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历史小说 > 越古回今章节目录 > 第五百三十二章、孝敬死者不如善待生者

第五百三十二章、孝敬死者不如善待生者

越古回今作者:十光 2019-07-25 11:58
    所有人都愣了愣,之所以反对夺情,就是因为夺情有违孝道,与国家礼法不合。那孝与不孝到底应该由谁说了算呢?

    这是水墨恒提出的问题。

    其实他是将“孝”这个宏观甚至有点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了,具体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变换了一个看问题的视角。

    水墨恒继续说:“我泱泱华夏大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孝道的国家,自西周就开始有了孝道一说,但孝从一开始就含有两个对象三个层次。”

    说到这儿,水墨恒很有一股冲动,很想与眼前七个人展开一场大辩论:何谓真正的“孝”。

    尽管非常清楚在座的七个人认同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且在这些读书人面前“班门弄斧”讲道理也不见得是明智之举。

    可水墨恒一时心血来潮,加上那么多杯酒下肚,此刻真他娘的就想一吐为快。不是喜欢拿“孝”来说事吗?老子就跟你们说个够,别以为你们都是读书人老子就怕你。

    怎么说,你们读的书也只能叫精,难道还比我读得多不成?老子就不信了,上千万字的小说都读过呢。

    一旦横了心,水墨恒的思绪如同开闸的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儒家十三经之一《孝经》,在《开宗明义》章中对‘孝’就进行了这样的概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在这里,实质上将‘孝’赋予了两个对象,一个是父母,另一个是君王。又将‘孝’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孝敬父母,第二层是孝敬君王,第三层是立身行道。这便是所谓的‘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也。”

    “而且,将立身行道作为孝之终,通过立身行道来光宗耀祖,从而为父母争光。我们暂时,是暂时啊,抛开第一个层面,张先生在孝敬君王、立身行道上做得不好吗?”

    吴中行开口驳道:“既然水少保引经据典,清楚‘孝’分为三个层次,而事亲才是孝之基,倘若一个人不能事亲,又如何能指望他忠诚地事君呢?”

    水墨恒想起了几天前东暖阁李彩凤说过的话,回道:“事亲是为小孝,事君方称大孝。事君,也即尽忠。各位皆知,自古忠孝两难全。几天前李太后曾经教育皇上说,如果忠孝不能两全,做臣子的首先要尽忠。”

    水墨恒进一步指出:“其实,一个人努力地做好自己,用自己的能力和才华报效国家,就是最大的孝顺。这便是为什么张老太爷和张老太太从不认为自己儿子不孝顺的缘故。”

    吴中行、艾穆等突然发现,原来水墨恒嘴皮子也这么厉害,叭叭叭地说起来就没有停下的意思。

    成了七个人看他一个人表演。

    水墨恒又说:“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华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孝’很多时候都是靠功利来维持运转的。国与家密不可分,忠与孝更是连为一体,在这种大背景下,皇室总千方百计地维护这套体系,其实更多是为了统治者的利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