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历史小说 > 初唐大农枭章节目录 > 第三百八十章 李唐有夏国

第三百八十章 李唐有夏国(2/2)

初唐大农枭作者:爱吃鱼的胖子 2020-03-29 04:56
废的东西。

    而等到那些一些不可再生资源掌握在我们的手中的时候,我们的装备会越发的精良,生产能力会越发的强大,他们却因为没有这些东西,在很多方面受到限制,后续会是什么场景,你可以想象一下。”

    听到这里,李世民整个眼睛都发亮了。

    “这个海上贸易,做得,做得啊!只是,一旦海上贸易做大了,南方沿海诸多州县会受益,北方的一些原先与西域贸易的州县,恐怕就受影响了。”李世民才刚刚兴奋了一下,脸上的神采就逐渐暗淡下去道。

    “呵呵,我夏国都没有这样的担心,你又何必有这样的担心?西域的市场很大,他们的总体人口,至少是李唐的十倍以上,光是贸易量的增长带来的收益,都已经相当可观了,而且,谁规定了北方人就必须发财,南方人就必须受苦。

    按照气候环境来看,无论是耕种,还是工业生产,没有寒冬季节的南方其实都更加占优势,北方人眼馋南方人这边的商业越做越好,就应该赶紧过来投资做项目。

    这不仅能加快南方诸多少数民族的汉化问题,还能解决南方百姓诸多在组织沟通,生产技术不过关等等方面的问题,可谓是一举两得。”于秋给李世民解释道。

    “难怪你会投入那么多钱来建设上港经济特区,原来,你是做的这样的打算。”李世民恍然大悟的道。

    于秋笑了笑道,“发展的过程中,会有很多股潮流,看清了潮流的方向,赶上了潮流,猪都能够起飞。这一个十年,有夏国在北方,北方会快速的发展,安知下一个十年,南方不能腾飞?

    只有那些思想固化的人,会赶不上这些发展的浪潮,那些想要抱守既得利益,甚至阻碍大家发展的人,会像崔氏那样,死无葬身之地。”

    李世民在于秋这里又上到了一课,虽然最近这样的课他上了不少,但是,丝毫没有减弱他心中的震撼,于秋,已经是一个可以摆弄时代潮流的人了,而自己,却还只能在他的指点下,才能看清楚潮流的方向,最多只能跟在他身后,吃点残羹剩汤。

    当然,跟着于秋身后,他也有点好处,比较安心,如果穆罕默德是大食人活着的圣人,那么,于秋就是大唐一个在世的神仙,有这位在世神仙为大唐做谋划,大食人就算再跳,又算的了什么呢!

    不到五天时间,欧阳戡就从琉球回来了,并且还带来了琉球国的丞相蔡宿,因此,在泉州附近的山里大量的收刮高纯度矿石,药草,花瓣等等资源,完成系统收集任务的于秋,也不得不回城接见蔡宿。

    一番沟通交流之后,于秋才知道,被隋炀帝划给琉球王管理的大琉球岛,并非是琉球国实际活动和统治的区域,他们目前统治的只是从倭国附近的大隅群岛,冲绳群岛,这一路到琉球本岛中间的,像珠链一般串联的数十座岛屿。

    当然,他们在大琉球岛的北部,也修建了几座小城池,开辟了一定数量的田地,但是,岛上真正说话算数的,还是那些部落首领。

    因为,这些部落的总人数,比琉球国的总人数还多,而且,非常善于丛林作战,连一万军队都挤不出来的琉球**队,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这些年,只是勉强与他们保持和平共处和少量的贸易交流。

    不过,看到了夏国的大船和尚未起飞的飞艇了之后,蔡宿觉得,这些都不是问题了,信奉儒家思想,恨不得早日回归中土怀抱的琉球人,不仅同意朝廷在琉球设立州县治理,而且,还检举了崔氏各家在琉球岛上布置的一些退路。

    蔡宿害怕于秋和李世民不去琉球,甚至还向他们保证,之后会说服那些大部落的首领来与他会晤。

    毕竟,琉球在被杨广收纳为藩属国之后,还没有亲王,或者一字王级别的大人物去过,更何况,于秋和李世民还带着能够在天上飞的神器,以及他们琉球国梦寐以求的各种物资。

    要知道,以琉球的经济量体,光是于秋在泉州派发出去的物资,就是已经是他们好几年国税的价值了。

    于秋自然不会拒绝蔡宿的邀请,派了夏王号前去安排飞艇的降落,场地警戒之类的活,他又与李世民和蔡宿商量起了如何在琉球诸岛划州县的问题。

    毕竟,现在倭国都要划州县治理了,这些海外之地,集体纳入李唐版图,由汉人官员前来治理,已经不可避免。

    最终,李世民觉得,将大琉球复汉制,设夷州,将小琉球设为琉州,在五大群岛设五县,琉球本岛则设为琉州治所,当然,他们在大琉球岛上的人,也直接划归夷州,作为夷州设州治的基础,一应军政官员大多从琉球出。

    三日后,基本商定了一切的于秋和李世民,欧阳戡等人,就带着蔡宿登上了飞艇的舱房,启程前往琉球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