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历史小说 > 初唐大农枭章节目录 > 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山庄

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山庄(2/2)

初唐大农枭作者:爱吃鱼的胖子 2020-03-29 04:56

    看到这些个头壮实的牲畜,最高兴的当然要属小冬了,见到了体型比野兔大了近一倍的家兔之后,他就对饲养野兔失去了兴趣,那些通体洁白的肥猪,则是让他忍不住伸手逐一抚摸。

    “秋哥儿,这些猪马牛羊和兔子,为什么比山里打来的长的好那么多?”还没等于秋去沈三娘的作坊呢!冬儿就拉住他询问道。

    于秋问道,“因为,它们是用最科学的方法饲养出来的。”

    冬儿又用求知的目光看向于秋问道,“那,什么是科学呢?”

    于秋耐心的给他讲解道,“科学在我来说,就是所有正确的学问的统称,就比如以前,大家只是用普通的草料来喂养牛羊,甚至直接在山里放养牛羊,而那些牛羊的个头一直都是那么大。

    可现在,咱们在山庄里用切碎发酵过的混合草料喂养牛羊,使得牛羊的身高体重,比原本用普通草料喂养的牛羊要大的多,而且,出奶率也高很多。这是因为切碎发酵过的饲料比普通草料更容易消化,热量更高的原因,而且,不让它们往山里走,定时的给它们冲洗身体,能让牛羊的身上更干净,没有什么寄生虫。

    这就是咱们用了比以前的养殖方式更加正确,更加科学的养殖方式之后起到的效果了。

    而咱们只需要不断的摸索正确的方式,就能在各个方面做到更省时,更省力,更省资源,从而得到更加丰厚的回报。”

    冬儿恍然大悟的道,“原来是这样,那如果我用更正确的方式饲养他们,他们会不会长的比现在还好呢?”

    于秋笑道,“当然可以,这就需要你找对方向慢慢摸索,比如,让这些牲畜更加能吃,吃的更好,更愿意产崽等等,都是你可以观察研究的方向。”

    “太好了,我以后一定要养全世界最多的牛羊牲畜。”冬儿欣喜道。

    于秋笑着摸了摸他的头道,“不仅是全世界最多的牲畜,还有全世界最多的家禽,我这次过来,就是要看看山庄的家禽养殖情况的,再过两天,说不得会有一批比这边养殖的家禽更好的良种家禽送过来,带人饲养它们的任务,我就交给你了。”

    山庄从未停止过建设,此时,沿着溪水已经修建出来了很长的棚舍,并且还在不断的扩建当中,只等暖房的鸡鸭鹅或者鸟蛋孵出来后,于秋进行一轮投食,就可以从系统中获得最大程度家禽养殖任务奖励,算着日子,应该这两天,暖房的那些蛋应该就要破壳了,家禽养殖业做好了,同样是于秋名下未来的一个支柱产业。

    和沈三娘讲完了自己想要打造床弩的想法之后,于秋就来到了水库旁边的田埂上,这边的小麦和水稻长势都很好,除了因为于秋有交待山庄的妇人们帮助增肥之外,系统出品的种子好也是关键。

    虽然由于肥力的原因,于秋并不敢将这些种子像后世一样密植,但是目测,其亩产量,应该是高于这个时代普通田地的两三倍的。

    “这些系统出品的种子的成长周期比这个时代的原种小麦水稻的成长周期短一点,三四个月就可以成熟,只是,想要大规模的种植这种高产田,还需要研究沥肥的技术,后世小麦水稻的亩产量之所以那么大,化肥是关键,有了化肥,就可以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播种,让田地里的产出倍数放大,不过现在的产量,已经足以吓唬很多人了,从范阳回来之后,倒是可以将其开放给李世民他们过来这里看看了。”于秋从田埂上走过的时候,在心里嘀咕道。

    这同样是于秋打压粮食价格的一种手段,高产量粮种问世,可比高效率耕犁问世的威力还大。

    今年河北之地除了洺州城附近之外,其它地方的耕种情况是很糟糕,秋收过后,缺粮食的情况或许会得到短期缓解,可支持百万计的人口渡过寒冬,完成明年的春耕,一直坚持到明年秋收,彻底解决粮食产量不足的问题,是需要巨大数量的粮食作为支撑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他调动全国的资源才可能做到,能够节省收购粮食的成本的计策,自然是有多少,他就用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