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历史小说 > 越古回今章节目录 > 第二百一十八章、悼念仪式

第二百一十八章、悼念仪式

越古回今作者:十光 2019-07-25 11:58
    佟祯死去的第七天,也就是“头七”。王希烈与魏学曾商议,决定准备举行一场隆重的悼念仪式。

    每天前来吊唁佟祯的官员本就络绎不绝,“头七”的日子又很特别,加上王希烈和魏学曾的煽动,佟府更是人山人海。

    参加悼念仪式的官员们,一大早纷纷赶来,将佟祯促狭的府上填得严严实实,轿子连胡同都进不来,更别说抬进佟府里,最后只得停在胡同外的大街上。

    为了壮大声势,王希烈将唢呐手、鼓乐手、哭婆子们全都安排在外面,井然有序地从佟府一直延伸至胡同口,大街上都能看得到。

    还特意挑选了一位声音宏大的典吏作为迎宾人,并现场指挥、造势。每当前来吊唁的客人,迎宾典吏都会尖着嗓子唱名。

    然后是震耳欲聋的唢呐哀乐,伴随着哭婆子们熟练的干号……

    左都御史葛守礼那副挽联简直描绘得太过贴切。

    死后留香!

    佟祯生前,有几个认识他的?命运乖舛,默默无闻;死后却大不一样,足以担当得起“哀荣”二字。

    内阁辅臣兼礼部尚书高仪死去不到一个月,人家多大的官儿?可比起佟祯死后的“荣耀”,那是远远不及。

    ……

    王希烈是倡议者,来得很早,见一拨又一拨的官员前来,心里十分欢快!

    这些天,他一直在忙活。

    榷场那边去过,不同价格回收胡椒苏木,然后找高人垫付差额,故意制造矛盾,出自他的手;

    被水墨恒搅黄后,他又怂恿有骨气的“穷酸”官员们不卖给商人,将胡椒苏木退回户部;

    与魏学曾计议,让南京户科都给事中上本弹劾王国光,先试一试风向,也是他的杰作;

    尤其在佟祯的事件上,更是表现得尤为积极,活活将一个籍籍无名六品主事的悼念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举城皆知。

    可谓史无前例!

    毫不夸张,王希烈和魏学曾每出一招,张居正就得上一次火。若放在平时,他俩哪有这般号召力?

    都是因为张居正一上台就要搞什么京察,然后空降一个实物折俸。简直一竹篙打一船人,几乎得罪了所有京官。

    俗话说,鱼有鱼路,虾有虾路,各有各的求生之道和自得之乐。

    若论如何搜刮民脂民膏聚敛财富,在贪墨成风的大明王朝,绝大多数官员都有一手。甭说两个月胡椒苏木折俸,就是两年,他们照样过得舒舒服服,放屁都带有鱼肉腥味儿。

    两京官员之所以怨气冲天,都觉得张居正不近人情,一上台就摆出一个铁公鸡的架势,非但不肯给官员们一丁点福祉,而且还要搞京察整人。

    五品以上的官员,自陈疏都已经汇到皇上御前;五品及五品以下的官员自陈,也都汇总到了吏部衙门。

    心里有底的,没几个官儿!

    并且这次京察,张居正尤其强调严惩贪墨之风。

    出于防卫,自认为在京察中过不了关的两京官员,都主动向王希烈和魏学曾靠拢,就希望有人跳出来,攻击张居正的“苛政”。

    这才显示出王希烈和魏学曾两人的能耐。

    这种做法,在官场上也有一个说法,叫作“反制”。

    就是知道你要整我,好,我知道我底子不干净,那我便抢在你下手之前下手,先抓住你的问题大做文章。来呗,你找我茬儿,我也找你茬儿,反正当官儿的没几个屁股干净。

    这样,当事者通常会投鼠忌器,为了不伤和气,往往作罢。

    正所谓官官相护,奥援有灵嘛,一般情况下,这种“反制”的斗争策略,大多会收到一定的功效。

    ……

    一个又一个熟悉的不熟悉的身影,从王希烈面前飘过,这让他显得更加自信。

    不多会儿,吏部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