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草根皇帝章节目录 > 第五百八十四章 两京制

第五百八十四章 两京制

重生之草根皇帝作者:清风怡江 2018-11-15 06:31
    相比长安而言,洛阳位于天下之中,防守难度比较高,但沟通诸多地缘板块,可四面出击,若以富庶的关中为后盾,则洛阳可作为关中政权向东扩张和控制的枢纽所在,这在中国统一的早期阶段尤其重要。

    在打天下的年代,长安与洛阳之间是完美的互补关系。但在王朝完成统一大业之后,长安作为首都的优必要性就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长安和东部距离太远。

    长安和洛阳之间的道路距离在350公里左右,即使按后世的大天朝,强行军每天50公里的标准,也要走一周才能到达。如此漫长的距离和时间,不利于长安对东方事务的控制。刘病已亲自走过这段路,知道出了函谷关,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都不容易走。

    比如以关中作为根据地的大汉政权,在统一天下之后,却要不断地通过洛阳对东方的异姓诸侯施加影响。

    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移都关中到十二年四月驾崩,七年间刘邦曾七次亲临洛阳。凡是涉及到翦灭异姓王、分封同姓诸侯、封赏功臣等事宜,多在洛阳进行。

    像这样重大内政事情,皇帝却不在首都长安办,已经说明了问题。虽然关中仍是向东控制的基础,但诸多职能已经可以东移。

    通过洛阳向东的水路,确实可以辐射西汉关东大部分地区。

    另外,正是因为长安过于优秀的封闭性,让它在维持首都运转时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尽管关中地区本身是优质的产粮区,可是在首都庞大的人口面前,这点粮食根本不够吃。

    关中盆地向东的出口狭长而窄小,从东方水路运粮食进入盆地还要经过险峻的三门峡。这是一个长期困扰汉唐王朝的问题,如果关中受灾或生产力下降,来自东方的补给就至关重要,这还不算在西域维持统治所需的资源。

    这是一条相当漫长的补给线,虽然在刘病已执政的时代,可以用丝绸这种“大额货币”代替物资运输。

    在王朝强盛的年代,维持这种运输的费用还可以接受。可是到了王朝败象一露,长安要保证物资供给就没有那么轻松了。每当长安被战火摧毁,想要主持重建这座城市都很困难。

    后世的刘秀弃置了长安定都洛阳、赵匡胤抛弃了被唐末乱军摧毁的长安城,也都是因为重建和维持这座城市需要的物资补给太昂贵了。

    当然选择这两城中的哪一座作为首都,很多时候还有这个政权根基所在的影响。比如隋唐两代的统治者出身于所谓的“关陇集团”,老家就是关中和陇东,当然会一开始就定都长安。

    然而即使如此,到了唐朝彻底稳定局势,国民经济进入大发展的时期,武则天还是设法定都在神都洛阳。终唐一代,洛阳的地位始终崇高。而由于长安难以克服的粮食问题,唐朝成为了事实上的两京制,洛阳以东作为转运枢纽的开封,亦成为下一代王朝的新国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