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历史小说 > 南明风雨章节目录 > 相关资料

相关资料(2/2)

南明风雨作者:不笑生 2018-11-17 22:31
酬劳的工作。一些人也会像雇佣兵一样受雇於出价最高的大名。德川时期日本一共有3000万人,其中大约200万是武士。

    农民

    大米是粘合社会各阶层的胶水,理所当然是由农民生产的。大米的量度标准是石,大约相当於5蒲式耳。一石能供一个人吃一年。在这个时期,日本大米年产量估计是2500万石。将军负责分配整个国家的收成。他自己拿了20,另外把绝大多数都分给了地主和大名。据charlesjdunn所说,最犟大的大名(日本北部的加贺)能收到130万石。在德川日本,超过270个大名能收到至少一万石。那为农民留下了什么?这取决於天气。通常,农民上缴一半以上的大米收成。年成不好的时候,将军和大名并没有减少他们的需求,因此农民被迫要用更少的粮食生活。在这个时期,农村的饥荒并不罕见。这样,虽然农民在社会中是握有特权的——地位仅在武士之下,但他们的生活通常十分艰难。种大米需要大量艰苦的体力劳动,而且到了今天,许多工作都要手工操作。在艰难的时候,农民会无视将军的禁令搬迁到城市里从事贸易。当他们父亲的土地被长子继承的时候,很多年轻的儿子也会去经商。

    手工业者

    很难把手工业者和商人明确的分开,是因为他们的经济活动经常重叠。比如一个制衣匠可能会卖掉他的产品,他的事业也可以在其他的方向上发展,比如借贷。在德川社会,武士对某些技术有很高的要求,比如造剑,受到了很高的重视,所以,造剑者有很高的地位。在德川日本,常见的技术包括木工、石工、酿造和涂漆。

    商人

    商人,特别是在城市中的那些,变得很富裕,但是处於社会阶层的底部。这是由於儒家的观点:商人不像农民和手工业者那样生产任何东西。相反,他们赚那些生产劳动力的的钱。但是,因为有钱赚,所以其他阶层的,甚至是低级的武士,有时候也愿意接受这个较低的地位。此外,如同德川时期发展的那样,经济逐渐的从封建向商业转化,从整体上看,商人可以改善他们的社会地位。在德川日本,贸易通常是一个缓慢而繁重的事业。虽然道路系统规模巨大,而且受到了很好的维护,但将军为了军事防御,禁止用车辆进行贸易。这样,大部分通过陆路的商品是放在马或人的背上。

    其他群体

    其他几个群体存在於这个阶级体系之外,包括演员,僧侣和屠夫。在某些方面,既然它处於组成日本社会的严格的阶级体系之外,它的成员就有一定的自由度。不过,这个体系有充分的生活保障和生计,所以生活在体系之外也有不利之处。屠夫是被驱逐者——犟迫生活在他们自己的团体中,并要避开日本社会的其他成员。他们的地位如此之低是因为他们的工作与死有关:他们处理动物的尸体,鞣兽皮并制革。屠夫面对著大量的宗教中不吉利的东西。日本人受到佛教徒的影响,一般都是食素者,禁止杀生。在神道教中,与死相接触需要斋戒。在现代日本,仍然坚持区别屠夫。屠夫家庭的名单在社会中秘密的散播。保守的日本家庭为了防止儿子或女儿与一个屠夫世家结婚,都会参考这样的名单。

    15.江户时代

    江户时代是江户幕府统治日本的年代,由1603年创立到1867年的大政归还。

    由来在德川家康正式就任征夷大将军之后,立即成为江户幕府将军。

    社会结构

    在德川日本,全体居民都被严格的等级制度分为四个阶层: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在德川时期之前,这些阶层之间曾经有过一些流动,但是,德川将军为了维护他们的势力和特权,限制了这些流动。特别是,他们试图保护武士阶层,使得农民阶层不可能成为武士。1586年,丰臣秀吉颁布法令,农民必须在他们的土地上耕作。1587年,他颁布只有武士才可以佩带长剑,之后,这一条成了武士阶层的定义。如同经济状况的变化那样,在维护不同阶层的严格界限上,将军也不是那么成功。

    武士

    武士就是战士阶层。最顶端的就是将军本身。在他的下面,是大名,控制著大量土地的地主。大名手下是他们自己聚集的武士,可以在很多方面为他们服务。其中一些是指导教师,一些守卫他的城堡,还有一些组成了他的私人军队。另外,在江户那种大城市里,武士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幕府中的官员,或者警官。最后,还有浪人,就是没有主人的武士。他们不用报答主人,同样也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浪人可能会定居在特殊的地方,教授技能或进行其他的工作。不过许多浪人会在乡下流浪并寻找有酬劳的工作。一些人也会像雇佣兵一样受雇於出价最高的大名。德川时期日本一共有3000万人,其中大约200万是武士。

    农民

    大米是粘合社会各阶层的胶水,理所当然是由农民生产的。大米的量度标准是石,大约相当於5蒲式耳。一石能供一个人吃一年。在这个时期,日本大米年产量估计是2500万石。将军负责分配整个国家的收成。他自己拿了20,另外把绝大多数都分给了地主和大名。据charlesjdunn所说,最犟大的大名(日本北部的加贺)能收到130万石。在德川日本,超过270个大名能收到至少一万石。那为农民留下了什么?这取决於天气。通常,农民上缴一半以上的大米收成。年成不好的时候,将军和大名并没有减少他们的需求,因此农民被迫要用更少的粮食生活。在这个时期,农村的饥荒并不罕见。这样,虽然农民在社会中是握有特权的——地位仅在武士之下,但他们的生活通常十分艰难。种大米需要大量艰苦的体力劳动,而且到了今天,许多工作都要手工操作。在艰难的时候,农民会无视将军的禁令搬迁到城市里从事贸易。当他们父亲的土地被长子继承的时候,很多年轻的儿子也会去经商。

    手工业者

    很难把手工业者和商人明确的分开,是因为他们的经济活动经常重叠。比如一个制衣匠可能会卖掉他的产品,他的事业也可以在其他的方向上发展,比如借贷。在德川社会,武士对某些技术有很高的要求,比如造剑,受到了很高的重视,所以,造剑者有很高的地位。在德川日本,常见的技术包括木工、石工、酿造和涂漆。

    商人

    商人,特别是在城市中的那些,变得很富裕,但是处於社会阶层的底部。这是由於儒家的观点:商人不像农民和手工业者那样生产任何东西。相反,他们赚那些生产劳动力的的钱。但是,因为有钱赚,所以其他阶层的,甚至是低级的武士,有时候也愿意接受这个较低的地位。此外,如同德川时期发展的那样,经济逐渐的从封建向商业转化,从整体上看,商人可以改善他们的社会地位。在德川日本,贸易通常是一个缓慢而繁重的事业。虽然道路系统规模巨大,而且受到了很好的维护,但将军为了军事防御,禁止用车辆进行贸易。这样,大部分通过陆路的商品是放在马或人的背上。

    其他群体

    其他几个群体存在於这个阶级体系之外,包括演员,僧侣和屠夫。在某些方面,既然它处於组成日本社会的严格的阶级体系之外,它的成员就有一定的自由度。不过,这个体系有充分的生活保障和生计,所以生活在体系之外也有不利之处。屠夫是被驱逐者——犟迫生活在他们自己的团体中,并要避开日本社会的其他成员。他们的地位如此之低是因为他们的工作与死有关:他们处理动物的尸体,鞣兽皮并制革。屠夫面对著大量的宗教中不吉利的东西。日本人受到佛教徒的影响,一般都是食素者,禁止杀生。在神道教中,与死相接触需要斋戒。在现代日本,仍然坚持区别屠夫。屠夫家庭的名单在社会中秘密的散播。保守的日本家庭为了防止儿子或女儿与一个屠夫世家结婚,都会参考这样的名单。

    16.琉球简史:12世纪琉球群岛出现南山、中山、北山三国,分别在琉球群岛的南部、中部和北部。

    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给琉球的中山王察度下达诏谕后,琉球的北山、中山、南山三王遂开始向明政府朝贡。从此琉球成为我国的藩属

    1392年明太祖有见于琉球对于来华使节海上航行的困难,特赐闽人善于造船航海的技术者三十六姓人家移居琉球。这一点是后来促进琉球对海外贸易的关键。闽人三十六姓中包括『知书者,授大夫长史,以为朝贡之司;习航海者,授通事,总为指南之备』。可知他们不仅是善于操舟者,且担任通译和其它与朝贡有关的事务。他们在琉球定居以后,便成为代毙国长期协助琉球,增进中琉关系的一群优秀人员。他们子孙繁衍,为琉球人尽过许多劳积。

    1416年中山王尚巴志征服北山。

    1429年中山王尚巴志征服南山,形成统一的琉球王国(第一尚氏王朝),每一代国王都需要由中央政府册封任命。中央政府不干预琉球王国内部事务,像现在的香港和澳门一样。

    1470年第一尚氏王朝灭亡,尚丹建立第二尚氏王朝。国王依然由中央政府册封。

    1400—1550年琉球王国的黄金时代,高度发达的商业,与内地、朝鲜、东南亚和小日本进行贸易。

    十五世纪——十六世纪小日本狼子野心开始显露,大量倭寇海盗骚扰我国沿海(包括琉球群岛)。

    1609年(万历三十七年)德川家康继承丰臣秀吉对外扩张的野心,他派邻近琉球王国的鹿儿岛萨摩藩岛津家九率领三千士兵侵略琉球,俘虏琉球王,派兵监督琉球内政四十五年。

    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长崎代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村山等安奉德川家康之命,由他的儿子村山秋安率船十三艘,动员二、三千人侵略台湾,这是小日本首次大规模的对台用兵。但是,他的行动被琉球王尚宁侦知,特别派遣通事蔡廛前赴明廷报告。《明实录》说:“琉球国王中山尚宁遣蔡廛来言,迩间倭寇各岛造战船五百余只,欲取鸡笼山,恐其流突中国,危害闽海,故特移谘奏报”,可见琉球国王仍然效忠于中央政府。(鸡笼山指现在的台湾省基隆市)。

    1654年琉球王终于摆脱了萨摩藩的控制,感念中国的厚道皇恩,主动遣使臣到中国请求册封。当时的清顺治皇帝封琉球王为尚质王,定二年进贡一次。

    17.阴阳头(阴阳师):阴阳头

    公元701年,亦即日本大宝元年,当时的文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首次在中务省(效仿唐朝中书省而设)属辖下开设“阴阳寮”,其长官称为“阴阳头”。

    一、阴阳师的起源

    阴阳师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简单而言,可以说是占卜师,或是幻术师。他们不但懂得观星宿、相人面,还会测方位、知灾异,画符念咒、施行幻术。对于人们看不见的力量,例如命运、灵魂、鬼怪,也都深知其原委,并具有支配这些事物的能力。

    阴阳师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组织称为“阴阳道”。日本的“阴阳道”起源于中国百家争鸣时期的阴阳五行学说。在蒙昧的科学洪荒时代,为了避免灾厄,人们总是希望能预先得知天地变迁的异动,“阴阳五行说”的出现将这一愿望变成了现实。其代表典籍就是自周朝流传至今的《易经》!

    公元六世纪,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混和了道教咒术与密教占术,传入日本。在日本登陆后,又渗透了一些当地文化,于是便形成了独特的“阴阳道”。不过当这个名词正式出现在日本史料上时,已经是十世纪的事了。此时的阴阳道已有别于早期的中国阴阳思想,它兼备了占卜、祭祀、天文、历法等等应用,上至国运皇命,下至庶民之事,都可运用之来解释。推古皇朝的圣德太子就是运用这门知识的佼佼者。笃信佛教的他在制定“冠位十二阶”及服装颜色时都曾考虑到阴阳五行的配合,对日本社会造成了极大影响,从此阴阳师成为热门“职业”,转入全面兴盛时期。

    二、平安时代——阴阳师的兴盛

    十里大道,枯槁荻草,黑雾笼罩,腥风热尘扑打在朱色城楼上,沙沙作响。袅袅熏香、桧扇轻摇,贵族们极尽所能行风雅之道。但红梅挂衣、光鲜织锦却掩不住森森枯骨的悲叹,鬼神、妖魔、怨魂,存在于世上,驻留在每个人的心中……

    平安时代,一个曾与盛唐帝国隔海相对的时代。它孕育了令后世赞叹不已、无比华丽的灿烂文化,却也隐藏着众多不为人所知的黑暗。从公元794年日本京都由长罔迁至平安开始,垂天下以治四百余年的平安时代缓缓拉开序幕。但京城平安都却不是乐土,魔影纵横、怨灵交错——妖魔鬼怪不待在水远山遥的森林或深山中,而是屏气敛息地与人类同居于京城,甚至是同一个屋檐下。平安京被妖异蚕食着,成为魑魅魍魉的巢穴,也成为阴阳师活跃的舞台。

    为了消除天、地、人、鬼间的矛盾,“阴阳师”们大显身手。他们借包罗万象的卦卜和神秘莫测的咒语,驱邪除魔、斩妖灭怪,成为上至皇族公卿、下至黎民百姓的有力庇护者!不过阴阳师的饭碗可不是好捧的,在尔虞我诈的宫廷中生存,他们必须熟稔一切风雅事,和歌、汉诗、琵琶、笛,还有香道或者茶道,样样都要涉猎。此外,还必须有看穿人心的本事及不泄密的职业道德。所以能成为阴阳师的,俱是当时一等一的俊彦之才。

    奈良时期,天皇决定以阴阳道作为统治人民的手段之一,将其相关的技术与人才收编国家管理,并近距离监视其发展。一般百姓严禁拥有《河图》、《洛书》、《太乙》等阴阳道的专门典籍,阴阳道成为国家的独占工具。阴阳师开始以国家专属的占术师身份出现,在整个平安时代,他们达到了发展的巅峰。

    天武天皇时期,阴阳师所隶属的官方机构“阴阳寮”正式成立。阴阳寮设长官“阴阳头”一人,阴阳博士、天文博士、历法博士各一人,漏刻博士两人及阴阳师六人。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天文、历法的制订,并判断祥瑞灾异,勘定地相、风水,举行祭仪等,可支配人员计有89名。阴阳道至此成为律法制度的一部分,谁控制了“阴阳寮”就等于握有诠释一切的能力。阴阳道成了天皇的御用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