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历史小说 > 潮声月影谁与归章节目录 > 二百四十三、却道天凉好个秋

二百四十三、却道天凉好个秋(2/2)

潮声月影谁与归作者:江风语火 2020-03-29 16:19
先辈之功啊。

    老父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嘛;嗯,瑞臻公现在在沪上,又带了一大批学子,假以时日,必是芬芳满园,桃李满天下

    福济:瑞臻公的学问、眼光,真是没得说;说是当今第一人,恐怕都不止;哈哈,安卿大人,何廷谦何棣珊在京中一次酒席上就曾经放言,自王阳明公“知行合一”之后,论学问造诣,恐怕乌有再出瑞臻公、莲舫公其右者焉!他儿子能够添为瑞臻公门下弟子,何家幸甚幸甚

    老父亲:是的,偶尔某家去东面巡查,一到沪上,也非常愿意找时间,与瑞臻公在凌府后亭,或品茗、或对酌,听他老先生旁征博引,谈古论今,放眼四海;嗯,煞是有趣,亦颇多启发

    听他们二人交谈,杨孟晗已经感觉到了,老父亲与福济的交情,应该很是一般;比点头之交,强不了多少。是呐,福济是满人,升官升得快,早几年前,就是正二品的河道总督了;原来的官儿,一直比老父亲做得大;估计也是眼睛朝上、鼻子朝天的,不大理会这个职务低不少的汉官同年的。就是现在,按品级,跟老父亲也是一样的,资历还老些;因为现在的职务,老父亲是总督,他是巡抚,老父亲话事权上,大那么一丢丢而已;而且,更多的还局限在军事层面。

    满清体制,很难说总督就一定比巡抚牛很多;尤其是非同省的总督、巡抚,强势的巡抚,尤其是在政务方面,也不大买总督的账,最多相互给个面子而已。嗯,当然,像何桂清那样,日子不过了,天天弹劾总督的二货巡抚,也是不多的。

    总督和巡抚,还是要和光同尘的;真闹起来,巡抚吃亏的时候多。除非总督是汉官,巡抚是满人;就是这样,闹到后来,往往也是大家一起落水,谁也别想落着好。

    杨孟晗本来以为,杨家这一次露脸了,出了好大风头,朝庭回有意无意地打压一下,不让杨家太嚣张、太得意。这也是我大清朝庭的一贯做派,不然,神童何丛山,才不会那么有眼色地、很懂事地,在前面冲锋陷阵了。

    出乎意料之外,这一次朝庭还真给面子;甚至连江宁的破城缴获,提都不提这茬;仿佛真信了江南大营与两江总督衙门的联署奏报。

    在另一个时空,因为国内局势基本平定;从尸山血海里一路十几年拼杀过来,入城的湘军,捞几两银子进了口袋,没有上交;可是给满朝正人君子们,喷得体无完肤,名声都臭大街了。

    朝庭当时的意思很明确,欠饷和抚恤咱不管,嗯,滴个以后再说;缴获的银子要拿回来,听说有好几千万两呐,少了一两都不行!

    如若不然,尔等就等着挨喷吧!

    喷到你等,就是解甲归田之后,都别想过安稳日子!

    本该高高举起的板子,怎么就轻轻放下了呢?不,是根本就没举起来,这有点不科学唉,朝中衮衮诸公、正人君子,什么时候,都变成吃斋念佛的了?

    老父亲还意外地得了一个子爵的爵位,加了兵部尚书衔,赏了两眼花翎;现在算是正儿八经的从一品大员了。

    晚上,陪着老父亲在花园里散步时,杨孟晗还一脸困惑呐;嗯,这没落地的靴子,才让人心里不踏实嘛。

    杨孟晗:父亲,朝庭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好说话了;当今这四九城当家的,是个小倔脾气唉,还爱急眼;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宰相肚里能撑船了?

    老父亲默默走了一会,点点头,浅笑着说道:嗯,这个四九城当家的,确实是个急脾气;很多时候就是急不可耐、乱发圣旨,才把很多事情,搞乱套的。所以,后来各路大臣,尤其是在前线的领军大臣,都把他的圣旨当耳旁风了。不然,仗就没办法打了;向军门、琦善如是,湘军曾国藩也是这般;后来就连胜保、僧格林沁他们,都我行我素了。嗯,想不吃很冤枉的、莫名其妙的败仗,只能不听他的

    杨孟晗:派何丛山来搞垮杨家,也是他的手笔吧?

    老父亲叹口气:还能有谁?

    特么的,让大万岁给惦记上了,谁家不膈应?

    杨孟晗没好气地说:举国之下,就江苏还算安稳,他应该多多褒奖才是正理;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呐,太令人费解了?

    老父亲:长毛当然要剿,但汉人更不能有兵权;嗯,这是满人祖训啊!曾伯涵真是不容易啊,为了护卫乡梓,他不能不做;可是,确实如风箱里的老鼠啊,两头受气呐。

    杨孟晗:父亲,这一次杨家在粮食上反击,让朝庭措手不及,也束手无策;就这么干瞪眼、干熬着。后来打长毛,又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我杨家强势了,朝庭反而犹豫了;并不是不惦记了,而是

    老父亲:走一步看一步吧,他们只是暂时隐忍而已,朝中诸公也不全是糊涂蛋;长毛一平,他们就腾出手来了。不怕的,不还有南洋大夏国嘛;晗儿,当初大夏拓地之举,为父现在越想越觉得,这确是神来之笔;有南洋那块膏腴之地,我杨家棋就活了,想怎么下就怎么下;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情况,都是游刃有余、进退自如。

    是的,杨家军、湘军的崛起,四九城的老少爷们,现在恐怕是愁上了。

    如今八旗都是样子货,跟长毛打仗都没什么优势;同等数量的部队,对上湘军,肯定吃败仗。现在又冒出一个更狠更凶的杨家军,这心头无尽的愁绪,如何开解?

    恼人的秋风,带来无边的凉意;心中郁结,这时节,向谁诉说?

    望穿秋水,望断南飞雁,又岂止一个愁字了得!

    杨孟晗:父亲,短时间,我们要先把后方整顿好,大军才能向前;暂时只能先守住地盘了,短期,不会再向西进击;光复江西,最快也要等到明年。嗯,我想乘空走一趟南洋,把上半年说好的事情,替大阿哥办了。

    老父亲:嗯,江西比之安徽的情况,只坏不好,那边被长毛祸害的时间,还更长一些;现在兵力还是有点不敷使用,就是现在勉强打下来,后方的防守必然就空虚了;一旦一支长毛抽冷子又钻进来,又是原还原了。不过,晗儿,眼下就要着手策划收复江西;嗯,现在运力还是太少,别到时连救灾都不知道从哪下手,粮食运都运不赢,至少要多准备十几、二十条大海船;嗯,你回去时,分别要跟二阿哥、大阿哥打好招呼,让他们早做准备。晗儿,长毛更不是好东西,不能让他们祸害下去了。晗儿,长毛之乱,早平早好;不可有养匪自重的小心思,老百姓太可怜了。嗯,在国内,我杨家越是风光,越是要在南洋留好后路;大夏东扩,是必然之举,是非做不可的。你收拾得差不多后,还是早点去吧!

    杨孟晗有点无语,当初拓殖南洋,杨孟晗是拿这句话,糊弄老父亲和大阿哥的,他们还当真了,真当就是给杨家留后路了。

    呵呵,真的需要留后路么?该考虑后路的,不是我们吧。

    嗯,这应该是旗大爷们的问题,让他们捧着窝头,靠在冰冷的炕头上,且发愁去吧!

    让他们捧着窝头,站在萧杀的秋风里;聊发怀古之千年幽情,赞叹天凉好个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