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宝书岛 > 历史小说 > 戮明章节目录 > 第二十七章 登州巡察使

第二十七章 登州巡察使

戮明作者:如朕親臨 2018-11-10 04:25
    朝廷的邸报和后世的报纸不同,仅仅是一张一尺见方的纸张而已,内容简洁,用词及书写格式都和史书类似,大多都是只记载时间以及所发生的事件,有时也会刊发一些大臣的奏书、皇帝的圣旨以及一些国家的政策。

    邸报一般都是一月一发,但有急事会加刊——看日期,这份邸报明显就是加刊发出的,而且只用了三天时间就从京城送到了文登县里。

    “罪己诏!”

    从周思源手中接过邸报,刚看到最显眼处的三个大字,赵桓心中就是一凝:竟然是崇祯颁布的罪己诏——这大明发生了什么大事,竟然需要崇祯下罪己诏?

    赵桓前生并非是历史学专家,对于大明崇祯年间发生的事情只是通过一些影视、小说知道一些大概,但是这些事情具体发生的时间他就不清楚了。

    “朕以凉德,缵承大统,意与天下更新,用还祖宗之旧。不期倚任非人,遂致虏猖寇起……”

    这篇罪己诏是崇祯御笔亲自撰写,从字里行间,赵桓能看出,崇祯痛苦而矛盾的复杂心境溢于言表,内容感人肺腑,让人读之恻然,但凡有点忠君之心的臣子,看完后恐怕都会怆然涕下,难怪就连周思源这种贪官污吏都变得脸色沉重起来。

    “张献忠挥师南下,一举攻陷中都凤阳,掘朱元璋祖辈之明皇陵并焚毁之,熊熊大火和弥天烟雾持续了数日之久……”

    罪己诏中清楚地记载了此次崇祯下罪己诏的原因:竟然是老朱家的祖坟被人给挖了!

    赵桓知道史上张献忠攻陷凤阳之事,但却不知道此事竟然就发生在这崇祯八年的正月里。

    这是崇祯下的第一道罪己诏,对于自从登基后就一向表现得十分孤傲自负的崇祯而言非常不易。也收回了一定的民心军心。

    不过赵桓却是清楚,崇祯可是历史上下过罪己诏最多的皇帝。接下来不久崇祯的第二道罪己诏、第三道罪己诏……就会连连颁布,让这大明的官员和百姓渐渐由感动变成了麻木。这对一个皇帝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件极为可悲的事。

    “县令大人,你让卑职过来究竟有何事?”

    赵桓看完邸报,脸色平淡的将其放回了桌上,还有心情对周思源看了个玩笑:“大人不会是想让卑职带着咱们栖霞县的衙役,赶赴凤阳围剿贼寇,挽救大明江山于既倒吧……呵呵!”

    “你……”

    见到赵桓对面此事竟能如此淡然处之,周思源不由气得胸膛剧烈起伏了起来,心中暗骂:“乱臣贼子。真是乱臣贼子!”

    只是,再借给周思源是几个胆子,他也不敢说出来,只能强压下火气,对赵桓强笑了笑说道:“本官并非此意——这些乱臣贼子自有朝廷大军来剿灭,还用不着让本县的衙役出马!本官这么急着将赵捕头请来,其实是有一事相告!”

    “大人要有何事要说,直言便是!”赵桓端起桌上的茶盏喝了一口,淡淡问道。

    “大人可知。这登州新调来了一位巡察使!”周思源盯着赵桓,眼神灼灼地向赵桓问道。

    巡察使直属于都察院,负责巡查地方,为御史弹劾官员搜集证据。虽然没有插手地方政事的权利,品级也要远低于知府,但却是个很重要的职位。油水也很足——甚至只要能抓住知府的把柄,就可以吊打知府。将比自己高几个品级的知府任意揉搓。

    地方官是四年一任,而巡察使任期则不固定。在地方上的任期一般不会超过一年。

    大明规定地方官不得任用本地人,为的是怕地方官做大,而巡察使却并在此限制,反而大多任用本地人来达到制衡地方官的目的——毕竟,巡察使是不能插手政事的,即使任用本地人也不用担心其尾大不掉。

    不过,巡察使主要为了制衡知府、同知以及通判这些地方大员的,和他赵桓一个小小的县尉能扯上什么关系,这周思源为何要和他说这些?

    虽然周思源去登州时赵桓派人随行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但是有很多场合是只能周思源一个人去的,不可能做到贴身监视——这也是赵桓必须绑架周思源家人的原因,因此有许多周思源清楚的事情赵桓并不知情。

    看见赵桓疑惑的眼神,周思源继续盯着赵桓说道:“这位巡察使姓张讳浩,乃是咱们登州人氏!”

    “是他!”

    听到这个名字,赵桓身躯一震:属于原本那个赵桓的记忆顿时又涌上了心头。

    其实以前那个赵桓,也只是见过自己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