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历史小说 > 潮声月影谁与归章节目录 > 一百六十、众叛亲离的刘丽川上

一百六十、众叛亲离的刘丽川上(2/2)

潮声月影谁与归作者:江风语火 2020-03-29 16:19
,是打一场输一场;巡防旅现在也是陷在镇江与太平军僵持,一时半会,回不来了。嗯,将来即使回来,也不赶趟;等他们气喘吁吁地跑回沪上,生米早就做成熟饭了,黄花菜都凉了。

    刘丽川认为自己做事,还是有些大将风度的,什么事,都是从容谋划,不疾不徐。

    先是让潘起亮、朱月峰、沈绍昌等百龙会骨干应募练勇,同时也让自己的广府铁杆兄弟张汉宾也一起跟着去,好来回传话,传递消息,掌控进展节奏。

    本身,广府人、客家人、闽南人,就互相不对付,互相看不顺眼;刘丽川做人还是比较开通的,跟各家协商,说咱既然是洪门一脉,也就不分什么天地会、三合会、小刀会、百龙会,大家统一旗号,都叫小刀会也行。共进共退,反清复明,恢复我大汉大好河山!

    之前,为了稀释胡建仔的比例,还特意拉拢嘉定、青浦天地会头目徐耀、潘启祥入伙;知道他们都是苦哈哈,刻意匀一些药品生意给他们做。

    后来,在和徐耀、潘启祥他们两人的闲谈中,知道在南洋叱咤风云、威风八面,打得红毛鬼哭狼嚎的周立春周大将军,就是原来几年前,跟自己有过一面之缘的青浦周立春,徐耀的师兄,潘启祥的师父。

    一贯喜欢烧冷灶、会做人的刘丽川,对他们更热情了;只是没好意思问,周立春在南洋都横着走了,你们还不赶紧去卖身投靠、去抱大腿,在家里这么穷熬苦熬着干什么?这沪上本地人,就是没出息,出门三里远,就心里栖栖遑遑的。哼!这么硬的关系,自己咋就没有呐,特么的,这帮乡下土倌儿,有关系都不会用,真是浪费资源,没天理唷。

    由于刘丽川的细心策划,巧妙安排,竟然非常轻松地拿下了好几个县城;反清复明,就这么在城下喊一嗓子,就成功了;就是像吃块豆腐一样简单,就是说得轻巧、吃根灯草;一切的一切,太顺利了。

    但我们智谋无双、情义无双的刘丽川刘大杠把子,猜到了故事的精彩开头,却没猜到故事的意外结尾。

    一心以为,只要拿下县城,一切就结束了;都大明国了,就是我等兄弟说了算了,有事好商量,一切都不是问题了。

    按照刘丽川事先经过仔细考量的思路,以为应该不会出大问题的;小刀会起事时也提出不少顺应民心的措施,对士绅、民众做了很多承诺。对军纪控制的也比较严格,不准滥杀无辜,不准抢劫百姓;天地会也好,小刀会也好,他们只反满清,只是为汉人把旗人大爷驱逐了,还汉家子民郎朗乾坤而已。

    刘丽川也对各路帮派进行了多方面的安抚与安置,大家排排坐吃果果;几个大头目,都给封了官,而且,名头还不小。

    根据天地会“反清复明”的宗旨,这个新生政权也自称“大明国”。刘丽川自任大明国统理政教招讨大元帅,李咸池称平胡大都督。

    随后,陈阿林被封为左元帅,总理军务,林阿福被封为右元帅,兼署上海县事,陈芝伯为护理副元帅,徐渭仁为参谋,总理财政。

    潘起亮为飞虎将军,徐耀为常胜将军,蔡永良为扫北将军,张汉宾为征东将军,朱月峰为征南将军,潘启祥为正印将军;刘海、曾七、吴进为将军。李绍熙为掌一切军机;李少轩为筹办大军务,主持总府;谢静轩为总办军务;沈国华为参赞大臣,徐星怡为随营参赞,陈晓湖为参赞,吴兰台为参谋,沈纪明为筹办粮务,曹子房为筹备军械,潘清泉为游击,夏祖望为筹防局主,陈阿明、林阿周、刘进等人为先锋,萧奎为太医院等等。

    是不是觉得,刘丽川考虑得还算周全,像那么回事。刘丽川至少也有几分治国才华,甚至可能,比太平军那帮纯正的泥腿子,还要有见识一些;嗯,人家毕竟在大城市待了这么久了嘛,还是见过一些世面的。

    按照刘丽川的心中愿景,如果大家各安其位,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真有可能把这“大明国”的蛋糕,越做越大;到时候,大家自然都是一起创业的原始股东嘛,老鼠拉木锨,好日子在后头呐。

    问题就出在这帮胡建仔身上,李咸池、陈阿林、林阿福,都一个个是“阿木林”,一个个是死杠头,一个个都是鼠目寸光。嗯,本地人百龙会帮主潘起亮,以前看他又能打又很醒目,自己真是出力帮他不少;唉,现在才发现,最不地道、最白眼狼的,就是这衰仔!

    以前,刘丽川觉得自己处理事情,什么时候都游刃有余,各方各面都能照顾到,别人也都给面子。等打下江山后,发现,自己的一番苦心,全部付诸东流了。几天后,接二连三,发生的事情,让一直觉得自己智珠在握的刘丽川,觉得自己特然智商不够用了,一切都失去了掌控。甚至,刘丽川都发现,就是原来的那帮亲密无间的老兄弟,不动刀子,也没法说话讲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