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历史小说 > 崇祯大帝国章节目录 > 第一百四十八章 崇祯皇帝的图谋

第一百四十八章 崇祯皇帝的图谋(2/2)

崇祯大帝国作者:故土难离 2018-11-15 23:31
大肆迫害,其实是天启皇帝乐意看到的结果。

    可惜,这个平衡在本尊登基后却被打破了。

    本尊拿下阉党的那一刻,不是收回朝政大权,而是拱手将朝政大权相让于东林党。

    至此,东林党一家独大,开始显露出清流背后的迂腐和黑暗,成为一柄暗剑,架在大明王朝的脖子上。

    东林党当政的这些年,朝中再难出现救国危难的名臣,反而出了一堆高谈阔论的政治白痴,疯狂的摄取权益。

    说实话,本尊是个想办实事的皇帝,但是面对这样一群昔日慷慨陈词,口里报国恩的大臣,他无奈的发现这其中竟然没有靠得住的。

    于是,撤,杀,换,就成了本尊的唯一手段。

    只能说,他用错方法了。

    因为,哪怕他一朝换了五十一个首辅大学士,而人员的本质没有变化。

    上台的首辅不管是否东林党人,却再也没有一人敢和强大的东林党对抗了。

    实在是孤掌难鸣啊!

    所以,崇祯皇帝穿越过来后,除了使用本尊撤,杀,换的手段外,还采取自己培养人才的方法来取代他们。

    没办法了,要想保住大明,要想保住汉家天下,就必须彻底消灭东林党。

    在这些东林党眼中,只有自己,没有国家。

    大明朝廷亡了,再换一家主子,他们还是官,还掌握着整个国家的统治权力。

    历史上,他们不正是这么干吗?

    你看,那些投降建奴的人,大多都是东林党人,阉党几乎没有一个。

    面对侵略者的刀枪,这些人礼义廉耻都忘记了,气节还不如一个普通的百姓,反而洋洋自得为建奴歌颂。

    唉,可耻啊!

    当然,崇祯皇帝也明白,作为帝王,自己的敌人可不是一个东林党。

    只能说,他们是重要的敌人之一。

    江南是全世界最富庶的地域,生产力水平达到相当的高度。

    出产的丝绸、瓷器、茶叶,每年从欧洲、日本换回大量的白银,竟能让大明这么一个贫银国实现了银本位。

    现在,一边是国库空得见底,一边是财富皆集中于巨室。

    江南有能让帝国得以续命的一切钱粮财赋,可在现存的帝国体制下,是根本不可能收取得上来的。

    那么,只有亲手打烂它了。

    在这方面,崇祯皇帝很有信心。

    从法理上讲,崇祯皇帝是泰昌皇帝仅存于世的儿子,上无太后,下无兄弟,他横下心定要当个暴君的话,大明体制下根本没人拦得住他。

    只需严密看管住几个幼子和太子,别让东林党劫走就行。

    大明都要凉凉了,朕还在乎真当一回杨广、纣王么?

    另外,从事实上讲,崇祯皇帝已经开始为组建军政府做准备了。

    拳头大就是道理。

    想要铁血救国,崇祯皇帝就得放弃现有体制、撇开文官体系去做最大的军阀。

    把大明王朝的军队变成自己私兵,把自己从官僚的皇帝变成大头兵们的皇帝,真正建立仅仅直属自己的皇家禁卫军。

    以武力为后盾,不惜大开杀戒,也要取消科举士绅免税特权。

    将科举官僚和商人资本家尽可能分离,然后扶持新的利益集团,与之紧密利益结合。

    帝国军队切实转化成他们的利益保护者,为此不惜压制一切反抗,然后重建一套崭新的帝国秩序。

    对崇祯皇帝来说,他必须把江南当成英格兰,自己来做东方的克伦威尔,充当新兴工场主资本家们的武力保护者和代言人。

    大明帝国军队的战刀针对的是坐拥天下财帛而不肯拿出来救国的士绅巨富们,而并非升斗小民。

    这是为了真正让华夏天朝不至于落伍于时代,而不仅仅是救大明救朱家,给一姓天下延命。

    这些,就是崇祯皇帝穿越过来的图谋,也是他努力奋斗的方向。

    可以说,这半年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

    当然,目前他的意图没有人能看懂。

    朝臣只知道他因为皇陵被掘,受到刺激,性格变了,严查贪腐强军,想要重新振兴大明。

    而贪腐这个东西,永远属于政治正确。

    没有那个官员,会在没有大义名分的状况下,同崇祯崇祯进行争锋相对的斗争。

    因此,这段时间,朝堂上的官员们最终选择避让,只是希望能逃过崇祯皇帝的龙爪。

    殊不知……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露出开心的笑容,对身边的老王说道:“大伴,你去安排一下,朕明日要巡视京营。”

    军队,永远是崇祯皇帝最看中的东西,隔三差五就去转转,加深感情。

    “皇爷,那老奴下去了。”

    老王见崇祯皇帝交代完毕,半天没有再吭声,俯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