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历史小说 > 初唐大农枭章节目录 > 第三百七十八章 泉州和琉球

第三百七十八章 泉州和琉球(2/2)

初唐大农枭作者:爱吃鱼的胖子 2020-03-29 04:56
是,烤熟的鱼肉也就十几斤,海鱼大多没有刺,大快朵颐起来很爽,加上后续过来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几人一口接一口的吃,居然在半个时辰里,把两条二三十斤的大鱼全部吃完了,这可是至少三十斤鱼肉。

    “到了岭南之后,冯公恐怕不好招待我们了。”吃饱了的于秋用纸巾抹了抹嘴巴道。

    “为什么这么说?”李世民有些不解的看向于秋道。

    于秋笑了笑道,“下一餐你再吃这些东西的时候就知道了。”

    纯吃海鲜吃饱肚子的那种感觉,于秋在后世体验过很多回,其结果就是,下一餐闻到海鲜的味道都想吐。

    此时的岭南百姓们不识耕种,主要以渔猎为主,食物除了采摘的野生水果之外,就是鱼和肉,等到在船上吃了几顿海鱼的他们抵达岭南的时候,如果冯盎还是拿海鲜肉食来招待他们,那可就难受了。

    当然,从东南沿海出发,他们还会经过另一个沿海重镇之后,才会到达广州,那便是与大小琉球隔海相对的泉州。

    这里是一个少数汉人和很多汉化了的山越人混居的州,于秋在聊天的过程中没有着重说泉州,而是说起了海对岸的琉球。

    在隋炀帝时期,琉球与中原的沟通就十分频繁,几乎每一两年,就会派使者前往岛上视察交流,泉州这边,也已经与大小琉球之间有了一定规模的贸易。

    李唐建立之后,南方在去年才开始平定下来,琉球于李唐的交流和贸易,还仅仅停留在泉州地方官员和商人的层次,并未在朝廷层面,开启朝贡。

    “你,还要去琉球?”李世民有些诧异的道。

    “这是李唐周边最大的海岛,占地有将近半个州道那么大,开发的好,能够为李唐未来整个海疆的稳定,起到巨大的作用。”于秋点了点头道。

    “按照你之前所说的远程航海的一些知识,那些海外之国,没有上百年的摸索,都未必有可能将船开到我们大唐来,他们能威胁到我们大唐海疆的安全?”李世民有些费解的道。

    这一路走来,于秋给他布置的建设任务,简直是太多太多了,他感觉自己未来十年都未必忙的过来,现在,他还要对一块海外之地搞开发,这就让他很不理解了。

    “百年之后呢?莫非,你只期望李唐存在百年?还有,你不能假设外部环境都是一成不变的,万一他们中间冒出一两个物理,化学方面的天才,短短几年时间,就将科技水平提升一个大层次呢?

    一个国家的统治层面,没有相应危机感,不时刻关注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可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等到人家的坚船利炮打过来的时候,你再反应过来,遭受的,很可能是灭国之耻。”于秋连续两个问题,又把李世民问的呆立当场了。

    因为,他说的非常有道理。

    就像于秋,像夏国,就是短短一两年时间内突然冒起来的,等到朝廷觉得控制不了他的时候,他的武力,甚至已经凌驾于朝廷之上了。

    要是这种情况出现在别国,好吧!说不定,整个李唐的百姓就要成为别人的奴隶了。

    “在泉州上岸了之后,我会先让泉州的官员和商贾作为代表,去琉球岛上通传,我们在泉州歇息几天,把该做的事情做完之后就一起去。”想通了的李世民,立即改变了态度道。

    于秋点了点头又道,“现在的琉球国,生产力低下,人口也不过十几万,而且,大多还是部落制,你登岛了之后,大可以与琉球王协商,在岛上设州县治理,将我们先进的耕种,渔猎技术传播过去,如果琉球王同意,可以让他带着大臣去洺京或者长安生活一段时间,学习更多的汉文化知识,其目的,你懂的?”

    李世民眯着眼睛点了点头道,“通常你对一件事情有主观意愿要做的时候,这件事情,可能就是一件我不得不做,不做就肯定会有后患的事情。

    所以,做我肯定是要做的,不过,如何规划治理琉球,得需要你去拿主意,去说服他们,我属下,实在是没有什么人才能往外派了,派几个能按照你的意思干活的人去,已经是极限了。”

    于秋笑了笑道,“这就足够了,当一个先进的文明对一个落后的文明表达亲善的时候,这个落后的文明除了表示感激和顺从,其实没有什么选择的,有我夏国在,你同化发展这些海外地区的时间还有很多,十年二十年以后你会发现,关中那一亩三分地的产出,其实少的可怜,更加适合给你父皇那样的人用来养老。

    而且,一个皇帝,如果只是待在皇宫,是治理不好天下的,就像现在,荆州,扬州,苏州之地的百姓,就认识你秦王李世民,却不认识太子李建成,你若有恩德于他们,将来,不用我说,你懂的吧!”

    李世民闻言,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一时之间,只觉得于秋就是自己的人生导师,有他点拨几句,自己能少走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