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历史小说 > 宋朝探花郎章节目录 > 第三八七节 传承的力量

第三八七节 传承的力量(2/2)

宋朝探花郎作者:晨风天堂 2019-12-28 01:27
赶紧进来,刘安将公文往盒子里一装:“送三衙司,然后吩咐他们传阅各营,告诉他们务必让每一个士卒听到。”

    什么是力量,什么是最强的。

    有人说过,华夏没信仰。

    刘安的回答是:错。

    华夏有信仰,我们信天信地信先祖,我们更相信,我们身上流的血脉,我们至强。

    大宋。

    兵为贱。

    刘安要的是一只强军,一只敢面对一切的强军,一只内心有信仰的强军。

    信送到三衙司,三位主将都没在,他们陪皇帝去祭天了。留下的是副将,几位副将看过之后都是同一样反应。

    有一人问:“铁头,你家主君是活腻了吗?”

    “我家主君好着呢。”

    “发,往各营发。”既然刘安要求,那就发。

    刘安这道公文,放在大宋先帝的时候,脑袋肯定要搬家,连借口都不需要找,这信就够了。

    可刘安不但写了,还要求传到各营,并且让每一个士卒听到。

    既然刘安你自己都不怕,我们有什么可怕的。

    拼命。

    对于许多武官来说,这一份要求传阅的公文让他们有点怕。

    刘安其实也考虑过如何写,自己可以写为大宋拼命,为皇帝拼命。考虑再三,刘安最终选择这处近似于找死的写法。

    刘安这样写原因还真有三个。

    其一,朝廷和皇帝对这些士兵怎么样?这事大家心里有数。写为朝廷拼命,估计没几个人愿意,而且这种虚伪的作法也让人反感。

    其二,刘安想看一看,自己为大宋的士卒做了这么多事情,他们是否会信任自己。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

    在自己这种近乎于谋逆的公文当中,士兵们会如何选择。

    事实上,刘安还真的想多了。

    正如那句话,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对于许多连写名字都困难的大头兵们,他们的人生简单。

    你把我们这些在朝堂那些大人物眼中的贱民当人看,你给我们有肉吃、冬有衣、有炭,你说拼命,拼就是了。

    那里有那么多大道理。

    或许大宋的低层士兵连一个‘义’字都不会写,可他们却开始集结。

    开始按刘安的要求,准备大锅、准备木柱、准备石灰、准备沙袋、准备粮食、准备柴草。

    没有响高的口号,只是沉默的行动。

    但,低层的武官们识字,会写。

    仅仅一天之后,铁头拉了三车的纸片送到了李继隆府上,因为刘安在这里暂时居住。

    李继隆很有兴趣的陪刘安一起看这些纸片。

    关于什么拼命,什么义不容辞,效死之类的词一个也没有,全是来讨说法的。

    李继隆很认真的将纸片看过后分类。

    “这是第一百六十五张,西大营甲字七十三团(宋时一个团标准一百人,此时还没有北宋末期吃空饷、喝兵血的情况,所以就算不满编,也不会低于八十五人,少于这个数字校尉会受罚),说你答应他们要换防的,他们抽签抽中的三号签,不问三号在那里,只问什么时候去。”

    宋朝探花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