忙,现在也没法再帮你了。佑甫兄弟唉,你看走眼了啊,所托非人啊!这位,哼哼,果然特么的,就是个不第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