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历史小说 > 潮声月影谁与归章节目录 > 二百四十五、南行

二百四十五、南行(2/2)

潮声月影谁与归作者:江风语火 2020-03-29 16:19
似的嗔怪一下,几乎不发脾气。

    家里能跟杨孟晗偶尔甩小脸、耍脾气的,也就是小梅子了。芸娘就是急吼吼地偷跑,被抓到了,就耍赖皮,耍脾气倒是没有的。

    蓝婶现在是彻底不管小梅子了,每天回家后,就抱着蓝大茂的刚出世不久,才几个月大的儿子,整天乐呵呵的;嗯,蓝婶要不是没找到合适人替她,她都想学老三叔一样,在家里享清福了。

    好快的,英丫头明年她也二十岁了;嗯,这世的机缘变化,周家的命运,彻底改变了;英丫头的人生旅途,已经完全是另一番旖旎的风景。

    凌幼樵的习惯,是一旦出征,从不离开自己的坐舰。所以,这几天,一路上陪着杨孟晗聊天的,只有何卓人和副官室候选主任钱鼎铭钱新之了。

    其他人都没有跟来,方子詹在镇江,忙着往各地运送救灾粮食物资,现在就他最忙,比战前还要忙碌几分。

    袁翔甫也忙着统计确认各部队战果和战功,年前年后,总要开一次战斗总结与表彰大会;讨论一下秋季战役的成败得失;然后,该记功的记功,该升官的升官。

    而阿尔贝皮埃尔参谋长,也开始着手制定明年新的作战计划;大家对江西战场各方面的情况,也不像对老家安徽那样熟门熟路的,好多情况都不是很了解,需要更早地动手,做好各项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

    按老父亲的意思,明年就想拿下江西,把太平军压缩到湖北去,两江三省与湖南连成一体;这样战线反而短了许多,也好集中兵力;现在的战线,还是有点太长了,六个师放出去,都有点顾头不顾腚,捉襟见肘的。

    部队扩展到这个规模,杨孟晗觉得,差不多是极限了;再多,大夏大阿哥这边压力就太大了;好彩这两年,克里米亚战争,犹太人帮着大夏赚了不少钱;嗯,他们自己赚得更多、更狠。

    钱新之也是一个比较善谈的人,由于是副官室主任的角色;一路上,跟杨孟晗、何卓人在一起时,当听众的时候比较多;偶尔的插话,也能感觉到,他是一个有心人,一个肯动脑筋,也很有悟性的人。

    入了卫国军军营,对他来说,也是打开了一道门,一道通往外面世界的一道门。每天接触的都是新事物、新概念,他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还做不到举重若轻、游刃有余。

    不过,杨孟晗从他这一段时间的表现,对他已基本认可;等他回头补完军官班后续课程,就正式分配到副官室。嗯,为了内部平衡,大家都是从基层少尉做起的;但是钱新之又有六品官身,这两者有点不好平衡,回头要细想一下。

    嗯,也问问袁翔甫是什么意见;人家李大裱糊匠,就是因为,要做一线带兵的指挥官,谁来了都要从尉官做起;才心不甘情不愿的没来的。

    何卓人实际上还是第一次出海,不过,现在的邮轮旅行,船大船稳,还是舒服多了;他也就头一天有点晕乎乎的,后来就没事了。

    他这一次,陪着杨孟晗出来,一是检查督促蓝大盛的工作;第二就是要碰头专门研究一下,有关克里米亚战争的下一步跟进工作。还有就是外交与情报工作的配合问题,陆耕浓现在主要待在启德港;所以,何卓人一起跟过来了。

    何卓人这两天一直笑眯眯的,偶尔还偷着乐,不知道碰到什么喜事了;他没说,杨孟晗也不好追着问;后来还是他自己憋不住,主动说了。

    何卓人:嗯,幼鸣,小妹她怀孕了,我回沪上才知道的,都快三个月了。

    实际上他们结婚比杨孟晗还早一年呐,孩子还是来得晚些。

    杨孟晗开玩笑说:这个孩子还是来的不是时候呀,耽误小妹挣钱了汕。

    何卓人也乐了:就是吭,家里也不缺钱,不知小妹怎么就钻钱眼里去了;一说赚钱的事,就两眼放光;就是我俩在一起,大部分时间,也是她在不停地呱唧怎么怎么样发大财。

    杨孟晗:找好职业经理人没有?或者,找一个传统的外管家也行;小妹在后面拿主意就行了,什么事都自己干,没什么必要的。

    何卓人:呵呵,就是她还想出去,你舅妈也不让了;嗯,翁小妹也快到日子了。

    杨孟晗:那这下,舅妈倒是有得忙了;舅妈来沪上,清闲日子也没过几天呐。

    何卓人:幼鸣,上次,张炳恒不是提议,想以逃难的名义,跟到西边去,再次潜伏到北王韦昌辉的王府;你不是觉得太危险,也没多大必要嘛;但他还是想在情报部门工作,对你保举他到安徽做知县兴趣不大。

    杨孟晗一笑:这个随他,不行,给他一个不低于七品衔的职务就好了。嗯,江宁营一直在陈子恒的二师吧,那几个原来几个江宁营领头的,我倒没关注很多,现在他们几个人,发展得怎么样?

    何卓人:当时他们过来,领头的、后来进入军官班培训的,有三个人,分别是江宁秀才李翼棠、侯敦诗,还有就是张炳恒的堂弟张继辛。现在李翼棠是少校代理团长,侯敦诗、张继辛是上尉代理营长;不过他们都不在一个团,只有张继辛还在江宁营当代理营长。嗯,这次大战后,年前论功行赏,可能都会把代理两个字去掉。

    这可能就是杨孟晗的蝴蝶效应了,本来这几位,都是在江宁守城战中,壮烈牺牲掉的,现在都活得好好的;还当了卫国军军官,身份很体面的。

    十月初十的中午,船到了启德港。

    老远就能看到港口重新修建的几层楼高的灯塔,码头一溜数不清的蒸汽机驱动的塔吊,吭哧吭哧,一刻不停;泊位密密麻麻的,一个挨着一个,一直延伸到目光望不到头的远处。航道上来来往往的,也是插着不同颜色国旗的各式船舶。

    站在船边和杨孟晗一起眺望的何卓人,也惊奇赞叹地说道:幼鸣,这还是你说的小渔村码头吗?比虬江港还繁华几分呐!怪不得你大阿哥,呆在这里,乐不思蜀了,呵呵

    钱新之:好像启德港人口,现在也过百万了;国人下南洋第一站,就是这里;看到启德港的繁华富裕,都舍不得走了。

    杨孟晗:国内持续动荡不已,饥荒不断;而且,对做生意、开工厂,还有各种歧视、限制;嗯,各色人等,上门打秋风、敲竹杠的就更多了。也就上海和周边好一些,其他地方都是死水一潭;自然有很多有钱人,为了过安稳日子,都来了启德港;嗯,没钱的,更要来启德港

    大阿哥、固亭公、周立春、汪百龄等乌泱泱的好些人,早早就在码头迎接等候,甚至夸张地把大夏国接待外国贵宾的仪仗队和礼乐队都拉出来了;汪百龄更是带来了十几个当地村民的舞狮队,把码头挤得满当当的,锣鼓敲得震天响。

    后来听汪百龄解释说,也不是他请来的,是郑滔、黄阿申他们自发的带来的,还因为码头太挤了,没全放进来呢。

    郑滔、黄阿申他们现在是真的发达了,各种生意哗哗哗赚银子不说;就是自己以前家里的土地,现在卖给房地产公司,或者自己盖起房子来出租,银子都收到手软了。

    有钱有官身,又有面子、又有里子,天天犯愁银子怎么花;自然对给他们带来好运道的杨孟晗,感激涕零,就差没有设个神位供起来,天天烧香磕头了。

    中午,在总督府官邸宴会厅,是盛大的接风宴;大夏国有头有脸的,几乎全来了。连阿礼国、加布里埃尔敏体尼都跑来凑热闹;嗯,今天人多,说不了什么话,过几天再好好聊。阿礼国气色还不错,看来在大夏国的还不错。久闻其名的加布里埃尔敏体尼,也就是蓝大盛的未来大舅哥,打眼一看,就比老敏体尼实在得多,一个典型的工科狗;也说不定肚子里的真东西,比他老父亲,更有名堂。

    今天的午宴,也成了大夏上流社会的一次大聚会;大阿哥、固亭先生,一直崇尚节俭,这样的盛会,在大夏并不多见。

    这机会就显得更加珍贵!更加难得!

    嗯,要是今天挤不进宴会厅,说明你在大夏,还不算一个人物;好多土老肥,花钱买请帖,都要想方设法挤进来了;嗯,回去可以吹嘘很久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