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历史小说 > 越古回今章节目录 > 第三百六十五章、三位高官碰头

第三百六十五章、三位高官碰头

越古回今作者:十光 2019-07-25 11:58
    都察院最高长官左都御史,仍然是年高德劭的葛守礼。

    此时,他已七十三岁高龄。

    就在下午散班那会儿,他收到了一封盖了荆州关防的紧急要件。这封信可谓一路加急,只用了短短四天时间,便赶到了京城。

    虽然不是赵雍亲笔所写,却盖了知府的印章。

    拆开一看,信中内容正是詹师爷代替张老七和张三元两人写的状子,只不过是誊抄的副本。詹师爷就荆州税关执意当街捉人,张文明老太爷上前劝解反遭毒打的过程进行了详尽地描述……

    字里行间,满纸都是对沈振的不满。

    三朝元老,原吏部尚书杨博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因病致仕,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去世;原工部尚书朱衡,也因为左掖门事件,在不久前致仕回家。

    如此一来,张居正荣登首辅之位刻意留下来的三位老臣,只剩下年纪最大的葛守礼了。无论有多么的耿直和正气,葛守礼很清楚,此时已不是他的天下了。

    张居正大权在握,而皇上年纪又小,太后李彩凤对张居正又偏爱有加,再加上政治盟友司礼监掌印冯保,还有一个在许多大事上都起着决定作用却容易被忽略的水墨恒,即便不看九大卿与张居正的关系,张居正如今的地位牢不可破,远甚于当初的高拱。

    所以,葛守礼收到荆州方面的来信时,咂摸了老半天。

    沈振是王国光推荐给张居正的,都知道王国光与张居正的铁杆关系,荆州却来了这样一封信,明显希望他葛守礼主持。

    “可是,怎么主持呢?老夫已经七十有三了,行将就木之躯。况且,这其中的是是非非也说不清楚。”念及此理,葛守礼简单吃完晚饭,去了一趟刑部尚书王之诰的私宅,想与他先通通气儿。

    因为王之诰分管谳狱,此事与刑部有关。

    而且,张居正当初将王之诰从南京的闲职上调来北京执掌刑部成为九大卿之一,无论是部务的配合还是朝政的配合,都看得出来,王之诰唯张居正是瞻。

    正是王之诰的努力,《问刑条例》针对子粒田征税的系列修订方案,才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制定出来。

    王之诰为人正派,处事缜密,张居正很是敬重喜欢他,每逢有重大决策,事前都要征询他的意见。

    因此,王之诰上疏关于开垦荒田、陕北防狄、京营戎政等许多建议,都被张居正采纳,然后得到小皇上的肯定。

    其时,王之诰担任北京刑部尚书,还兼任着南京兵部尚书。他见南京无粮仓,又主修便民仓,百姓盛赞其举。为此,小皇上还御笔亲书“正己率属”四字赐之。

    因为王之诰身兼两部尚书,故时人以“两尚书”称之。

    所有这些,葛守礼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王之诰看过信后,当即决定要去找张居正。于是,两人一同夤夜造访张大学士府。

    而张居正同样收到这样一封来自荆州方面的信,正在书房沉思琢磨。自水墨恒将张文明接受官方田地一事抖出来之后,张居正就一直为荆州的事着急上火。

    赵雍是他提拔上来的,沈振也是他指派过去的,两个四品堂官却不配合,水墨恒过去后事情有所转机,但主要目的是查荆州税关,到底查得怎么样也不清楚。

    一听葛守礼和王之诰来,不用说,肯定与此事有关。

    张居正拿着信,踱过客房,见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