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历史小说 > 崇祯窃听系统章节目录 > 182 不给银子就闹了

182 不给银子就闹了(2/2)

崇祯窃听系统作者:叫天 2020-03-30 08:06
  而针对范记钱庄的这个事情,在这个基础上就更为严格,恐吓了一下银票所有人之后,他们没有一个去向皇帝那边闹,而是都想方设法要先挽回点损失。免得厂卫那边真审问出范永争有问题的话,就一分钱都没了。

    如今明白了京师这边的局势,王登库也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毕竟只是一个商人而已,这涉及朝局,涉及皇帝的事情,还真没经历过。

    呆坐了片刻之后,王登库叹了口气道:“这么看来,银票的事情,暂时是没有办法,闹得太凶已经脱离控制了。眼下就只有一个办法,转移朝廷的注意力,等这个事情冷下来之后再想办法才好!”

    他临来之时,是有得到过交代的,就准备启用备选方案了。

    看到刘美才看向他的眼神有点不解,王登库便又解释道:“京师这边,眼下最能影响银票事情的,莫过于填饱肚皮的问题。我会让名下的那几家粮商都停止售卖,并且放出风声,就粮食都售空了,这个事情肯定能转移注意的。”

    听到这话,刘美才点点头道:“如今地方上已经多有上奏,那二十来万百姓,已经没得吃了,这一旦断粮,可就是大事了。朝廷的注意力,肯定会转移的!”

    “好,那就这么办,我马上去安排!”王登库着,又安慰刘美才道,“大人这边,尽管放心,等这次事之后,三倍补偿大人便是!”

    听到这话,刘美才就开心了。他相信王登库,既然话这么出来了,那就肯定能兑现的。

    正在这时,刘美才的管家过来了,是从街上来的,向刘美才禀告街上打听来的消息。

    “老爷,有人在收范记钱庄开出的银票,打折收的。”

    “据是他们有实力,准备多收些银票,然后派人去山西找范家要钱去!”

    “有些钱少的,就把银票卖给他们了!”

    “外面到处都有在骂范记钱庄的,把他们都害惨了!”

    “……”

    听着这打听来的一条条消息,王登库和刘美才相对无语。不过王登库却也知道,范永斗已经避回老家去了,十之八九找不到人。至于这些去追债的人,倒也不用特别担心,山西乃是总督大人的地盘,有总督大人看着,也不可能任由他们胡来。

    与此同时,在崇祯皇帝这边,他的心情却是非常不错的。经过这么一闹,大明皇家银行的事情就定下来了。

    之前只是挂了一块牌子而已,如今必须要扩建,要按后世银行雏形来建。至少不能一个窗口做所有事情。存款、放款、提现这些都要分门别类,专门窗口做专门的事情。要让来过大明皇家银行的人,从第一认知上就感觉靠谱。

    崇祯皇帝做了设计图后,尽量利用现有商铺,把临近的几间商铺打通改造一番即可。类似后世的那种宏大什么的,眼下没时间。至于安全问题,这个就更没问题了,让厂卫和三大营都派军卒里里外外地执勤,就不信还能偷盗存银?

    此时的他,其实是忙成了狗。有些事情,还都是没法让别人代劳的。而且这个时候,就算是能代劳地事情,他也还不放心都让别人代劳,要亲自过问,要考核办事人的能力等等,只有真正全盘熟悉了,才会放心有能力的手下去做事。

    这不,他此时已经移驾宫里的兵仗局,视察这里的情况。回头三大营就要派往山西去了,虽然不大可能去打仗,可好地军械装备更换,要能先做的,就要先做起来。

    兵仗局掌造刀、枪、剑、戟、鞭、斧、盔、甲、弓、矢等军用器械和宫中零用的铁锁、针剪及法事所用钟鼓等。掌制造军器,所属有火药司。可以,御马监辖下的三大营所需军备,完全可以由兵仗局来解决。

    兵仗局设掌印太监一员,提督军器库太监一员,管理、佥书、掌司、监工无定员。此时的他,就是在掌印太监和提督军器库太监的陪同下巡视着。

    或者是之前有王之心的例子在,或者是知道了三大营成立后,皇帝肯定会驾临兵仗局,因此在这兵仗局这边,倒也看不到太多的问题,但是,兵器、护甲存量很少,火药也不多。

    掌印太监冯德伦亲自捧着账册,向崇祯皇帝解释道:“陛下,兵仗局久未收到银子,也很久没收到铁料、煤炭等,已经好久没有开工了。”

    看到皇帝的眉头皱了起来,他就又马上解释道:“工部那边,建虏肆虐,因此都断了供应,他们也是没办法!”

    对此,崇祯皇帝并没有发怒,他记得自己之前有过往不究,因此,掌印太监给出来的解释中,至少从那个时候开始,账目还是清清楚楚的。

    但是,一圈视察下来,特别是对那些工匠的精神面貌,哪怕他这个皇帝驾临,都能看出来,这些工匠真得是很有问题。

    一个个面黄肌瘦不,就只是跪迎皇上,都能看到他们有气无力。

    这些工匠,其实都是免费劳动力,是服工役的。有本事的工匠,有点钱的,都可以出钱免役,让别人来代劳服役。这也是张居正一条鞭法之后开始有的,即所谓一切向钱看,所有东西,不管赋劳役什么的,都可以折合成银子了。

    对此,崇祯皇帝自然很不满意了,就这样的工匠,能指望他们打造出什么精良军械?更不用,还要他们来创新了。

    不管兵仗局以前怎么样,至少从今以后,要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度来,有关的制度,必须要进行改革。否则所谓军械精良,革新什么的,哪怕崇祯皇帝脑海中有很多点子,也没法付之实施。

    当然了,他今只是来全面了解这兵仗局的情况,并没有立刻什么。回去之后,他准备好好想想,至少全面构思一下才好。

    不过,让崇祯皇帝没想到的是,他才刚回去,首辅薛国观急着跑来求见,还一头汗水的,显然是出了重大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