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历史小说 > 潮声月影谁与归章节目录 > 一百八十九、团聚

一百八十九、团聚(2/2)

潮声月影谁与归作者:江风语火 2020-03-29 16:19
,杨孟晗还见到了孟怀和他父亲。

    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老父亲的安排;杨家在炉桥,办了一个新式小学,把在老家的田产,都划到学校名下;收到的租金,都作为学校的费用;校舍就是原来的杨家哥仨的宅子。因为请了一个杨家本家老秀才当了校长,校长对收租子当然很上心;既然有老秀才校长忙乎了,老三叔就不用再操心收租子的事情;索性把一家都搬来沪上,把孟怀的两个弟弟打发去南洋,一个去饲弄孟怀名下的两百亩水田,另一个给大阿哥孟昭跑腿,打小跑当跟班;老三叔自己就在沪上,悠闲的含饴弄孙,过小日子了。嗯,孟德现在也是第五旅一个少校代理团长,从七品了;老三叔也算是官老太爷了,美滋滋得很。

    孟祥大哥实际上,杨孟晗有小两年,没见着他;他的变化不小,尤其是他接触了西医后,对他的影响很大。医理毕竟是相同的,西医的实证、解剖、人体化学等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在医学方面,浸淫了二十多年的孟祥大哥来说;他受到的启发,甚至远远超过李家沧;毕竟,孟祥大哥下南洋前,已经是炉桥远近,很有名气的祖传医生了。

    杨孟晗:祥大哥,听人说,你在启德港,医学院、医院和药厂,都办得很好;不知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局面?

    孟祥大哥:唔,除掉妇产科,不如你家芸娘的妇儿医院外,就是李家沧的军事总医院,在临床方面,也不见得比我们强;我们优势明显的,是病理学、药理学和药物研究;这个学科,他远远比不上。嗯,就是跟欧洲比,我们也不差那里去。

    杨孟晗:听说,你现在的中成药,品种有不少?

    孟祥大哥:上百种,肯定是有的;而且,我们把西药里面的好东西,全部引进来了。

    杨孟晗:那你们的课程,是以中医为主,还是以西医为主?

    孟祥大哥:前期,两个都学;后期,看个人兴趣。但在诊断方面,中医虽然还是望闻问切,但重大病情,我们也要求他们,看化验报告,作为病情诊断的依据。嗯,我们的梓归堂医院,是教学实验医院,老师既是科研学者,又是老师,也是医生。这两年,我收罗的中医有三十多个,西医十几个,医药师五六个,医院学员学徒有小两百人。嗯,药厂工人,现在,也超过一千人;过完年还要添加人手,我这次回来,也看看能不能顺手再找几个老中医,或者年轻的好苗子。

    杨孟晗:听说,你们学校里,朝鲜、越南学生不少?

    孟祥大哥:不仅仅是他们,其他国家的也有,还有不少西洋人;学员有三分之一是歪果仁。

    杨孟晗:他们多久毕业呐?

    孟祥大哥:因为他们每个人,进来时,水平都参差不齐;所以,只能宽进严出。至少,有两关是比较难以通过的;一是毕业理论考试,二是毕业前临床实践考评。不通过考试与考评,我们是不发毕业证书和医生执业证书的。嗯,我们的证书,还是蛮值钱的,大夏、越南、朝鲜、泰国,官方都认可的。西医到这几个国家行医,也要我们考评后,发给医生执业证书的;我们的很多西方学员,大多数是这个情况,因为考试未通过,就留下来学习。有好多,留下来后,迷上了学校的科研和教学环境;即使拿到医生执业证书,也不走了,我们给的薪水、待遇,都挺好的。嗯,按照现在的进度,明后年,就会有批量的医生出来;大夏的医疗水平,又会上一个台阶。在三五年内,各县市公立医院,肯定都要建立起来。

    杨孟晗:听他们说,犹太人让你们给培养了一批军医?

    杨孟祥:实际上,一开始我并不同意;怎么说呐,犹太人有点萝卜快了不洗泥;是派来几个有经验的医生,来我们医院学习;还招募了一批识字的天方教学员。但他们目的性,太强了;尤其是对那些识字的天方教学员,实际上他们不是在培养医生,而是在培养战场医护兵;只要求我们培训战场急救、传染病防治及普通的头疼脑热的小病治理。培训周期也很短,只有三个月;后来,我们在结业后,发的证书,就明明白白写着是军事护理员证书,不能叫作医生的。我们梓归堂的牌子,是不能这么砸了的,给多少钱也不答应。

    杨孟晗:真正的医生,有多少?

    杨孟曦:拿到我们证书的,不超过十个;嗯,犹太人倒是不断地在世界各地收罗医生,送到我们这里培训;至少,我们的很多中成药品,是这个世界,最全面、最先进、最有效的;任何一个在我们这里实习完毕的医生,在西方都是受欢迎的;因为,他们掌握了当今最好药物的相关知识。

    杨孟晗听着,都有点莫名的感动;我们已经在局部领域,开始领先了;这真的很重要,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